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
概述
异常子宫出血指源于子宫腔且与正常月经不同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异常
无子宫结构异常(无器质性病变)时主要由机体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
无器质性病变时多用药物治疗,有器质性病变时,需要针对病因治疗
定义
异常子宫出血,指源自子宫腔且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的异常出血。(本文仅限于生育期非妊娠女性)
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是指伴随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为21~35日,经期长度为3~7日,经期出血量为20~60毫升。
分类
根据有无子宫变化分类
无子宫结构变化的病变
无子宫结构变化(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包括:全身凝血相关疾病、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医源性或原因不明。这里主要指无子宫结构变化的子宫异常出血中,由排卵障碍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原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包括“无排卵功血”和“排卵月经失调”);以及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当机体受到精神紧张、营养不良等因素刺激,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异常,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紊乱,失去正常月经周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不定。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黄体功能不足: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及排卵正常,但由于黄体过早衰退或黄体期没有分泌足量的孕激素,使黄体期缩短和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中排卵正常,且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时间增加,使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经期延长。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指子宫内膜自身局部异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其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周期以及经期持续时间正常。
有子宫结构变化的病变
即存在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并由此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等。
根据发病急缓分类
慢性异常子宫出血:指最近6个月内出现3次以上的异常子宫出血,无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要规范诊疗。
急性异常子宫出血:指发生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大出血,可见于有或者没有慢性异常子宫出血史者。
发病情况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和生育期。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见于生育期女性。
有子宫结构变化疾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无排卵,使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作用而无孕酮对抗,从而引起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青春期:青春期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尚未成熟,促卵泡激素呈持续低水平,使卵泡不能发育为成熟卵泡,合成、分泌的雌激素量未能达到促使促黄体生成素高峰(排卵必需)释放的阈值,所以没有排卵。
绝经过渡期:在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几乎耗尽,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减低,卵泡发育成熟障碍,雌激素分泌量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所以无法排卵。
生育期:应激、肥胖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时会影响生育期女性,使其无排卵。
子宫内膜出血自限机制缺陷:由于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组织脆性增加、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等原因,使子宫内膜在单纯雌激素的作用下引起出血。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黄体功能不足
由于卵泡期缺乏促卵泡激素,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下降,对垂体及下丘脑正反馈不足。
促黄体生成素脉冲峰值不高及排卵峰后促黄体生成素低脉冲缺陷,引起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完全,导致孕激素分泌下降。
由于卵巢发育不良,排卵后颗粒细胞黄素化不良,孕激素分泌下降。
初潮、绝经过渡期等生理性因素可导致黄体功能不足。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黄体不能完全萎缩,孕激素持续影响内膜,导致内膜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异常子宫出血
在有规律且有排卵的周期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经过一系列排查后发现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时,可能是子宫内膜自身局部异常所致。
有子宫结构变化疾病
多与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高血压相关。
高危因素
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应激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超重。
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
过量运动、精神紧张、环境改变。
症状
主要症状
月经周期频率异常
月经频发:月经周期<21日。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35日。
月经周期规律异常
不规律月经:近一年月经周期变化≥7日。
闭经:≥6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异常
经期延长:月经出血时间>7日。
经期过短:月经出血时间<3日。
经期出血量异常
月经过多:每月经期出血量大于80毫升。
月经过少:每月经期出血量<5毫升。
其他症状
当有子宫结构性病变(器质性疾病)时可以有以下症状。
痛经:子宫腺肌病,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使子宫肌层扩张,从而引起痛经。
分泌物增多:子宫平滑肌瘤可能会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
腰酸、腰部坠胀感:由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以及神经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腰酸、腰部坠胀感。
并发症
失血性贫血
如果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容易引起失血性贫血
患者可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表现。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长期处于高雌激素而无孕激素拮抗的不良状态下, 极有可能转化为子宫内膜癌
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出血、月经紊乱等表现。
不孕症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平滑肌瘤等疾病可引起患者不孕。
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无法怀孕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频发、月经过少或者稀发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出现严重的大出血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可以穿宽松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妇科检查。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有异常出血的情况?多长时间?
平时月经周期怎样?是否规律?
月经持续几天?经期出血量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平滑肌瘤等疾病?
是否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病史?
