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泻
概述
脂肪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大便内排出过多的脂肪,又称小肠吸收不良,也被称为油花样腹泻。原因多见,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胆盐和胰消化酶缺乏、小肠炎或憩室病、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胃泌素瘤或乳糜管不能吸收脂肪等。典型脂肪泻的粪便为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具恶臭。
病因
1.肝胆疾病
较多见于胆道阻塞病变中的肝外胆道阻塞、或肝内胆道阻塞,因胆道阻塞最易引起胆汁滞留,胆汁成分改变,致使肠腔内的胆酸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脂肪水解和脂肪酸分解的消化作用,迫使脂肪从大便排出、发生脂肪泻。
2.肠道疾病
各种肠道感染,小肠广泛切除,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动脉硬化引起的小肠缺血、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征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症等,都有可能损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消化功能发生脂肪泻。
3.胰腺疾病
胰腺病变中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4.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中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在少数甲亢病人中也会发生脂肪泻。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很容易引发脂代谢障碍,则出现脂肪泻。
5.其他
β脂蛋白血症、γ球蛋白血症、胃大部分切除后,以及硬皮病也容易引起脂肪代谢功能降低而出现脂肪泻。
症状
1.局部症状
80%~97%的病人有腹泻,典型呈脂肪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大便次数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有时呈间歇性腹泻。可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但腹痛较少见。
2.全身症状
消瘦,乏力,手足搐搦,感觉异常,口炎,角膜干燥,夜盲,水肿等营养不良症状。小儿长期脂肪泻可引起发育落后,身材瘦小等。
3.体征
检查
1.粪便检查
包括外观、镜检与培养等。镜检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原虫等,苏丹Ⅲ染色可检查有无脂肪滴。粪便的真菌检查、菌谱分析都有助于腹泻的病因学诊断。
2.显微镜下检查粪便脂肪
(1)将少量粪便放玻片上与苏丹Ⅲ饱和溶液1~2滴混匀镜检,可见中性脂肪呈朱红色圆形油滴状;游离脂肪酸呈深黄红色束状针形、或短细的弯针形结晶;而结合脂肪酸不着色,呈堆状针形或排列成扇状。
(2)取生理盐水和猩红染料的饱和酒精溶液各一滴,加粪便少许在玻片上混匀,覆以盖玻片镜检。可见圆泡形中性脂肪和晶状的脂肪酸。如标本1/4以上染成红色,为试验强阳性(+++或++++),为重性脂肪泻。
3.粪脂定量测定
一般采用Vandekamer测定法,试验方法:连续进食标准式餐(含脂肪60~100g/天)3天,同时测定其粪脂量3天。取其每日平均值,如粪脂量>6g每天,或脂肪吸收率<95%,均可认为有脂肪吸收不良。
4.吸收功能检查
D-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胰功能试验等。
5.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沉、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如怀疑为胃源性腹泻,应进行胃液分析。对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做相关检查如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吸碘率等。胰腺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引起脂肪泻的胰腺及胃肠道的原发疾病。
诊断
如何判断是不是脂肪泻
脂肪泻一般从大便性状和化验结果、临床症状、既往史或病史等方面综合判断。
1.大便性状和化验结果:脂肪泻大便多不成形,一般为稀状便、泡沫便等,可看到不消化的油状粪便。大便检查结果显示脂肪颗粒数目明显增多。
2.临床症状:脂肪便患者一般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恶臭、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以出现乏力、体质消瘦等症状。
3.既往史或病史:近期有无酗酒、创伤或手术、慢性胃炎或肝胆疾病等,如果有上述疾病同时出现排便次数增加伴有恶臭的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通常考虑为脂肪泻。
治疗
1.替补治疗
最好选用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以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或输血。
2.病因治疗
如胰腺功能不足,可给胰酶片(内含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胆盐缺乏除治疗原发病外,宜在饮食中加用中链甘油三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中链脂肪不需通过胆盐作用,能直接被小肠吸收。营养不良的患者引起的脂肪泻,可先采用静脉营养,情况改善后,逐步增加饮食,乳糜泻应限制进食麦类食物。有些脂肪吸收不良与细菌作用有关,如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繁殖,可使胆盐分解,从而影响脂肪吸收。需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辅助治疗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因单糖类较易吸收,可给香蕉等含大量单糖的食物。
脂肪泻吃什么药
脂肪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可以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使用胰酶片、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脂肪泻患者大便内排出过多的脂肪,也被称为油花样腹泻。原因多见,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胆盐和胰消化酶缺乏、小肠炎或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等,治疗包括替补治疗、病因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1.替补治疗: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
2.病因治疗:如胰腺功能不足,可给胰酶片。胆盐缺乏除治疗原发病外,宜在饮食中加用中链甘油三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3.辅助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建议脂肪泻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预后
不同疾病引起的脂肪泻预后情况是不同的,大多数病人消除病因后脂肪泻即可以缓解。
预防
1.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如饮食卫生可预防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脂肪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脂肪泻的预防在于治疗和预防原发病。
2.避免过量进食脂肪类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