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概述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紊乱,产生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头晕、视物模糊、失眠等
发病常与遗传、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
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相结合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什么?
定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而出现的一系列表现。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正常情况下相互平衡制约。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后会出现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的症状。
分类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和综合征,常见类型如下:
Shy-Drager综合征
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
红斑性肢痛症
雷诺病
多汗症
神经血管性水肿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面偏侧萎缩症
发病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是继发其他疾病,因此没有明确的发病率及发病人群。
如何确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来确诊。
首先要询问病史和症状,如有无家族史,有无精神压力以及各种症状。
体格检查包括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竖毛反射、眼心反射、瓦尔萨尔瓦试验等。
相关检查检验包括头颅MRI、心电图、泌尿系彩超、心电图检查等,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焦虑抑郁量表检查。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因是什么?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由遗传、心理和生物因素等引起。
遗传因素:一些家族遗传病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心理因素:由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紧张等引起。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如雷诺病、多汗症等;一些疾病也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脊髓损伤、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吃什么药物?
谷维素有助于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平衡,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的症状。
出现心慌等症状时可使用普萘洛尔、倍他乐克等。
伴有焦虑症状时可给使用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
若为疾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因
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尤其一些家族性遗传病,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更易导致后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就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稳定性,临床上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度和情绪指数。
心理素质较差者,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容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性别因素
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特点会引起情绪不稳、冲动、焦虑等临床表现。
受到刺激后,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妊娠、围绝经期女性情绪可能更加不稳定,易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疾病因素
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也可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精神障碍。
疾病
外伤
头部外伤,累及中枢系统,也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中毒
一些药物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营养代谢
缺乏维生素B1、B12等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药物因素
一些化疗药物或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由于身体和精神的发育并未成熟,所以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有一定概率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社会心理因素
各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成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促发因素。
诱发因素
在各种病因的基础上,以下因素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应激
一些过度刺激,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亲人去世、事业失败、离异等精神上的打击,以及改变工作和居住地点、天气剧烈变换等周边环境的快速改变等。
精神过度紧张
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或者压力较大的状态下,容易诱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精神疾病
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都有一定概率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其他
妇女在妊娠期和围绝经期时,情绪波动较大,有概率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躯体症状
多且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类。
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
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
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膀胱症状。
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
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
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全身阵发性出汗、发热,但量体温正常。
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
女子月经不调、痛经。
男子遗精、勃起功能障碍。
其他症状
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经常感到尿频、尿急、腹痛、腹胀、心悸、胸闷等,或是频繁出现快速站立后有头晕、眼前发黑等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果突然发生晕厥、胸痛等,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临床症状较多者,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持续时间,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出现频繁吗?
什么时候发作?多长时间缓解?
病史清单
是否有自主神经失调家族史?
是否有头部外伤史?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片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需要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初步了解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再结合难以用单一器官疾病来解释的复杂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病史
亲属患有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家。
心理素质较差,且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巨大或近期经历过亲人去世等应激事件。
有外伤史。
患有神经或精神疾病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有涉及多系统的多种症状,如胸闷、头晕、胃痛、便秘或腹泻、尿频、失眠、性功能下降等,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
体格检查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状态、合并有不同的疾病和应用不同的药物等情况下,检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差异,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并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检查包括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竖毛反射、眼心反射、埃尔本(Erben)试验、瓦尔萨尔瓦(Valsalva)试验等。
有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等表现,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片、B超、磁共振成像(MRI)等,主要用于鉴别、排除其他疾病。
其他检查
焦虑量表: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
心电图:主要用于鉴别、排除心脏疾病。
鉴别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一些躯体疾病有相似症状或体征,通过系统性的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广泛性焦虑
相似点:都有焦虑烦恼、运动性不安、口干、恶心、腹痛、腹泻、气促、心悸、尿频尿急、失眠等症状。
不同点:在体格检查的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竖毛反射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通常可有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等的表现,而广泛性焦虑没有特殊表现。两者可通过体格检查鉴别诊断。
疑病性神经症
相似点:都有腹痛、头部充血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在体格检查的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试验、竖毛反射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通常可有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等的表现,而疑病性神经症没有特殊表现。两者主要体格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的关键为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无具体病因,则应对症治疗。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紧张、过劳、浓茶、咖啡等。
应缓解情绪,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充分休息。
自我调整心态、放松精神。
药物治疗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1等。
对症治疗药物
如血压过低,可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如泼尼松;
心慌可用小剂量普萘洛尔;
胃肠功能紊乱可用多酶片或胃蛋白酶;
失眠者可睡前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
多全身多汗者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合剂;
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可酌用氯丙嗪、利眠宁等镇静剂。
以上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
其他治疗
治疗后注意事项
不同的症状、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如低血压,应多喝水,增加血容量,提升血压;穿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下肢血容量;多锻炼下肢,增强下肢肌肉,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采取高盐饮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压。
如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的症状,应计划饮水、排尿,逐渐训练排尿能力,锻炼增强膀胱容量;如果效果不明显,症状顽固,可采用导尿管辅助排尿。
如果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可改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饭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等。
如果男性阳痿,女性性欲低下、阴道干涩,可使用药物、润滑剂改善性生活。
预后
治愈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有些患者的病因无法去除,预后不良。
总体来说,早期、规范治疗,对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危害性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出现多种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应及时、尽快治疗。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咖啡、咖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应戒酒,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会引起或加重低血压。
心理管理
注意调整心态,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过于悲观或着急。
生活习惯
戒烟。
应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作息规律。
起床时,应缓缓坐起,再逐渐站起来。
应尽量避免独自活动,如上厕所、淋浴、运动等。
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的仪器、器械。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时避免碰撞、跌倒。
预防
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饮食均衡,强健体魄。
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屋内及时通风,更换新鲜空气。
经常听舒缓的音乐,参加社交活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可进行一些不剧烈的运动,如瑜伽、太极等,强身健体。
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外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