胰瘘
概述
各种原因导致的胰液由非生理性途径漏出
常见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
常见原因有胰腺外伤、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等
根据病情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胰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富含胰酶的液体由非生理途径(胰管上皮和其他上皮组织之间的异常交通)漏出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分为内瘘和外瘘[1-2]。
目前胰瘘的定义尚缺乏国际统一规范。
分型和分类
依据胰液流经部位分类
胰内瘘:胰液流入腹腔被周围的脏器包围。
胰外瘘:胰液经过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
发病情况
随着疾病诊治手段的不断进步、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外科器械的更新,胰腺外科手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3%~45% [3] 。
病因
致病原因
胰瘘大多属于胰腺相关疾病和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般胰瘘常见原因如下。
胰腺创伤
胰腺创伤是胰瘘最常见的病因,胰腺受损后清创不干净,导致残留的受损组织继续坏死,坏死累及胰管,则容易发生胰瘘,尤其是钝性损伤所造成的胰腺挫伤、裂伤或挤压伤,如腹部遭遇外伤而造成胰管破裂等。
急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症可使胰腺组织以及胰管发生坏死,坏死的胰腺组织经过手术切除或自行脱落后,可出现组织感染不愈,胰管受损导致胰腺分泌物漏出,造成胰瘘。
胰腺手术
胰瘘是胰腺手术常见并发症,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头部切除术、胰腺远端切除、胰管结扎术等,各种类型的胰腺手术均有可能损伤胰管,形成胰瘘。胰腺手术后继发感染也容易发生胰瘘[1-7]。
高危因素
以下情况容易引起胰瘘。
高龄。
肥胖症。
男性。
吸烟史。
症状
主要症状
轻度胰瘘早期或胰内瘘可无明显症状,重度胰瘘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寒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手足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
腹痛
胰瘘患者严重时常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左侧腰背部放射痛,若胰液漏出量大或引流不通畅,甚至可引起全腹部剧烈疼痛。
发热、寒战
胰瘘患者体温升高,一般在38℃以上,且有畏寒、寒颤(怕冷、全身哆嗦的感觉)。
心率增快、呼吸急促
胰瘘患者常因剧烈腹痛、发热而引起持续性心跳、呼吸加快,心率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呼吸频率加快,可高于每分钟24次。
手足麻木、四肢无力
胰瘘患者如果胰液外流较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引发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钠,引发手足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而且肠道由于缺乏胰液,还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1-2]。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
并发症
消化道穿孔
患者可表现出腹痛(全腹隐痛、钝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等症状。
腹腔脏器感染
胰外瘘流出的胰液导致周围相关脏器出现局限性脓肿、化脓性腹膜炎等感染。
患者可表现出腹部压痛、肌紧张,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
出血
漏出的胰液若蚀破血管,引起出血,如胃、小肠、结肠等出血。
患者可表现出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甚至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普外科
患者若出现腹痛、发热、寒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可前往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急诊科
患者若出现剧烈腹痛、手足麻木、四肢无力、休克等症状时,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就医时建议穿着宽松易脱衣物,便于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存在上腹部疼痛或全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
是否存在发热、寒战等表现?
是否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情况?
上述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胰腺疾病手术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引流液淀粉酶测定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CT、MRCP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山莨胆碱、生长抑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急慢性胰腺炎患者。
既往有胰腺手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腹痛、发热、寒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
体征
一般可在上腹部出现压痛,部分患者会有反跳痛和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引流液淀粉酶测定
目的:判断患者的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是否升高,诊断胰瘘。
意义:引流液、穿刺腹水或胰腺手术术后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即可诊断为胰瘘。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检查
目的:判断是胰外瘘,排除胰腺假性囊肿。
意义:胰腺头、体、尾在同一层面,可见囊性组织,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可见胰管破口胰液流出,为胰外瘘,观察胰瘘周围是否有脓肿形成和坏死组织存在,以定治疗方案。
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目的:无创、安全,可清楚的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影像,能较直观的反映胰腺及周边病变情况。
对胰瘘的诊断价值高于CT。
超声内镜检查(EUS)
不受肠气干扰,对胰腺及胰管周边微小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可较好鉴别胰管病变性质,对胰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可清楚的显示胰管位置、大小及形态,发现造影剂外渗,对胰瘘的诊断具有极大价值。
经皮或EUS引导的细针穿刺(FNA)
FNA抽吸囊液,检测囊液淀粉酶含量对于复杂性胰瘘或诊断不明的囊性占位具有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分级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可诊断为胰瘘:
