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概述
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本病发生受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变应原是最重要的诱发因素
主要采用药物进行规范化分级治疗,达到并维持哮喘的全面控制
定义
分型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是最容易识别的哮喘表型,通常始于儿童期,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疾病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或药物过敏。
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非过敏性哮喘
非过敏性哮喘指发生在成年人、与过敏无关的哮喘,诱导痰液检查可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只有一些炎症细胞。
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差。
迟发型哮喘
见于某些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成年期首次哮喘发作,这部分患者无过敏表现。
常需要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且疗效相对较差。
伴有固定气流受限的哮喘
见于长期哮喘患者,发展为固定气流受限。
可能与气道重塑有关。
伴有肥胖的哮喘
见于某些肥胖的哮喘患者。
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几乎没有嗜酸性气道炎症。
发病情况
疾病分布
发达国家哮喘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一般高于乡村。
支气管哮喘好发于有哮喘家族史的人、接触粉尘等特定从业人员、体质差的人等。
有遗传家族史: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
特定职业从业者,如长期接触粉尘等职业暴露的职业人员。
容易过敏的特应性体质的人。
发病率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各国哮喘发病率从1%到18%不等。
我国所报道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0.5%~5.29%。不同地区、不同调查者和不同调查对象,其患病率有相当大的差异,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因
致病原因
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受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环境和精神心理状态可诱发哮喘发作。
宿主因素
遗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性。
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特应性
特应性体质者哮喘患病风险增加。
气道高反应性
长期存在无症状的气道高反应性者,出现典型哮喘症状的风险明显增加。
性别和种族
儿童中黑人较白人患病风险高。
年龄小于15岁的男孩和年龄至少为30岁的妇女,为支气管哮喘的两个发病高峰。
其他
长时间逗留在室内,增加个体暴露于家中过敏原的危险性,哮喘风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
变应原
屋尘螨和真菌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变应原,花粉与草粉是室外常见的变应原。
其他包括小的昆虫尸体、棉麻纤维、唇膏、脂粉、指甲油、描眉物、擦脸油及染发剂、有机溶剂、各种金属饰物等。
职业性致敏物
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动物皮毛等。
药物、食物及添加剂
食物常见牛奶、鸡蛋、海鲜及调味食品类等。
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形成和发作有关,最常见的是鼻病毒。
烟草暴露,空气、环境污染
环境暴露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
最常见的是煤气(尤其是SO2)、油烟、被动吸烟、杀虫喷雾剂等。
诱发因素
精神因素 :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会促使哮喘发作。
运动和通气过度:有70%~80%的患者剧烈运动会诱发发作,称为运动性哮喘。
气候改变: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发生改变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大气污染:研究证实,空气污染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
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的突然下降有关。
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和缺铁常见,这些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哮喘。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多种途径引起气道慢性炎症和结构重塑,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哮喘发作。涉及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普遍认为气道慢性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气道高反应性导致病人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发生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出现典型哮喘症状的风险明显增加。
神经调节机制
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除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
NANC神经系统能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介质如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介质,如P物质、神经激肽,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激肽A等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渗出,此即为神经源性炎症。神经源性炎症能通过局部轴突反射释放感觉神经肽而引起哮喘发作。
高危因素
有遗传家族史: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特定职业从业者,如长期接触粉尘等职业暴露的人员。
容易过敏的特应性体质的人。
症状
主要症状
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不同。
急性发作期症状
先兆症状
发作前常有鼻塞、喷嚏和眼痒等先兆症状。
可在数分钟内发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和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典型症状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
症状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
慢性持续期症状
并不出现哮喘的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其他症状
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上以反复长期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胸闷变异型哮喘:以长期胸闷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并发症
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称为前者的并发症。
感染
长期反复发作控制不佳者,可继发慢性感染。
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及浑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四肢厥冷、多汗、发绀(表现为皮肤口唇青紫)、昏迷等症状。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长期控制不佳,反复感染,可导致气管壁支撑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壁持久性扩张。
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咳大量脓痰,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流阻塞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导致肺体积不断增大,肺泡结构受破坏,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咳嗽、咳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出现喘息和胸闷。
胸廓畸形
支气管哮喘患者,尤其是年幼时起病或反复发作者,可诱发胸廓形态异常。
患者由于胸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疾病,表现为发热等感染症状。
闭锁肺综合征
哮喘患者用药过多,过于频繁,特别是β2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痉挛加剧,造成肺部呈现“闭锁状态”。
患者表现为喘憋症状突然加重,呈现端坐呼吸、重度发绀,伴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及大汗,严重时呼吸减慢甚至停止。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突发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喘息、胸闷?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哮喘?
