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周炎
概述
急性根尖周炎是发生于根尖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以患牙周围组织红肿、牙齿伸长感、咬合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牙松动和发热
由根尖部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刺激因素、创伤引起
应通过开髓、切开引流等应急处理减轻疼痛后,行根管治疗
定义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患牙根尖部的牙周膜发生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出现化脓性炎症的炎症发生发展过程。
急性根尖周病是一个病变程度由轻到重、病变范围由小到大的连续的过程[1]
急性根尖周炎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主要由根管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引发。乳牙和年轻恒牙的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在发生牙髓炎的早期即可合并急性根尖周炎。
分类
急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为一个连续过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可分为以下两类[2]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又称急性根尖周炎的浆液期,是根尖周炎发生的初期。
其临床过程往往很短,如果细菌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局部引流不畅,很快发展为化脓性炎症;反之,如果细菌毒力弱,机体抵抗力较强,炎症渗出又得到了引流,则可转为慢性根尖周炎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又称急性根尖周炎的化脓期、急性牙槽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
多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为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病因
致病原因
引起根尖周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物理及化学刺激因素,临床上还可有因外伤或咬合创伤因素引发的根尖周炎。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导致牙髓病和根尖周炎的主要因素,根尖周的感染主要继发于牙髓感染[3]
牙髓坏死后,细菌通过牙体途径、牙周逆向途径以及血行摄菌作用在髓腔内呈严重感染状态,这种根管称为感染根管。
感染或坏死的牙髓组织、根管内的细菌及毒性产物,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波及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病变。
物理及化学因素
临床称非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根尖周组织可引发炎症性反应。
根管治疗时根管预备、药物、根充材料超出根尖孔,或根管侧壁穿孔,对根尖周组织造成机械刺激、化学刺激和导致异物反应。
预备、充填的不规范操作可将根管内的感染源带出根尖孔,或对根尖周组织造成热损伤[1,4]
创伤
急性牙外伤,如碰撞、打击、咀嚼时突然咬到硬物,或治疗中的意外事故,造成根尖部血管的挫伤或断裂,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从而出现炎症反应。
创伤性咬合、磨牙症、窝洞充填物或修复体过高,可引起慢性的咬合创伤,从而影响牙髓的血供,导致根尖周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发病机制
急性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学术界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目前存在如下学说,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感染根管内的细菌通过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引发局部的免疫反应。
细菌的多种有害物质既可直接破坏组织细胞,也可通过引发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组织损伤。
局部组织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共同作用,使根尖周组织出现血管通透性变化、炎症细胞浸润、骨质破坏等病理改变。
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牙齿疼痛和肿胀。但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和化脓性根尖周炎表现不同[1]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咬合痛
即牙齿咬合时出现疼痛,为此期的主要表现。
早期仅出现患牙不适和麻木、发胀的感觉。
炎症发展后,牙齿可出现轻微钝痛,有时会有咬紧牙症状反而缓解的情况。
病变继续发展后,可以出现自发性疼痛、持续性钝痛,咬合痛变得明显。
牙齿浮出感
患牙会有一种“浮出”的感觉。
牙齿咬合时患牙与对颌牙早接触。
患牙浮出和伸长的感觉会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加重。
牙痛可明确定位
患者可明确指出患牙的位置,这是急性根尖周炎的特征之一。
其他
患牙牙冠失去光泽、变色。
患牙多可见龋损、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可能有深牙周袋。
患牙可出现轻度(0~Ⅰ度)松动。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依脓液相对集聚区域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各具特征性表现的3个阶段。
根尖周脓肿
患牙自发性、剧烈持续跳痛,出现Ⅱ~Ⅲ度松动。
咬合痛:牙齿伸长感加重,咬合时患牙较其他牙更早接触对颌牙,并引起剧痛。
根尖部牙龈潮红,肿胀不明显,触摸时有轻微疼痛。
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骨膜下脓肿
患牙的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牙齿出现Ⅲ度松动。
患牙浮起感更强,并有松动,轻触患牙即疼痛难忍。如说话时舌、颊部碰触到患牙,即可引起剧痛。
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的压痛,扪诊深部有波动感。
患者睡眠和进食受到明显影响。
体温升高、乏力等全身症状。
黏膜下脓肿
牙痛(包括胀痛、咬合痛)减轻。
患牙根尖区周围的黏膜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有波动感,易发生破溃。
患牙有轻到中度叩痛,并有Ⅰ度松动。
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缓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严重的急性根尖周炎可在相应的颌面部出现蜂窝织炎,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压痛,致使面容改变,还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
颌骨骨髓炎
机体抵抗力低下和细菌毒力强时急性根尖周炎直接扩散,可能会引起颌骨骨髓炎,表现为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如经血行传播,则可引起菌血症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出现咬合痛、牙齿浮出感、牙齿松动、牙龈肿胀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牙痛等不适是何时出现的,近期症状有加重吗?
牙痛是怎样的,在哪种情况下疼痛可缓解或加重?
是否感觉有牙齿变长或者松动?
有没有咬牙或吃东西时牙痛?
能够确定是哪颗牙痛吗?
是否有咬紧牙疼痛减轻,松开后加重的情况?
是否有牙龈红肿、溢脓?
是否有体温升高和无力?
病史清单
是否曾患有龋齿,接受过治疗吗?
是否曾有牙齿自发痛、夜间痛、牙痛向其他部位放射的情况,是否接受过治疗?
之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是否受过外伤?
就诊前是否吃过药,吃的何种药,症状是否有缓解?