是否婚育?是否宫内放置节育器?是否有流产?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妊娠试验。
影像学检查:B超。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排卵药物:氯米芬
避孕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又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平滑肌瘤等疾病史。
患者有血液系统及肝、甲状腺疾病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器质性疾病史。
近期有服用氯米芬等干扰排卵的药物。
临床表现
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频发或稀发、月经不规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判断有无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
如果结果显示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
妊娠试验
通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否增高,排除异位妊娠的情况。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提示患者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异常出血。
建议选取晨尿检测。
生殖内分泌测定
通过检查患者孕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等激素水平,了解患者是否排卵障碍或者黄体不足。
如果患者孕酮持续低水平,无周期性变化,提示无排卵。
影像学检查
超声
目的: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回声,判断是否有宫腔占位性病变以及其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等。
注意事项:经腹部超声检查需要憋尿。
内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
目的:直接观察到宫颈管、子宫内膜的情况。
意义:可以诊断各种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
注意事项:对于宫颈口狭窄的女性,可以提前使用宫颈扩张药物。
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可以间接反映卵巢功能并可明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
适用于年龄>35岁、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
急性、亚急性生殖器炎症或盆腔炎性疾病、可疑妊娠、急性严重全身性疾病、体温>37.5℃者不能进行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可以止血并明确子宫内膜病理类型。
年龄>35岁、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明确子宫内膜病变。
刮宫要全面,特别注意两侧宫角部,同时也需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刮出物的性质等。
基础体温测定
通过测定体温,了解患者有无排卵。
无排卵性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应在每天早晨醒来且无任何运动的情况下测定。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
相似点:两者都会出现阴道流血。
不同点:子宫内膜癌可以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此外,典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图像有宫腔内不均回声区,或宫腔线消失、肌层内有不均回声区。可行组织学检查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
不同点:子宫肌瘤有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尿频、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而异常子宫出血则无。此外,子宫肌瘤超声检查可以看见子宫占位性病变。
阴道裂伤出血
相似点:两者都会出现阴道流血。
不同点:阴道裂伤有突发性阴道剧烈疼痛、外伤等表现,而异常子宫出血则无。
阴道异物
相似点:两者都会出现阴道流血。
不同点:阴道异物者有阴道异物置入史,且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疼痛、外阴瘙痒,而异常子宫出血则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点:两者均可出现月经量增多。
不同点:血常规检查可以鉴别二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异常子宫出血则无。此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肤有瘀点或瘀斑,而异常子宫出血则无。
异位妊娠
相似点:两者都会出现阴道流血。
不同点:异位妊娠有停经、腹痛、阴道流血典型表现,且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而异常子宫出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会出现升高。
葡萄胎
相似点:两者都有阴道流血的表现。
不同点:葡萄胎可以排出水泡状组织,妇科检查子宫异常增大、变软, 早孕反应重,而异常子宫出血无早孕反应。此外,葡萄胎B超检查可见宫腔内呈“落雪状”回声,异常子宫出血则无。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调节月经周期,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进行促排卵治疗。
一般治疗
补充营养:机体抵抗力较低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可以补充铁剂、蛋白质和维生素。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地屈孕酮片
药物的作用:地屈孕酮片可以使持续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服用地屈孕酮片可以调节月经周期。
用药注意事项:停药后短期内会引起撤药性出血。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
戊酸雌二醇
药物作用:通过提高体内血雌激素水平,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
用药注意事项: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或有血栓性疾病史的患者应禁用大剂量雌激素止血。使用雌激素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去氧孕烯炔雌醇
药物作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可以止血及调节月经周期。
用药注意事项:有糖尿病、肝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等不能使用该药。使用该药可能会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
氯米芬
药物的作用:通过促排卵来控制月经周期。
用药注意事项:患有肝病或有异常肝功能史者禁用,出现视力障碍时应停用。
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妊马雌酮
药物的作用:在卵泡期使用妊马雌酮可以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
用药注意事项:妊马雌酮由肝脏代谢,所以肝功损伤者应慎用。此外,因高血钙引起的骨代谢疾病患者应慎用。
绒促性素
药物的作用:绒促性素可以促进黄体功能。
用药注意事项:可能会诱发卵巢囊肿或轻到中度的卵巢肿大,伴轻度胃胀、胃痛、盆腔痛。心脏病、肾功能损害等应慎用。
黄体酮
药物的作用:使用黄体酮可以补充黄体分泌孕酮的不足。
用药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需注意检查肝功能,特别注意乳房检查。
手术治疗
宫腔镜手术
借助宫腔镜来直接破坏大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和浅肌层,从而使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其优点是微创、有效,可以减少80%~90%出血量,但可有复发。
宫腔镜下检查和取活检,适用于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宜用药的患者。
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膀胱损伤、感染等情况。
其他治疗
刮宫术
刮宫可以迅速止血,且刮宫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排除恶性病变。
适用于大量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需立即止血或需要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的患者。
除非要排除子宫内膜癌,一般无性生活史的患者不宜行刮宫术。
刮宫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待身体恢复后可以适当运动。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作用:在宫腔内放置含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宫内节育器,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子宫出血。
适应证:适用于生育期或围绝经期、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会有植入感染的风险。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不同,其预后也不同。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较好。
预后因素
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能否建立正常月经周期,与病程长短有关。发病4年内建立正常周期者占63.2%,病程长于4年者较难自然痊愈。
生育期妇女使用促排卵药后有很大可能怀孕,但只有部分患者产后可以规律排卵或稀发排卵,大多数仍然无法排卵。
绝经过渡期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以绝经告终,个别可能发生癌变。
危害性
日常生活
异常子宫出血可能存在月经过多、周期紊乱等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贫血,从而导致患者疲倦、乏力,影响患者日常工作。
心理健康
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的情况,患者容易出现压力大、自卑的情绪。
异常子宫出血引起患者月经不规律、经期异常等情况,患者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吃猪肝、豆角、蛋黄、胡萝卜、葡萄干等含铁较多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生活管理
勤换内裤及月经用品, 保持会阴清洁。
出血期间要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避免发生逆行性感染。
注意休息, 避免熬夜。
合理进行运动锻炼。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异常子宫出现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在日常中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
病情监测
患者需要记录自己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
随诊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
复查的时间:建议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超声、血常规、宫腔镜检查
预防
积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发疾病。
注意劳逸适度,保持适当的锻炼,控制体重。
月经期间避免服用干扰排卵或抗凝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