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全身酸痛
概述
发热全身酸痛是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和全身酸痛同时存在的一组复合症状
常见于感染性、肿瘤性、风湿免疫性、外伤性、内分泌及骨骼肌等疾病
当出现意识障碍、持续高热不退、全身疼痛剧烈难忍时,应及时就医
药物对症可缓解症状,病因治疗才是治愈关键
定义
发热全身酸痛是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和全身肌肉、关节等组织酸胀、疼痛同时存在为特征的一组复合症状。一般情况下,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
发热全身酸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感染性、肿瘤性、风湿免疫性、外伤性、内分泌及骨骼肌等疾病,还可能与高温环境、剧烈运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可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出汗和调控代谢水平等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若机体在各种致热原作用下引起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会导致发热。
全身肌肉、关节等组织受神经支配,由血液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当各种因素导致肌肉、关节等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水肿、坏死、溶解等情况,并引起体内毒素或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时,可出现全身酸痛;当致病因素导致炎性物质产生,刺激神经末梢时,也可出现全身酸痛。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快,导致全身肌肉、关节等组织的耗氧量增加,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可致使毒素或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从而引起全身酸痛。
表现
发热全身酸痛是一组复合症状,可表现为低热(体温为37.3~38℃)、中热(体温为38.1~39℃)及高热(体温为39.1~41℃),并合并出现全身肌肉、关节等组织酸胀、疼痛,可伴寒战、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
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发病程度及伴随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症状特征
发热全身酸痛程度较轻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体温为37.3~38℃)、全身轻微酸胀、疼痛,且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无其他明显不适,可因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服用药物等因素所致,一般在去除诱因后症状能缓解或消失。
发热全身酸痛程度较重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高热、全身明显酸痛,可伴寒战、咳嗽、呕吐、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多因感染、免疫、外伤、内分泌等因素所致,且症状持续存在,一般不会自行缓解。
伴随症状
伴寒战、咳嗽、咽痛、头晕、乏力、呕吐、腹泻、血便、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可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伤寒、化脓性脑膜炎等。
伴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骨折、关节渗液、活动困难等,可见于肿瘤性疾病,如胃癌、骨肉瘤等。
伴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血尿、心慌、腹泻、呼吸困难等,可见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腹肌紧张、血压下降、血尿、少尿、心慌、烦躁不安等,可见于外伤性疾病,如脾破裂等。
伴腰背疼痛、乏力、骨折、身高缩短等,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
伴肌肉压痛、肿胀、无力、棕色尿、少尿等,可见于肌病,如横纹肌溶解症等。
原因
发热全身酸痛是一组临床症状而非疾病,导致发热全身酸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高温环境、剧烈运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非疾病因素所致。
通常需要结合发热全身酸痛的特征,如诱因、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发热全身酸痛的原因。以下为发热全身酸痛的常见病因,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导致的发热全身酸痛可见于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骨骼肌疾病等。
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伤寒、化脓性脑膜炎等。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发热以中高热(体温为38.1~41℃)为主,全身酸痛程度不一,可伴寒战、头晕、乏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也可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咽痛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
肿瘤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肿瘤性疾病如胃癌、骨肉瘤等。
患者发热多以低热(体温为37.3~38℃)为主,并伴有盗汗、全身酸痛。其程度及持续时间多因人而异,开始时多呈间歇性发作,可随病情逐渐加重,而呈反复、持续性发作。可伴食欲不振、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骨折、关节渗液、活动困难等症状。