是否经常接触动物皮毛、油烟等?
是否对某些食物、药物,或螨虫、花粉等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特异性IgE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医生如果怀疑支气管哮喘,首先会询问病史。
相关病史可辅助医生诊断,如存在以下情况。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疾病史。
患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可有职业性致敏物如谷物粉、面粉、动物皮毛等接触史。
可有污染环境暴露史,如接触煤气、油烟、被动吸烟、杀虫喷雾剂等。
可有环境致敏原暴露史,如接触屋尘螨、真菌、春季花粉、秋季草粉、寒冷空气等。
临床表现
症状:突然出现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
体征
发作时典型体征为两肺对称的以呼气相为主的散在或广泛哮鸣音。
轻度发作可无哮鸣音。
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测定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浓度,进而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处于过敏状态。
如果血常规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过高,一般可确认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血常规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但需要注意不能饮酒。
血清免疫学检测
血清免疫学检测主要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属于过敏原的体外试验。
血清免疫学检测可明确患者的过敏状态,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如果血清出现特异性IgE阳性反应,则可判断患者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
动脉血气分析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对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前无须禁食禁水,抽(桡)动脉血后需要按压针眼处5~10分钟。
痰液检查
基本检查
痰液基本检查可测定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浓度,进而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处于过敏状态。
如果痰液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过高,则可定位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建议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将标本送至医院。
诱导检查
主要为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含量的测定。
主要用于哮喘的诊断和病情严重度的判断。
注意事项同基本检查。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在哮喘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通气功能检测
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用力肺活量(FVC)正常或下降。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及最高呼气流量(PEF)均下降。
以FEV1/FVC%<70%或FEV1%<80%为判断气流受限最重要指标及程度。
支气管激发试验
适用于非哮喘发作期、FEV1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患者的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
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
常用的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FEV1较用药前增加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200毫升或以上;PEF较治疗前增加60升/分,或增加≥20%。
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若昼夜PEF波动率≥20%,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的改变。
检查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目的:可通过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部病变,进而辅助医生判断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
意义:如果出现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等表现,可帮助医生诊断。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出去胸前的金属物品,如项链等。
胸部X线检查需要保持静止状态一段时间,儿童检查时,需要家长等成人辅助。
CT检查
目的:可通过CT检查观察到支气管的相关病变,进而辅助医生判断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
意义:支气管壁如果出现增厚、黏液阻塞等特征性表现,可帮助医生诊断。
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般无须空腹,因此,可以正常饮食。
检查前需要出去胸前的金属物品,如项链等。
小儿或者危重患者,需要陪同人员。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目的:通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以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意义: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证明患者对该变应原过敏。
注意事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需要在有抢救设备的医院进行。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平均每日PEF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鉴别诊断
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
相似点:都可出现发作性喘息等相似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气急气促、喘憋等症状。
不同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中老年患者严格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为阴性,有助于鉴别两者。
上气道阻塞
相似点:都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上气道阻塞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等,表现为渐进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与支气管哮喘的突发呼气性呼吸困难区别较为显著。因此,可通过病史采集、症状等进行鉴别诊断。
肺曲菌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
不同点:肺曲菌病常有低热,伴咳嗽、黏液脓痰;检查提示曲菌抗原特异性沉淀抗体(IgG)测定阳性,血清总IgE显著升高。而支气管哮喘一般不伴有黏液脓痰,且IgG一般为阴性。因此,可通过痰液性质,和血清免疫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肺栓塞
相似点:都可出现突发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点:都可出现呼吸困难。
不同点: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突出症状是进行性呼吸困难,但症状一般无季节性,其发作性的特点也不突出。
高通气综合征
相似点:都可出现呼吸深或快、呼吸困难。
胸腔积液
相似点:都可出现胸闷、气短、憋气。
自发性气胸
相似点:都可出现呼吸困难。
不同点:气胸的特征是出现胸部重压感,大多为单侧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且平喘药物治疗无效。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压缩。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达到哮喘总体控制,既要达到当前症状控制,又要降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治疗原则: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可控制良好。也可根据病情尝试选择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治疗。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确定并减少与危险因素接触
