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细菌培养
概述
粪便细菌培养是诊断细菌性消化道感染的主要方法,对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可以从肠道大量细菌中检测出引起腹痛、腹泻的病原菌,有助于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监测。
适宜人群
适用消化道细菌感染的人群。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患者留便
检查前
应采集新鲜粪便3~5g,液体粪便取3mL以上置于无菌瓶中。在急性期,应用抗生素前采集,采集液体状、脓血或糊状粪便送检。
检查后
1小时内送检。
参考区间
阴性(-)
(数据来源: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临床意义
消化道细菌感染,相应病原菌培养阳性。再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控制相应细菌感染。
常见引起消化道感染细菌包括: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菌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适宜人群
标本采集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