风湿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患者可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热(体温为37.3~39℃)最为常见;全身酸痛程度轻重不一,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多部位肌肉肿痛。同时可伴有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血尿、心慌、呼吸困难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外伤性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外伤性疾病如脾损伤等。
脾损伤常以急性失血性休克和血性腹膜炎为主要表现,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神志模糊等表现。同时,还可伴有腹肌紧张、血压下降、血尿、少尿、心慌、烦躁不安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内分泌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以低热为主,可出现全身酸痛、腰背疼痛、乏力、骨折、身高缩短、驼背等表现。驼背者通常还可伴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等表现。
骨骼肌疾病
常见的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的肌病如横纹肌溶解症等。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常可出现棕色尿、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由于全身肌细胞严重受损,还可出现剧烈的全身酸痛、肌肉压痛、肿胀、无力症状,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肾损伤,出现少尿等。
非疾病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活因素、药物因素等。
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由于长时间未能脱离此状态,还可能导致发热全身酸痛程度加重。
生活因素:如快跑、登山等剧烈运动,以及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发热全身酸痛。除此之外,如不注重个人卫生,则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可出现发热全身酸痛。
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调脂药可引起发热全身酸痛。
就医
如发热全身酸痛确因环境、生活因素、药物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且除去上述因素后发热全身酸痛好转,一般可无需处理。
如发热全身酸痛症状明显,且持续不缓解,并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发热全身酸痛症状较重,且持续不缓解,自查未能明确诱因。
伴寒战、咳嗽、咽痛、头晕、乏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伴呕吐、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症状。
伴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骨折、关节渗液等症状。
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血尿、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伴神志模糊、腹肌紧张、血压下降、血尿、少尿、心慌、烦躁不安等症状。
伴腰背疼痛、乏力、骨折、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
伴肌肉压痛、肿胀、无力、棕色尿、少尿等症状。
出现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出现高热不退(体温大于39℃),甚至发生惊厥、抽搐时。
出现全身剧烈疼痛难忍时。
出现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时。
出现腹肌紧张、棕色尿、少尿时。
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时。
就诊科室
出现发热全身酸痛时,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出现寒战、咳嗽、咽痛、头晕、乏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感染内科或呼吸内科。
出现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消化内科。
出现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神经内科。
出现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消瘦、淋巴结肿大、骨折、关节渗液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肿瘤内科或骨科。
出现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血尿、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出现神志模糊、腹肌紧张、血尿、血压下降、少尿、心慌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急诊科或普通外科。
出现腰背疼痛、乏力、骨折、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内分泌科或骨科。
出现肌肉压痛、肿胀、无力、棕色尿、少尿等症状,可能需就诊于急诊科或肾内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发热全身酸痛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发热全身酸痛是何时开始出现的?持续了多长时间?
发热全身酸痛是突然出现的,还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的?
发热全身酸痛的发作频率如何?有无时间规律?
发热全身酸痛出现时有无明显诱因?有无加重或缓解因素?
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寒战、咳嗽、咽痛、头晕、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及内分泌性疾病等?
近期是否有剧烈运动史、外伤史及饮酒史?
是否对某些药物、食物过敏?
既往是否有传染病疫区接触史?
目前正在长期服用药物吗?服用了哪些药物?是怎么服用的?
近期是否采取过相关治疗?是否可以改善症状?
家族成员是否存在发热全身酸痛的症状?是否有上述疾病史?
