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病
概述
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畸形突出到达腔内部的突起样病变的统称。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生较缓慢。息肉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
肠息肉病理分型是什么
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其他类型等。
1.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为腺上皮增生所形成的真性息肉,根据病理组织学又分为三类,如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
2.炎性息肉:是由炎症刺激肠上皮造成的,可继发于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恶变倾向较低。
3.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等,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发生在10岁以下。
4.其他类型:如化生性息肉、黏膜肥大赘生物,以及某些源于类癌的息肉等。
肠息肉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病因
发病因素很多,如长期的腹泻、便秘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引起结肠息肉。
分类
临床上息肉分为以下三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肠息肉病。
1.肿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2.非肿瘤性息肉
与癌发生关系较少。包括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3.肠息肉病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常见的有:①黑斑息肉病(波伊茨-耶格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特点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伴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黑色素沉着。以小肠息肉为主,约30%的病人有结、直肠息肉。息肉的性质为错构瘤性息肉。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在青春发育期出现结、直肠腺瘤,甚至可满布所有结、直肠黏膜,一般在100个以上,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此病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综合征:a.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加德纳综合征)。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特科特综合征)。
症状
1.部分肠息肉病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在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时发现。
3.有家族性、遗性性息肉或息肉病病人,要进行家族的普查和随访。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2.X线检查
X线钡剂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3.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诊断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黏液便。②可有里急后重、稀便或排便次数增多等。③X线钡剂灌肠可有充盈缺损。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直肠息肉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沟槽,多见于儿童。②肛门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④X线钡剂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诊断。
治疗
根据息肉的部位、性质、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及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1.小息肉行结肠镜检查是予以摘除并送病检。
2.直径大于2厘米的非腺瘤性息肉可采用结肠镜下分块切除。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反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反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切除。
4.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治疗,最终可发生癌变,因此应尽可能在青春期内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最彻底的手术方式是做结直肠全切除并永久性回肠造口术;或者结肠、直肠中上段切除,下段黏膜剥除,经直肠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术。
5.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多发并散在,为多发性肠道错构瘤,难以全部切除。无症状可做随访观察,若有症状可行息肉切除术或肠段切除术。
6.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退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需特殊治疗。
肠息肉病理切片发现高度异型细胞怎么办
肠息肉病理切片发现高度异型细胞,可前往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就诊,与就诊医生进行沟通,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直肠,盆腔高分辨率核磁共振,PET-CT等,进一步明确身体状况,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患者在进行肠镜下息肉摘除后,一般会进行息肉病理活检。
发现高度异型细胞是指与正常细胞差别较大的细胞,表示患者的肠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可进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检查,直肠,盆腔高分辨率核磁共振,PET-CT等,明确疾病发展情况,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密切随访,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等。
高度异型细胞并不代表发生癌症,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和治疗。
建议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就诊,切不可自行盲目决断,以免延误病情。
肠息肉病理恶性怎么描述
肠道息肉病理诊断描述为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显微镜下见癌细胞就需要考虑有恶性的情况。
肠道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时,首先需要通过进行肠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时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染色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息肉的性质,息肉在临床上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等。在临床上大部分息肉属于良性病变。
但是如果息肉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见癌细胞,而且详细描述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考虑为发生恶变可能。这种情况需要由病理科医生出具相关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来综合进行评估。
肠道息肉病理的诊断结果,建议可以咨询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分类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