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
概述
鹅口疮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白色斑膜
主要是口腔黏膜白念珠菌过度增殖引起,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为局部用药,重症者需全身给药
定义
鹅口疮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因其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色白如雪的斑膜,因此又称“雪口病”。
发病情况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新生儿最多见,也可见于老年人。
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者常发生此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等也容易患鹅口疮。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因
致病原因
鹅口疮发生的基本病因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口腔内的白念珠菌过度增殖,而导致口腔黏膜发生炎症。
诱发因素
免疫力减弱
营养不良。
长期腹泻。
患有艾滋病或感染了HIV。
存在免疫缺陷。
患有恶性肿瘤,正在接受治疗。
器官移植及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药物因素
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体内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唾液中含有较多糖分,会促进念珠菌生长。
口腔问题
口腔清洁不到位,或患有其他口腔炎症,为念珠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易患因素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可经产道感染念珠菌,尤其是母亲阴道有念珠菌感染时。
婴幼儿可通过含咬被念珠菌污染的奶头、奶嘴、餐具、玩具、衣服等感染。
戴义齿的老年人或成人,会通过手与义齿之间的接触,增加口腔感染的机会。
发病机制
本病的致病菌白念珠菌,又叫假丝酵母菌,是正常人口腔、胃肠道、呼吸道及阴道黏膜常见的寄生菌。
白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致病力弱,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在各种因素(特定条件)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白念珠菌可以过度增殖而致病。
口腔内的白念珠菌过度增殖即可引起鹅口疮。
症状
主要症状
鹅口疮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斑膜。
根据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轻度
好发于舌背、唇、颊、上颚。
损害区域表面有散在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逐渐融合成大片。
白色斑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出血。
一般局部无炎症反应,不痛,小儿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或进食。
一般不伴全身症状。
中度
在轻度基础上,可出现口干,口腔黏膜发红、烧灼不适或轻微疼痛感。
重度
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
其他症状
由于疼痛,可影响吞咽、进食。
部分患者可伴低热,小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并发症
部分人可并发口炎口角炎,出现嘴角龟裂和发红。
戴义齿者,可出现义齿下红肿、刺激和疼痛。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83
鹅口疮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儿科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出现口腔内凝乳状斑点,用棉签不易拭去等。
出现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
口腔科
如果出现口腔黏膜、舌面上有不易擦掉的白色膜状物,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皮肤、嘴唇发紫),建议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发现口腔内凝乳状斑点时,不要强行剥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口腔内凝乳状斑点?
是否影响正常进食和喝水?
病史清单
是否有糖尿病?
是否近期应用了抗生素,或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环磷酰胺他克莫司
激素类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孟多阿奇霉素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83
鹅口疮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新生儿多为经阴道分娩,母亲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
婴幼儿有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病史。
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用药史。
艾滋病病史或HIV感染、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病史。
临床表现
口腔检查发现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斑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可出现口干,口腔黏膜发红、烧灼不适或轻微疼痛感,影响吞咽或进食。
严重者可出现低热,小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甚至发生呼吸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
真菌涂片和培养
取口腔黏膜上覆盖的白色斑膜作为标本,进行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是诊断鹅口疮的常规检查。
如发现念珠菌,可以确诊鹅口疮。
取样前一个小时避免进食,可以正常饮水。
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对推测病因有一定作用。
如果空腹血糖高于7.1 mmol/L,证明处于空腹血糖异常状态。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检查等。
早上测空腹血糖的最佳时间是在7:00左右,一般不超过8:00。空腹血糖必须在空腹8小时后,采血前不吃降糖药、不运动。但可以正常饮水。
传染病检查
HIV抗体检测、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对推测病因有一定作用。
如果HIV抗体检测呈阳性,并且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后,证明处于HIV感染状态。
抽血前无须禁食禁水。
鉴别诊断
鹅口疮需要与其他口腔黏膜损害鉴别。
残留乳块
相似点:口腔黏膜表面都可出现散在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
不同点: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擦拭,残留乳块很容易擦去,擦去后局部黏膜无发红等异常。
口腔溃疡
相似点:口腔黏膜表面都可出现散在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