相关检查
在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体格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注意有无口腔溃疡及皮疹。判断关节、肌肉有无肿胀、变形及颜色变化。有无咽喉红肿、扁桃体肿大等情况。
触诊:触摸皮肤,判断是否出现温度升高及皮下淤血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颈项强直、关节及肌肉压痛、腹肌紧张等情况。腹部有无包块、压痛、反跳痛;是否可触及肝脏、脾脏。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叩诊:胸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胸水,腹部叩诊判断是否有腹水;叩诊膀胱充盈程度;叩诊双侧肋脊角有无肾区叩痛。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聆听患者呼吸音是否正常;心音有无异常、有无心脏杂音肠鸣音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贫血,如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存在感染;若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减少,通常提示存在贫血。
尿常规:可用于观察尿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病变是否累及肾脏。若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若尿蛋白呈阳性,常提示病变可能累及肾脏。
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可明确是否存在便血情况,如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情况。
肝肾功能:用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情况。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受损;如出现血肌酐、尿酸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常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血沉、C反应蛋白:可明确体内是否存在炎性反应,若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可能存在炎性病变。
病原学相关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等感染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提示甲型流感抗体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情况。
肿瘤标志物:可明确是否存在肿瘤情况。若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和糖类抗原125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胃癌。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等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心肌酶谱:可明确是否存在肌肉损害,若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出现异常,常提示可能存在横纹肌溶解症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彩超:可用于探测肝、胆、脾、胰、肾及浅表淋巴结等的形态及异常变化,如存在腹腔积血,常提示脾破裂等情况;如发现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肿瘤等情况。
关节X线:可评估有无骨折或骨质疏松。若发现骨骼断裂、移位,多提示存在骨折;如发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多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
CT:胸部及头颅CT等可以了解肺脏、心脏及颅内情况。若肺部存在斑片状影,常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如脑实质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常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脑膜炎
磁共振:肌肉磁共振可了解肌肉损伤情况,能协助明确病变肌肉的范围,如发现肌肉组织水肿,多提示可能存在肌肉损害。
其他检查
骨密度测定:可明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如骨密度T值小于-2.5,常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
腰椎穿刺:是诊断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采取脑脊液做细胞学检查来了解情况。若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脑膜炎。但由于腰椎穿刺属于有创操作,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并除外操作禁忌。
电子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能对可疑病灶钳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如发现胃内不规则肿物,多提示可能存在胃癌。
肌肉活检: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相关疾病,同时可鉴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肌损害。如肌肉活检表现为肌肉炎症与间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常提示可能存在皮肌炎
缓解与治疗
出现发热全身酸痛,需明确诱因。若与环境因素(如高温环境)、生活因素(如剧烈运动)、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等相关,通常在去除诱因后可缓解。
如发热全身酸痛症状较重,且持续存在,并伴有其他表现,如伴有寒战、咳嗽、咽痛、头晕、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澡,勤洗手,外出戴口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尽量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方面
规律合理饮食,避免挑食。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糖尿病膳食。可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及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保持营养均衡。
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饮食不洁,避免摄入变质、过期及未熟食物。
心理护理
适当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和精神紧张、焦虑等。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应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伴随其他系统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般治疗
当患者体温在38.5℃以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酒精擦拭、冰袋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患者还可通过卧床休息等方式来改善全身酸痛症状。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通过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来改善发热全身酸痛症状。
糖皮质激素药:如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来改善病情,但儿童应慎用。
抗菌药:如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可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来控制感染情况。
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
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胃癌患者可考虑行胃切除手术;脾破裂患者可行缝合修补术来进行治疗,损伤严重者还需行全脾切除术。
对因治疗
针对引起发热全身酸痛发生的不同基础疾病,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列常见病因及疾病为例:
流行性感冒
患者需适当隔离,日常应注意休息、多饮温水、补充营养,可采用物理方法(酒精擦拭)或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方式进行降温。
通常需服用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咳嗽咳痰者可予羧甲司坦等止咳祛痰药改善症状;鼻塞者可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等激素药改善鼻黏膜充血。
急性扁桃体炎
患者需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并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
咽痛较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常需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等;可含漱复方硼砂溶液等有抗菌作用的漱口。
反复发作且伴有明显并发症者需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胃癌
患者需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临床上常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部分早期胃癌可内镜下切除,进展期胃癌需行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
化学治疗一般适用于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病人,也可用于胃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临床上常采用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以及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病情危重者必要时还可选择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造血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症
患者需注意休息,适量摄入高钙低盐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
临床上常采用碳酸钙枸橼酸钙钙剂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钠等骨吸收抑制剂,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K2等骨形成刺激剂进行治疗。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易造成急性肾损伤,治疗需监视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还应尽早开始静脉补液(如生理盐水)恢复血容量及排尿量。
如患者存在肌红蛋白尿时,需及时给予碳酸氢钠、呋塞米和甘露醇静脉滴注以碱化尿液和利尿,使尿中酸性正铁血红素的溶解度增加而有助于排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