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
概述
主动脉硬化是以主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病理改变
无明显症状。多是在检查时发现
可由高脂血症、吸烟、遗传因素等引起
单纯主动脉硬化无需治疗。如有原发病、并发症,则须对原发病、并发症治疗
定义
主动脉硬化是以主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中的常见类型。
动脉硬化包括细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致病原因
高脂血症
高龄
老年人发生本病的风险较高。
吸烟
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损害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都会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
亲属中有本病患者的人,患本病的风险较高。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使血流对血管压力增大或管腔狭窄,引起病变和相应的症状。
症状
主要症状
大多无明显症状,多在检查时发现。
出现的症状多为发生并发症时的症状。
并发症
主动脉闭塞或狭窄
可常见的症状为收缩压升高。
主动脉瘤
可出现胸痛、腹痛、心悸、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动脉瘤破裂可引起大出血,多数立即死亡;少数轻者表现为皮肤湿冷、反应迟钝、皮肤苍白、意识不清或昏迷。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体检发现主动脉硬化,可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突然出现晕厥、昏迷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患者需定期体检,如发现相关异常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不舒服的地方吗?具体有哪些症状?
持续多久了?能够自行缓解吗?
病史清单
平时吸烟吗?一天吸几支?吸烟多久了?
平时喝酒吗?喝多少?喝多久了
吃过什么药?有没有药物过敏??
是否有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
做过什么检查吗?结果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尿常规
磁共振检查(MRI)、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尼卡地平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坎地沙坦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胰岛素
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吸烟或经常被动吸烟。
亲属中有本病患者。
临床表现
多数无明显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可以明确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排除其他疾病。
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8小时。
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
可以了解凝血情况。
可以明确病因、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血管超声
检查动脉血管情况。
可明确动脉硬化的部位、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检查部位。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即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管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狭窄、动脉瘤,以及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明确告知医生既往疾病、服用的药物,并按照医生要求停用某些药物。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躺好,避免乱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后按照医生要求活动,避免过度活动穿刺部位,如手腕、大腿根部等。
检查后穿刺部位如出现出血、疼痛不断加重,须及时告知医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可以显示血管情况,判断是否有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畸形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
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鉴别诊断
本病多是在检查时发现,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当出现并发症时,须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腹症等疾病进行鉴别,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
本病较轻时,多无明显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有并发症,也应积极治疗并发症。
治疗时应按照医生要求选择治疗方案、使用药物。
一般治疗
适量运动。
戒烟,避免二手烟。
合理膳食,保证低钠低脂饮食,忌食高胆固醇食物。
并发症治疗
介入治疗
可用于发生主动脉闭塞或狭窄、主动脉瘤时,可以改善狭窄、修复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瘤发生破裂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
主动脉瘤破裂时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挽救生命。
预后
治愈情况
如无症状,多无须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但是不能治愈主动脉硬化。
积极治疗并发症,可以及时控制病情,避免发生严重情况,但是也不能治愈主动脉硬化。
危害性
可以引起主动脉闭塞和狭窄、主动脉瘤等并发症,出现胸痛、腹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
主动脉瘤发生破裂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减重,维持健康体重。
应采取低脂饮食,减少肥肉、油炸食品、零食的摄入。
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可选择鱼肉、豆制品、脱脂奶类、蛋清、新鲜水果(含糖量低的水果为宜)、新鲜蔬菜、坚果类。
减少精米、精面,可选择玉米、小米、白薯、山药等替代主食。
避免高糖食物,如含糖饮料、点心、过甜的水果等。
控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坚持适量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车、游泳、打太极拳等。或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
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过度运动。
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须立即停止运动。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随诊复查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如出现症状,或检查发现变化,应及时就诊。
预防
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适宜体重,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等。
规律运动,避免久坐。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积极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