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脱垂
概述
女性膀胱突入阴道或从阴道脱出
主要表现为女性自觉阴道有异物脱出、腰骶部酸痛、尿失禁
发病与妊娠及分娩、尿道及阴道手术、尿道损伤及雌激素缺乏等有关
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定义
膀胱脱垂是盆腔脏器脱垂的一种,是指女性膀胱突入阴道或从阴道脱出。
膀胱脱垂与妊娠及分娩、尿道及阴道手术、尿道损伤、雌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膀胱脱垂是部分膀胱后壁和膀胱三角降入阴道,尿道膨出常与膀胱脱垂同时出现。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自觉阴道有肿物脱出、腰骶部酸痛、尿失禁等表现。
分型
根据膀胱脱垂严重程度分型
Ⅰ型:膨出膀胱已经达到处女膜缘,尚未脱垂到阴道口外。
Ⅱ型:膨出膀胱部分脱垂到阴道口外。
Ⅲ型:膨出膀胱全部脱垂到阴道口外。
根据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度的关系分型
Ⅰ型: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转角度<45°。
Ⅱ型: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转角度45°~120°。
Ⅲ型: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转角度≥45°。
根据脱垂发生部位不同
前膀胱脱垂:脱垂发生在膀胱输尿管间嵴的远端。
后膀胱脱垂:脱垂发生在膀胱输尿管间嵴的近端。
发病情况
我国多地区调查结果提示,症状性盆腔器官脱垂占成年女性的9.6%,膀胱脱垂所占比例尚不知晓。
病因
致病原因
膀胱脱垂与妊娠及分娩、尿道及阴道手术、尿道损伤、雌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妊娠及分娩
分娩时胎头扩张展平宫颈并进入阴道时,使膀胱宫颈筋膜及阴道壁,尤其是阴道前壁及其周围的耻骨尾骨肌过度伸展、变薄、松弛,甚至撕裂,如在产褥期不能恢复,可造成盆底组织松弛、损伤。
如因咳嗽增加腹压,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将使膀胱逐渐下垂,形成膀胱脱垂。
尿道及阴道手术
尿道癌切除、尿道外伤缺损、宫颈癌根治术等均可破坏尿道和膀胱的正常结构及支持组织。
尿道损伤
严重尿道裂伤或极度尿道扩张,比如经尿道性交,可引起尿道内外括约肌及膀胱颈松弛。
雌激素缺乏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导致盆腔筋膜和肌肉支持组织变薄,阴道黏膜变弱,症状突出。
诱发因素
下列因素可导致腹内压升高,症状加重。
慢性咳嗽。
便秘。
痢疾。
高危因素
有难产,阴道损伤、尿道损伤史。
症状
轻度膀胱脱垂一般无明显症状,如脱垂最低点达到处女膜,患者感到腰骶部酸痛、下坠感,阴道有肿物脱出。严重时还会表现为尿失禁。
主要症状
阴道有肿物脱出
患者能看到或者感觉到膨大的组织器官脱出阴道口,或有“坐在球上”的感觉,下蹲时较明显。
剧烈活动,长久站立,或咳嗽、喷嚏后使用腹压而症状加重。
休息或小便后,或侧俯卧位或俯卧位时症状缓解。
腰骶部酸痛
出现腰骶部酸痛,有时伴有下坠感。
排尿异常
部分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咳嗽或大笑时还可能会出现漏尿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用手指推压脱垂的膀胱于阴道内,才能排尿。
并发症
尿潴留
如胀大的膀胱低于尿道时,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导致急性尿潴留
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尿不尽(感觉排尿后还想小便)、少量尿液从尿道不由自主地溢出。
膀胱坏死
比较严重的膀胱脱垂会导致膀胱难以回缩,长时间受压,可导致膀胱缺血坏死。
出现尿频、尿急、排尿无力等症状。重度表现为顽固难愈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
尿路感染
膀胱脱垂导致尿液长期潴留,引起尿路感染。
以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为主,可伴有腰痛、发热等症状。
肾积水
膀胱脱垂导致尿液在肾脏堆积,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肾积水
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排尿困难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妇科
若出现阴道有肿物脱出、腰骶部酸痛、排尿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大笑、用力排便等。
阴道有肿物脱出,就医前可保持坐位或者平卧位姿势。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自觉阴道内有肿物脱出?
是否有腰骶部酸痛、排尿异常(例如漏尿或者排尿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有多久了?在什么情况下症状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有难产或尿道、阴道损伤史?
