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口炎
概述
概述
溃疡性口炎指口腔黏膜急性细菌感染性损害。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临床常见患儿局部疼痛、拒食、烦躁、发热等症状,常发生于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与自身免疫、内分泌有关、婴幼儿期创伤亦可引发。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口腔科
别名
膜性口炎
临床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酸中毒等。
危害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严重影响小儿的营养摄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并发症
脱水、酸中毒等。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分泌物涂片检查等。
诊断
根据溃疡、局部疼痛、流涎等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分泌物涂片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为主,辅以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性
可治愈。
饮食建议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溃疡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溃疡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在病原体、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有区别。
1.病原体:溃疡性口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2.临床表现:溃疡性口炎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疱疹性咽峡炎它的局部典型症状为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全身症状为突然发热和咽痛。
3.治疗:发现溃疡性口炎应及时控制感染,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如青霉素进行治疗,每天彻底的清洗口腔,局部用药及时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
4.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降温和病因治疗,病因治疗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干扰素α、利巴韦林,患者不可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怀疑溃疡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需积极就诊,遵医嘱合理诊治,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病因
病因
本病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与自身免疫、内分泌有关、婴幼儿期创伤亦可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多见于婴幼儿。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内及颊黏膜处,可蔓延到唇及咽喉部。开始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纤维素性炎性分泌物形成的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者约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愈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诊断依据
1.有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2.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3.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治疗
治疗方针
控制感染,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2.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康复新漱口,或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洁口腔。3.溃疡面涂碘甘油锡类散等进行局部用药治疗。4.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
护理
日常护理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食后漱口或喂少量白开水,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2.纠正孩子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避免用力或粗暴擦伤口腔黏膜。3.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4.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进行适当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摄入酸辣或粗硬的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少量多餐。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