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
概述
口腔疱疹是以小水疱为主要表现的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出现小水疱,破溃后成糜烂或溃疡,伴疼痛
由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
一般采用全身抗病毒治疗结合口腔局部对症治疗
定义
口腔疱疹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以黏膜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为主要症状的口腔黏膜疾病。
分类
根据致病病原体不同,口腔疱疹可分为不同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带状疱疹
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A16或肠道病毒71型引起,以手、足、臀部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我国自2008年5月将本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A4型引起。
病损仅局限在口腔后部,以小水疱或破溃后形成糜烂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情况
目前口腔疱疹未见权威的发病情况数据。不同类别的口腔疱疹,具有各自的流行病学特征。
单纯疱疹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
带状疱疹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
手-足-口病
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无明显地区性。
主要流行场所是托幼单位,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死亡率为6.46/10万~51.00/10万。
病因
致病原因
不同类型的口腔疱疹,致病原因各自不同。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引起口腔黏膜感染的主要为HSV-1。
传染源:病毒感染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HSV-1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
传染源:人是VZV的唯一宿主,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传播途径:可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康复后,少量病毒潜伏于神经组织,多年后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诱发病毒增殖,沿神经轴突到达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形成疱疹。
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 16型(CV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
传染源: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病毒虽然通过肠道引起机体感染,但是却引起肠道以外的器官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4型。
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与手-足-口病类似。
诱发因素
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内不能产生永久免疫力,当机体遇到诱发因素如发热、寒冷、紫外线、创伤、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劳累、情绪等改变时,体内潜伏的病毒会活化并重新繁殖,疱疹复发。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发病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易诱发带状疱疹。
症状
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水疱
为成簇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
溃烂、溃疡
出现于口腔黏膜的小水疱发生破裂,则在患处形成溃烂或溃疡。
疼痛不适
可为刺激痛、烧灼痛或严重的疼痛。
不同类型口腔疱疹的表现
单纯疱疹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
大多数原发感染为无临床症状或亚临床表现的隐形感染。
显性感染潜伏期为4~7天,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口腔黏膜、唇和口周皮肤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水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不规则形糜烂面,如有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复发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开始时患者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病损区有刺激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一段时间后出现水疱,周围发红,随后破溃、糜烂、结痂。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沿神经支配区域,疱疹在皮肤或黏膜的一侧,呈带状分布,不越过中线。
发病前阶段,常有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皮肤感觉异常、不同程度的疼痛,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疼痛主要表现为烧灼感、刺痛、电击样疼痛等。
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疱疹密集成簇,很快破溃形成糜烂面,唇、颊、舌、腭的病损仅限于单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假膜,黏膜充血,疼痛明显。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平均为3~5天。多数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常有1~3天的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皮肤和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破溃后形成的糜烂或浅溃疡。
口内颊黏膜、软腭、舌缘及唇内侧出现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多与皮疹同时出现,或稍晚1~2天出现。口内疱疹极易破溃成糜烂面,其上有灰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红肿。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表现为口腔后部的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
其他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可在体内血行播散,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内脏,引起感染。
疱疹性肺炎:即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力、全身肌肉酸痛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少数复发性单纯疱疹可发生在牙龈和硬腭处。
三叉神经的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并发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入侵面神经时,可表现为外周面神经瘫痪、耳痛、耳部疱疹、眩晕、听力丧失等,许多患者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累及眼角黏膜时,严重者可致失明。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如疼痛持续超过4周;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发生的超过4周的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黏膜病科
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聚集成簇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伴有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建议及时就诊。
皮肤科
若伴有较严重的皮肤病损,建议及时于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天应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口腔黏膜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多久了,最近有无加重?
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出现水疱,是否伴有皮肤病损的疼痛?
是否伴有明显疼痛,持续多久,疼痛是针刺样、放射性还是钝痛?
是否有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咽喉肿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单纯疱疹或水痘感染史?
是否有疱疹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最近是否曾患感冒、感染、外伤、肿瘤等?
最近是否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病原学检查结果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血清学抗体检查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疱疹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有感冒、外伤、感染、肿瘤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病史。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有单纯疱疹或水痘感染史。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口唇皮肤可发生成簇或散在小水疱。水疱可能仅限于一侧口腔黏膜,或两侧均有。
疱疹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并伴不同程度的的疼痛。
疱疹出现前或出现后,有发热、头痛、咳嗽、流涕、乏力、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
有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
口腔疱疹出现的同时,出现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鉴别诊断
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相似点:均可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糜烂。
不同点: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常见于成人,反复发作,无明显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的单个溃疡,无发疱史,不伴有皮肤损害。一般可通过临床症状及病史鉴别。
多形红斑
相似点:均可累及皮肤和黏膜,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不同点:多形红斑典型病损为皮肤靶形红斑,唇红黏膜糜烂面易出血,常形成血痂,皮损常对称分布。一般可通过临床表现、病史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原则:全身及口腔局部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应注意婴幼儿及儿童的用药禁忌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处方药不可擅自购买使用。
抗病毒治疗
注意事项:阿昔洛韦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用药,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一般不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全身对症治疗
止痛药
神经营养药
带状疱疹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
免疫调节药
带状疱疹可使用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调节免疫力。
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一般使用泼尼松)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
在未进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时,不推荐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口腔局部用药
抗菌消炎药
抗病毒药
散剂
可局部使用外用溃疡散、冰硼散、西瓜霜粉剂等散剂。
含片
可用西吡氯铵含片、溶菌酶片、西地碘片等含片含化。
止痛药
局部湿敷
唇疱疹继发感染时,可用温的生理盐水、0.1%~0.2%氯己定液等湿敷。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
激光照射可作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的辅助治疗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有效照射的剂量以及强度仍缺乏相关临床对照研究的验证。
全身支持疗法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饮水量,维持体液平衡。
进食困难者可适当补充营养液,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预后一般良好。
单纯疱疹原发性感染愈合以后,约有30%~50%的病例可能复发。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属于普通型,在此期痊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疱疹性咽峡炎预后一般良好。
危害
口腔黏膜水疱破溃后的溃疡及糜烂面伴有明显疼痛,影响进食、说话。
带状疱疹常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及工作。
可伴有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生活。
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其他易感人群。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多摄入优质蛋白,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和过硬、过烫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局部用药后不要立即进食或饮水。
生活管理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刷牙时尽量避免刺激病损。
日常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增强体质。
口腔疱疹为传染病,患者应注意适当隔离。手-足-口病患儿应暂停上幼儿园、上学。
病情监测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等症状出现,及时随诊。
随诊复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口腔疱疹患者,不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
外出后及进食前应注意手部清洁,定期消毒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
带状疱疹和肠道病毒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可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早期筛查
托幼园所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体温、双手和口腔,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
若有口腔疱疹患者接触史,或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地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应及时对被接触者进行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