是否已绝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经会阴超声检查、骨盆MRI、尿动力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查体的结果,即可诊断膀胱脱垂。
病史
有难产,尿道、阴道损伤或手术史。
绝经后。
临床表现
有腰骶部酸痛、排尿异常等症状。
阴道内有肿物脱出。
影像学检查
经会阴超声检查
目的:明确有无膀胱脱垂。
意义:二维超声矢状面观察膀胱最下端低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参照线即定义为膀胱脱垂。
注意事项:检查前1~3天不宜同房。不宜在月经期进行此项检查。检查前一般不需要憋尿。
骨盆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了解盆腔脏器是否存在脱垂。
意义:选择耻尾线作为标准,当盆腔脏器的最下端低于耻尾线,提示存在盆腔脏器脱垂。
注意事项: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等。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
鉴别诊断
膀胱脱垂需与子宫脱垂尿道黏膜脱垂鉴别。
子宫脱垂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肿物自阴道脱出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
子宫脱垂患者向下屏气或加大腹压,可明确子宫脱垂并判断子宫脱垂程度。骨盆超声或盆腔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膀胱脱垂患者可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确膀胱脱垂。子宫脱垂患者排尿异常不明显。
尿道黏膜脱垂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不同点
尿道黏膜脱垂还可出现尿道出血、尿道口肿块等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升高。
膀胱脱垂还可表现出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确膀胱脱垂。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首选非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随诊观察
无症状的轻度膀胱脱垂患者,可以随访观察。
对于已经耐受症状,且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必须定期随访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尤其是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特别要注意泌尿系统梗阻问题。
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训练
适用于发病早期膀胱脱垂或有膀胱脱垂高风险尚未发病患者。
方法简单,方便易行,可以加强薄弱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增强盆底支持力,改善盆底功能。
能改善轻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症状及严重程度,降低分度,延缓疾病进展。
一般训练4周可有治疗效果,经常需持续6个月或以上的治疗。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训练与盆底肌训练类似。
可通过膀胱或盆底肌肉活动的信号反馈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可明显提高盆底肌锻炼疗效。
手法复位
在麻醉下用手、尿道金属探子或膀胱镜将膀胱轻柔推回原位。
不完全性脱垂回纳后可能导致大量潴留尿排出,回纳后应留置1周左右的导尿管。
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或者不愿意非手术治疗的有症状的膀胱脱垂患者。
手术原则是修补缺陷组织,恢复解剖结构,适当、合理应用替代材料,体现微创化和个体化。
手术途径主要有经阴道、开腹和腹腔镜3种,经阴道手术为首选,必要时可以联合手术。
悬吊术
手术方式:腹腔镜骶前韧带悬吊联合穹隆悬吊术。
目的:治疗膀胱脱垂。
适应证:适用于子宫切除后出现膀胱脱垂患者。
禁忌证: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衰)、肝肾疾病(肝功能衰竭、尿毒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阴道前壁修复术
目的:加强阴道壁的支持作用,减少复发。
适应证:适用于比较严重的膀胱脱垂患者。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衰)、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
阴道旁修补术
目的:将耻骨宫颈筋膜、盆筋膜腱弓与盆壁组织重新连接起来。
适应证:保守治疗无效,较严重的膀胱脱垂患者。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衰)、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
盆底重建术
手术方式:前盆底重建术、后盆底重建术。
目的:通过对骨盆中器官韧带重新固定,加强对膀胱的支撑。
适应证:保守治疗无效,较严重的膀胱脱垂患者。
禁忌证: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放化疗史、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生殖系统溃疡的患者。
阴道封闭术
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膀胱脱垂。
适应证:高龄体弱、无性生活要求、不能耐受盆底重建术的老年患者。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衰)、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
预后
治愈情况
膀胱脱垂预后较好,早期及时发现,可进行保守治疗。
若不能及时发现,随着疾病进展,比较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
危害性
影响正常生活:长期存在阴道有异物脱出、腰骶部酸痛、排尿异常等,影响日常生活。
影响心理健康:膀胱脱垂病程长,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加强营养,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肉、牛奶、西红柿、胡萝卜、油菜等。
避免进食辛辣食物,比如辣椒、葱、姜等。
便秘患者可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芹菜、菜花、苦瓜、玉米、燕麦),保持排便通畅。
生活习惯
规律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
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不宜久站和做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活动。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加强锻炼,超重者要减重。
戒烟、戒酒。
随诊复查
术后3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压及负重。禁性生活3个月,或者确认阴道黏膜修复完好为止。
术后建议规律随访终生,及时发现复发和处理手术并发症。
随诊时间:遵医嘱进行复诊。
复查时需做的检查项目:经阴道超声检查。
预防
预防膀胱脱垂的措施主要包括妊娠和分娩、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相关疾病。
妊娠和分娩
分娩过程中,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过早、过度用力。
避免困难的阴道助娩,比如产钳或胎吸助产。
产后应该充分休息,避免过早、过度操持家务及体力劳动。
产后应该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积极锻炼身体,身体质量指数(通过体重(kg)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来,用于评估营养状况、胖瘦程度或者身体发育水平)尽可能控制在18.5~23.9kg/㎡。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饮食种类均衡多样,保证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 、牛奶等的补充。
治疗相关疾病
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痢疾、急性膀胱炎等疾病,应该尽早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