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癌
概述
瘢痕癌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肤瘢痕或瘢痕疙瘩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皮肤癌。瘢痕癌是在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的基础上,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逐渐病变发展而成,多由于瘢痕奇痒而挠抓,摩擦致瘢痕破损和糜烂,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恶变而成。法国MarjoIin于1828年最早描述了恶性溃疡的特点,其后学者也就把瘢痕癌称为MarjoIin溃疡。瘢痕癌多见于烧伤瘢痕,男多于女,老多于少,好发于肢体。
病因
瘢痕组织恶变常见下列情况:
1.烧伤后的不稳定瘢痕组织,据国内外记载,烧伤至癌变的间隔时间,有长达60年以上者,一般平均为32年。
2.下肢慢性溃疡。
3.慢性骨髓炎窦道的瘢痕组织。
4.在放射性溃疡的基础上发生癌变有较高的发生率。
症状
瘢痕癌变的潜伏期较长,其恶变几乎无不经过创面反复溃疡,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阶段,如果瘢痕区过敏和奇痒,反复溃破经久不愈,且溃疡分泌物多、恶臭,触之易出血,外观如火山样或菜花样,伴明显的坏死,感染等要及时作病理检查,但需与溃疡感染相区别。
病理瘢痕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少部分为基底细胞癌。一般病情发展缓慢,初期为瘢痕处破损后出现溃疡,或由小丘疹状逐渐扩大破溃,在长期不愈的溃疡边缘。渐渐隆起,为角化增殖及乳头状增生变化。在鳞状细胞癌中大多数为分化较完全的癌细胞,部分形成角化癌珠。由于癌细胞被基底与四周坚韧而致密的瘢痕纤维组织所包围,因而一般不易发生扩散和转移。有时溃疡一处有恶性癌变,而其他部分仍是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但是,如果癌细胞扩张到正常组织,即迅速播散蔓延并发生转移,癌灶附近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瘢痕癌极少见于血行转移。
检查
对疑有癌变的溃疡早期采取多块、多次切取标本的方法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病理检查可见瘢痕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基底细胞癌。在鳞状细胞癌中,多数为分化较完全的癌细胞,部分为角化的癌珠;癌细胞被基底与四周坚韧致密的瘢痕组织所包围。而其他部分为慢性炎症或肉芽组织。
诊断
1.病史
老年患者的小腿下1/3,足跟,头皮等部位经久不愈的瘢痕溃疡,应高度警惕。
2.典型临床特征
发生在瘢痕上的溃疡,外观呈火山口样,菜花样或虫蚀样;溃疡触之出血;溃疡分泌物恶臭。
3.病理诊断
瘢痕癌需与良性皮肤溃疡及皮肤恶性肿瘤相鉴别。
治疗
瘢痕有恶变时应立即进行切除。
1.手术治疗
可先整体切除全部溃疡组织,术中送冰冻切片做病理学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根治切除手术。
2.其他治疗
术后的化疗及放疗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与手术情况而定,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预防
瘢痕癌变的发生率较低,但是患者也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应该注意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慢性刺激如经久不愈的创面和不稳定性瘢痕在瘢痕癌变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患者平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尽量避免反复无常牵拉、磨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预防瘢痕癌变,除应及早治疗瘢痕疙瘩外,还应使瘢痕免受长期刺激和反复损伤,阻止慢性溃疡。切记反复搔抓易诱发癌变,采用手术、激光、冷冻、皮肤移植等方法治疗瘢痕疙瘩,不仅会使瘢痕疙瘩复发增大,而且更易导致瘢痕癌。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