不同点:口腔溃疡开始为口腔黏膜红色的斑点状充血,逐渐形成浅小溃疡,微微凹陷,周围有红晕,溃疡上慢慢会覆盖上黄色假膜,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疼痛比较剧烈,可影响进食且部分人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马牙
相似点: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出现黄白色小颗粒。
不同点:马牙出现于新生儿,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大多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球菌性口炎(急性膜性口炎)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口腔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有大片均匀致密的假膜形成。
不同点:球菌性口炎主要症状还可伴发热、流涎等。细菌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球菌,可由此鉴别。
白喉
相似点:都可出现灰白色的假膜。
不同点:白喉的白色假膜坚韧不易擦去,且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发热、咽痛、进行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通过鼻、咽拭子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白喉杆菌。
治疗
治疗目的:应用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并控制其反复发作。
治疗原则: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为局部用药,重症者需全身给药。
一般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注意小儿的哺乳卫生;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适当加强营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用药原则:药物治疗包括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中药治疗等,需注意本病为真菌感染性疾病,应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
制霉菌素
适用于新生儿、婴幼儿及轻症者。
常用药物为制霉菌素,具有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和繁殖的功效与作用。
病损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
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以继续吃母乳,可在其母亲乳房涂抹抗真菌软膏或弱碱性溶液,并在下次哺乳前擦掉残留的药物。
大部分轻症者在用药后 3 天左右消失,此时不要因为症状已经消失或者是顾忌药物不良反应而随便停药,因为还有少部分念珠菌尚未被完全消灭,需要在症状改善情况下继续使用 3~7 天,总疗程一般 1~2 周。
成人患者一般含化吞服抗真菌药物,或使用弱碱性溶液漱口,疗程约14天。
氟康唑
中、重度感染,局部用药无效,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以口服氟康唑,能够有效控制口腔白念珠菌,疗程约1个月或更久。
局部用药疗效不佳的幼儿,大于1岁、中度以上鹅口疮的幼儿,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幼儿,应首选口服氟康唑治疗。
口服氟康唑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适;偶有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有轻度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肠道微生态制剂
还可选用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可阻止致病菌对肠道的损伤,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提高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刺激机体释放抗炎症细胞因子等物质。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等。
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吃不洁食物,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少熬夜,忌烟酒。
中药治疗
以清热或滋肾养阴为治疗原则。
可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导赤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可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冰硼散珠黄散青黛散等涂敷患处。
可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西瓜霜喷剂、开喉剑气雾剂喷敷患处。
预后
治愈情况
鹅口疮一般不能自愈。
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真菌,较容易治愈,预后良好。
轻症的鹅口疮一般用药 3 天左右,口腔白色膜状物即明显消失,有些人恢复较慢,需要 7~10 天。
重症鹅口疮治疗时间需要持续4周,甚至更长时间。
危害性
并发口炎、口角炎
部分鹅口疮可并发口炎口角炎,出现口角龟裂和发红。
影响呼吸和吞咽
病损可沿呼吸道、食管蔓延,影响呼吸和吞咽。
严重时可阻塞呼吸道发生呼吸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未经治疗的鹅口疮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复发
有部分鹅口疮会反复发作。
多是由于未规范足疗程用药、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
母婴交叉感染
婴幼儿还会通过吃母乳,使母亲乳房发生感染。
出现乳头异常敏感、发红、发痒、破裂,哺乳时疼痛等症状。
继而母婴之间反复交叉感染。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宜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或已断奶的婴幼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蔬菜泥等),并保证营养均衡。
成人及儿童应减少饮食中糖分的摄入,少吃糖块、甜点、巧克力等。
避免过烫、过硬或刺激性食物。
卫生管理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可以用温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注意消毒婴儿的奶瓶、奶嘴、吸奶器、餐具及玩具。
哺乳期女性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每天清洗、更换内衣。
习惯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擦拭,防止损伤口腔黏膜。
保持生活规律,适度运动,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勿劳累。
预防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刷牙、漱口及义齿的清洁和消毒。
注意哺乳卫生,保持乳头和奶嘴的清洁,常规清洗即可,有助于预防婴幼儿鹅口疮。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切勿滥用。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念珠菌感染。
可以咨询医生后适当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口腔的各种问题。
积极治疗艾滋病、肿瘤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