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囊肿
概述
概述
腮腺囊肿是发生在腮腺区的囊肿,实际包括腮腺的潴留性囊肿和胚胎组织残留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后者包括鳃裂囊肿、皮样表皮样囊肿及囊性淋巴管瘤。真正的腮腺潴留性囊肿,因腮腺位置隐蔽、腺体及导管发生损伤和阻塞的机会少,所以甚为少见。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口腔科、头颈外科
临床症状
腮腺肿大、质软包块、生长缓慢,一般无不适,继发感染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症状。
危害
影响美观,严重时可影响下颌运动。
检查
B超、X线片、MRI、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依据腮腺肿大、包块等临床表现,结合B超、X线片、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腮腺囊肿和腮腺肿瘤区别是什么
腮腺囊肿和腮腺肿瘤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
1.病因:腮腺囊肿通常为良性病变,多因炎症引起。腮腺肿瘤大多由腮腺组织病变形成,少数可能是恶性肿瘤。
2.症状:腮腺囊肿没有伴随症状,除了肿块的生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并引起不适。腮腺肿瘤可伴有疼痛、溃疡、神经压迫、面部麻木、咀嚼困难、口干等不适症状。
3.诊断:腮腺囊肿可通过彩超或CT明确诊断,诊断相对简单。腮腺肿瘤的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还可结合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明确良恶性,指导治疗。
4.治疗:腮腺囊肿,如果囊肿较小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不用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严重者需进行手术切除。对于腮腺肿瘤,如果病理诊断明确为恶性,需要积极切除,必要时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或者化疗。
患者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来判断腮腺囊肿和腮腺肿瘤,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腮腺囊肿和腮腺瘤区别是什么
腮腺囊肿和腮腺瘤,这两者区别一般在肿物性质、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1.腮腺囊肿是发生在口腔的良性肿瘤。主要因腺管阻塞至分泌物滞留,使其膨胀而形成的囊肿。腮腺处可扪及质软无痛性囊块,腮腺囊肿除了肿块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不适症状外,一般没有其他伴随症状。
腮腺囊肿通过彩超或者CT等可以明确诊断,诊断相对简单。如果肿物较小,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不用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切除。
2.腮腺瘤一般常见于腮腺混合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可能会伴有疼痛,压迫神经还有可能会有面瘫等不适表现。
腮腺瘤的诊断除了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外,可能还要结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良恶性。外科手术是腮腺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如果病理诊断明确是恶性的,需要积极采取手术切除,必要时需要术后辅助放疗。
在临床上,要结合多种方面来进行区分两者,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建议患者确诊腮腺瘤后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病因
病因
本病由先天发育异常、炎症、涎石、手术或创伤、瘢痕形成或异物存留等因素引起。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腮腺潴留性囊肿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腮腺肿大,扪之柔软,包块沿导管走行有一定边界,表浅组织无粘连,但基部活动度差,无压痛,囊肿直径约3cm,体积大者可有波动感。
2.先天性囊肿
(1)皮样囊肿:可位于深部或表浅部位。位于表浅者可扪及如一般皮样囊肿样的柔韧感,位于深部者和一般良性肿瘤难以区别。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腮腺潴留性囊肿:腮腺肿大,扪之柔软,包块沿导管走行有一定边界,表浅组织无粘连,但基部活动度差,无压痛,囊肿直径约3cm,体积大者可有波动感。
(2)先天性囊肿:皮样囊肿可位于深部或表浅部位。位于表浅者可扪及如一般皮样囊肿样的柔韧感。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自发破溃或切开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瘘管外口可在耳垂到下颌角之间的任何部位,常从瘘口溢出黄白色豆渣样物。
2.辅助检查
(1)潴留性囊肿:穿刺可抽出无色透明液体,可检出淀粉酶。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病变为无回声区、后壁及后方回声明显增强。X线片可见充盈缺损区、邻近导管有移位。
(2)皮样囊肿:B型超声波检查为囊性影像。针吸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可见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
治疗
治疗方针
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注意保护面神经。
手术治疗
1.潴留囊肿与周围腺体常有粘连,应切除浅叶腮腺组织。
2.继发感染者应行抗感染治疗,炎症消退再行手术。
预后情况
一般预后良好。
腮腺囊肿有必要做手术吗
腮腺囊肿是否手术应当根据具体检查进行判断,如果是导管堵塞引起的,可以不用手术,如果是单纯性肿块则需要手术。
1.腮腺囊肿是由于局部腺泡内的小导管堵塞而引起。唾液分泌引起的阻塞现象,大部分聚集在某个位置或管道中,形成腮腺囊肿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可以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促进导管的通畅,则不需要手术。
2.如果囊肿是由于实质器官增大引起的,而又没有其他病因,则需要拍摄超来判断肿物是否造成占位性病变,如一旦检查确诊则需要手术切除防止其继续增大。
总之,腮腺囊肿是否需要切除需要进行系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我们建议一旦出现此情况请及时就医。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