术后≥3天,每天吻合口或胰腺残端液体引流量>10mL,引流液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清淀粉酶上限3倍,且连续3天以上;
存在临床症状(如腹痛、发热等),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吻合口周围液体积聚,穿刺证实液体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清淀粉酶上限3倍[1-2]。
分级
按照严重程度将胰瘘分为A、B、C三级。
A级:患者无临床症状,而且胰瘘能自行愈合,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
B级:患者可有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需要某些临床干预,腹腔引流通畅持续3周以上。
胰腺外科领域习惯将可自愈的A级胰瘘称为生化瘘,B、C级胰瘘称为临床相关性胰瘘[1-2]。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腹痛,实验室检查提示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明显升高;淀粉酶含量也可升高。
不同点:
一般出现慢性胰腺炎还会出现腹泻、消瘦、黄疸等症状;胰瘘则会出现发热、寒颤、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明显表现。
慢性胰腺炎一般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区域存在钙化灶、结石影;腹部CT提示胰管完整性好,而胰瘘CT检查可见胰管胰液流出。
肠瘘
不同点
肠瘘一般出现还会出现腹泻、营养障碍等症状;胰瘘则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明显表现。
肠瘘一般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淀粉酶含量可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肠破损处;胰瘘实验室检查淀粉酶升高,CT检查可见胰管破口胰液流出。
治疗
治疗目的:防止胰液外漏,缓解症状,治愈疾病。
治疗原则: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抑制胰腺分泌,以达到缓解患者相关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治疗
禁食
禁食可以减少胃液、胆汁分泌,减少胰液的分泌,促进胰瘘愈合。
补液
营养支持
胰瘘患者常因大量胰液外溢致胰酶丢失,患者消化与吸收功能明显受到影响而发生营养不良。可以给予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补充,以改善身体状况,促进胰瘘愈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生长抑素
适用于轻症胰瘘的患者。可以预防和治疗胰瘘导致的腹部病变及其并发症[1-2,9]。
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减少或增加药物次数或用量。
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恶心、面红、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头孢类抗生素
适用于存在腹腔感染的患者。可以有效抗感染,防止继发性感染。
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减少或增加药物次数或用量。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胀气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逐渐替代了传统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胰瘘的一线方法。
ERCP治疗胰瘘的主要方法是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胰管支架,将胰液引流入十二指肠,减少胰液对瘘口的刺激促进瘘口愈合。
除放置支架外,ERCP还可以通过括约肌切开术、狭窄扩张、取石等手段进一步恢复胰管的通畅性,减少胰液从瘘口漏出的量。对于常规ERCP治疗后瘘口仍未能愈合、胰周积液持续存在的患者,经ERCP行氰丙烯酸酯封堵是治疗胰瘘的重要补充手段。
胰管支架不宜放置过久,一般以4~6周为宜,放置时间过短不易达到彻底引流的效果,而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支架堵塞和感染。
胰周液体积聚(PFC)可以使用EUS引导的经体腔引流治疗。
胰瘘窦道切除术
将瘘管部位分离,结扎后予以切除。
适用于瘘管部位比较细小、胰液流出道通畅的胰瘘患者。
术中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理想。
胰瘘窦道移植术
根据瘘管发生的部位,进行胰瘘管胃吻合术或胰瘘管空肠吻合术。
适用于胰瘘已形成上皮完整覆盖窦道的胰瘘患者人群。
切除包括胰瘘在内的远侧部分胰腺
切除包括胰瘘在内的远侧部分胰腺,重建胰液回流道。
适用于胰管近端无梗阻的胰体、尾部胰瘘[1-7,10-12]。
预后
治愈情况
胰瘘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危害性
⽇常⽣活
胰瘘患者常因大量胰液外溢致胰酶丢失,明显影响患者消化与吸收功能,因此胰瘘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或加重原有的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生活。
⼼理健康
胰瘘常发生于胰腺相关疾病或手术后,反复病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忧虑等情况,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低脂、低盐,宜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可多摄入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促进愈合。
注意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生活管理
不宜进行重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育锻炼,病情恢复的患者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心理压力。
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心理支持
进行健康教育,了解胰瘘的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引起的恐慌感,以增强治愈的信心。
出现心情波动等及时向亲友倾和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随诊复查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规律服药,避免自行调整或停用药物。
若治疗期间,发现腹痛、发热、寒颤、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未得到缓解,需及时就医。
手术治疗的患者,1个月后要到医院复查,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注意感染的发生。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
主要复查项目有实验室检查、CT检查等。
若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休克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主要是合理分配膳食中主食、肉类、蔬菜、水果的比例,营养均衡。
戒烟戒酒。
规律进食,不要暴饮暴食。
每天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筛查胰瘘
对于以下高危人群应定期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筛查。
急慢性胰腺炎患者。
胰腺术后患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