治疗呼吸道感染。
避免或减少各种可能变应原的接触,包括尘螨、花粉、油漆、烟草等。
避免进食易致敏药物和食物。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诱发因素
注意休息,避免过多运动诱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合理调整情绪,避免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不同。
药物治疗
舒张支气管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
药物作用:β2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的症状。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骼肌震颤、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注意事项:长期、单一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造成细胞膜β2受体的向下调节,表现为临床耐药现象,故应予避免。
茶碱类
药物作用:茶碱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控(缓)释型可用于慢性哮喘的长期控制。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注意事项:茶碱使用期间建议监测其血药浓度,避免不良反应。
抗胆碱能药物
药物作用: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互补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苦味感,偶见干咳和喉部不适。
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避免药物进入眼内;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
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
药物作用: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性炎症的药物,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
注意事项:伴有结核病、寄生虫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糖尿病、严重忧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患者,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
白三烯调节剂
药物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
适应证: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常用药物:扎鲁司特、孟鲁司特等。
注意事项:一般较少单独使用。因为其抗炎作用不如糖皮质激素,需要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
药物作用: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可抑制炎症细胞介质的释放。
常用药物: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
不良反应:偶有咽喉与气管刺痛感或支气管痉挛。
抗组胺药物
药物作用:具有抗过敏作用,但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作用较弱。
适应证:可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的治疗。
不良反应:头晕、嗜睡、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
生物制剂
适应证:用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仍未控制的重度过敏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患者。
常用药物:奥马珠单克隆抗体等。
药物研发进展:进一步针对不同表型的抗IL-13抗体、抗IL-4Rα抗体、抗IL-8抗体、CXCR激动剂、p38MAPK抑制剂等新的生物制剂正在临床研究中。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支气管热成形术是经纤支镜射频消融气道平滑肌治疗哮喘的技术。
适应证:对于4级或以上治疗仍未控制的哮喘,是一种可以考虑选择的方法。
免疫治疗
适应证: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明确变应原所致的哮喘患者,而常规治疗不满意者,或常规治疗虽有效,但由于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而反复发作者。
国内进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为针对尘螨过敏的免疫治疗。
治疗方法: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如注射卡介苗及其衍生物、转移因子、疫苗等。
中医治疗
治疗定位:支气管哮喘可以用中医方法辅助治疗,但不能完全治愈。
理论基础:在辨证基础上,多以益气扶正、祛风解表、补肾填精活血等治法为主。
治疗效果:能减少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改善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因人而异,与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通过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控制率可达95%,成人可达80%。
危害性
影响心肺功能
如治疗不规范导致反复急性发作,或少数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持续控制不佳,可导致不可逆性气道重构,长期反复发作或感染可致慢性并发症。
引起胸廓畸形
哮喘患者尤其是年幼时起病或反复发作控制不佳者,往往引起胸廓畸形。
最常见是桶状胸、鸡胸、肋骨外翻等胸廓畸形。
引起心理障碍
哮喘病人的心理反应可有抑郁、焦虑、恐惧、性格改变等。
常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自信心下降、交际减少等表现。
复发
支气管哮喘易复发,未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以清淡(少油、少盐、少糖),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咖啡、咖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若能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应避免食用。
某些食物添加剂如酒石黄和亚硝酸盐可诱发哮喘发作,应当引起注意,避免食入。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环境管理:脱离易出现粉末、扬尘、异味的工作环境,如面粉加工、动物皮毛操作、油漆工、杀虫剂喷洒等。
情绪管理: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适当进行读书、听音乐、喝茶等活动调节情绪。
运动管理:避免剧烈运动,哮喘控制平稳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同时运动中需及时补充水分。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复诊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复诊;日常如果出现咳嗽、突发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诊。
复诊时需要做的检查:支气管哮喘患者复诊时可能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等。
预防
避免感冒: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形成和发作有关。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预防感冒。
保持居室环境卫生:屋尘螨和真菌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变应原,应勤晒被褥,勤开窗通风。
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容易诱发哮喘,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低温刺激,夏天也不要长时间吹风扇、空调。
做好防护:春秋季节减少外出接触花粉与草粉,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减重:体重超重者应适当减重,将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鼻炎等反复发作,可引起哮喘。积极有效治疗这些过敏性疾病,可减少哮喘发生。
规范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应按医嘱规范应用维持治疗药物,定期复查肺功能,药物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避免自行更改,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