平时身体情况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根尖片、全口曲面体层片、CB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用药:氯己定含漱液等
抗菌药物: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深及牙髓的牙体疾病,如龋齿。
有既往牙体充填治疗史。
有牙髓病史以及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5]
牙外伤史。
临床表现
牙痛:咬合痛、自发性疼痛、触痛。
牙齿伸长、浮出。
牙齿松动。
牙龈红肿、溢脓。
牙齿失去光泽、变色。
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
口腔科检查
检查是否有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牙齿是否变色,牙松动程度;叩诊检查牙齿疼痛程度;牙龈及根尖部黏膜肿胀情况。
牙髓活力测试
温度测验或电活力测验:患牙多无反应。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合并感染者,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
X线检查
根尖周炎常规检查方法。
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周组织影像并无明显异常表现,根管或髓室内空虚,也可呈现牙髓治疗后的强阻射影。
X线检查还可以帮助判断龋坏及充填物深度,是否有继发龋,辅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牙周脓肿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牙龈及前庭沟处肿胀、疼痛,牙齿咬合痛、松动、浮出感。
不同点[2]
症状和体征牙槽脓肿牙周脓肿
感染来源感染根管牙周袋
深牙周袋一般无
牙体情况有深龋或近髓的非龋疾病,或修复体一般正常
牙髓活力多无多有
脓肿部位范围较弥散,中心偏龈颊沟局限于牙周袋壁,较近龈缘
疼痛程度先痛后肿,较重先肿后痛,相对较轻
牙松动度较轻或重,治愈后可恢复明显,消肿后仍很松动
叩痛明显相对较轻
X线表现牙根尖区可有骨质破坏牙槽骨吸收明显
病程相对较长相对较短,一般3~4天可自溃
预后相对好不佳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相似点:均可出现牙龈及黏膜红肿,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不同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黏膜红肿范围更大,皮肤也出现红肿热痛,还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局限,一般先出现牙痛后有红肿,有咬合痛明显但不出现张口受限。
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牙齿咬合痛、松动、伸长,牙龈及黏膜红肿,出现全身症状。
不同点:
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非常明显,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局部表现范围广泛,可出现下唇麻木、多数牙松动、牙周溢脓、口臭、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颅内感染[6]
急性根尖周炎病变局限于患牙牙根周围,有咬合痛,但不出现张口困难。
治疗
治疗目的:彻底去除感染源,促进疾病愈合,防止并发症出现。
治疗原则:急性期通过开髓或切开引流,去除刺激,消炎止痛;症状缓解后进行根管治疗。尽量保存患牙。
急性期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患者的局部疼痛较为明显,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开髓引流
应急处理是在局麻下开髓,疏通根尖孔,建立引流通道,使根尖渗出物及脓液通过根管得到引流,以缓解根尖部的压力,解除疼痛[7]
切开排脓
急性根尖周炎发展至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期,应在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下切开排脓。
黏膜下脓肿切开排脓的时机是在急性炎症的第4~5天,局部有较为明确的波动感。不易判断时,可行穿刺检查,如果回抽有脓,即刻切开。
脓肿位置较深时,可适当加大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每天更换1次,直至无脓时抽出。
通常髓腔开放与切开排脓可同时进行,也可以先髓腔开放,待脓肿成熟后再切开。
去除刺激
对于物理和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根尖周炎,应去除刺激物,反复冲洗根管,重新封药,避免再感染。
若由根管充填引起,应检查根管充填情况。如根管超充可去除根充物,封药安抚,待症状缓解后再行充填。
调𬌗磨改
牙外伤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应调𬌗使患牙咬合降低、功能减轻,必要时局部封闭或理疗。
通过磨改,牙髓及根尖周症状有可能消除。
消炎止痛
口服或注射途径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或止痛药物[8],也可以局部封闭、理疗及针灸止痛[4]
局部可使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的中草药,以促进症状的消退。
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待急性症状缓解后,予以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采用专用的器械和方法对根管进行清理、成形。
根管消毒:有效的药物对根管进行消毒灭菌。
浆液期患牙可使用抗生素(如金霉素)联合氢化可的松糊剂封入根管,帮助根尖局部的抗炎消肿。
根尖脓肿期可在患牙髓腔封药时,进行根尖部环钻术引流,或短暂开放引流。
骨膜下脓肿期及黏膜下脓肿期,可在根管中封入氢氧化钙糊剂等。同时配合切开引流以缓解急性症状。
根管充填:最后严密填塞根管,并行冠方修复,以控制感染、修复缺损,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或防止根尖周病变发生[9]
拔牙
患牙经评估已无保留价值时,应先行开髓引流,无需进行根管预备,待急性症状缓解后,予以拔除。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根尖周炎经过早期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经治疗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状,对生活和工作无影响。
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一般需要较长周期,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需要数次到医院治疗。
危害性
无法完成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顽固不愈,或牙体组织破坏严重且不足以修复的患牙,需要拔除。
急性根尖周炎若不及时治疗,有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败血症的可能。
日常
日常管理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需避免使用患牙咬硬物。
维护好口腔卫生,及时清理食物残渣。
患者需要及时调节因疼痛、进食不便带来的烦躁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家属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随诊复查
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根管治疗期间需复诊4~5次,疗程约1~2个月。为保证治疗效果,患者需遵医嘱及时复诊。
治疗过程中、治疗完成后,若出现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等,需及时复诊检查。
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过凉、过热的食物,少喝碳酸饮料,避免吃过多的糖及坚硬食物。
维护好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刷牙,学会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清理牙面。
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病变继续发展波及牙髓及根尖周组织[1,1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