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症
概述
一种罕见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结缔组织病
​主要表现为反复骨折、骨进行性畸形等
基因突变引起​​​​​I​型胶原蛋白结构或数量异常而导致的骨发育障碍
​以避免摔倒等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再辅以双膦酸盐、手术矫形等对症治疗
定义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罕见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I型胶原蛋白结构或数量异常导致的结缔组织病
骨组织属于一类坚硬的结缔组织,I型胶原蛋白结构或数量异常会导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或形态异常,使骨密度与骨强度下降,反复发生骨折和进行性骨骼畸形。
本病遗传模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遗传。
患儿主要表现骨量低下、反复骨折、骨畸形和生长缺陷等。
分类
根据临床特征分类
1979年,Sillence等人根据临床表型将成骨不全症划分为4种亚型(Ⅰ~Ⅳ型)。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亚型被发现,目前已增至18种亚型。以下仅简述几种常见分型特征。
Ⅰ型最为常见,此型患儿的症状是最轻,主要症状表现为骨质疏松、多发骨折、蓝色巩膜。骨折在新生儿期很常见,但在胎儿期或成年后很少见。
Ⅱ型是最严重的类型,大多数病例在围生期死亡。这类型的主要症状多表现为严重骨质疏松、骨骼矿化不良、肋骨串珠样改变、长骨缩短、多发骨折。
Ⅲ型比Ⅱ型温和,但此类型是婴儿期后存活的儿童受影响最严重类型。这一类型中是很难见到蓝巩膜患者,但骨折的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呈进行性骨骼畸形。只有少数病例能存活到成年。
Ⅳ型患者没有蓝色巩膜,但其余临床症状与Ⅰ型相似,但成年后长骨缩短得更为明显。
Ⅰ~Ⅳ型成骨不全症大多由COL1A1或COL1A2基因不同位点突变,但在Ⅴ型患儿中,未发现COL1A1或COL1A2基因突变。
发病情况
成骨不全症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之一,1万5千人~2万人中约有1人会发生本病。
病因
致病原因
成骨不全症可由多种致病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报道的致病基因至少有21种。
90%的成骨不全症是由于编码Ⅰ型胶原α1和α2链的基因COL1A1和COL1A2基因发生突变引起,10%的成骨不全症主要是由调节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发病机制
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I型胶原蛋白是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占骨有机质的90%以上,对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至关重要。
成骨不全症是由I型胶原蛋白编码基因或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突变引起,可导致I型胶原蛋白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或形态异常,使骨密度与骨强度下降,最终引发反复骨折和进行性骨骼畸形。
症状
主要症状
由于成骨不全症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谱复杂多样,导致疾病的临床表型轻重不一,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骨折、骨骼畸形、发育缓慢、蓝色巩膜、听力下降等。
反复骨折
部分患儿出生时就有多发骨折,一般为产程中或子宫内的轻微外伤引起。
有些骨折在出生时已自行愈合,但往往残留骨骼的畸形愈合状态。部分患儿颅骨菲薄如纸,常引起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一些患儿到儿童时期才开始发生轻微外力下的反复骨折,多见于下肢。
骨骼畸形
长骨骨折可致各种成角弯曲畸形。
因脊椎压缩骨折及韧带松弛,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
也常出现胸壁畸形等进行性骨骼畸形。
严重者可出现活动受限。
其他症状
蓝色巩膜:患儿两眼的巩膜(眼白)可呈蓝色,主要由于巩膜薄而透明,使眼内的色素可见。
听力下降:听力损害是成骨不全症的一个常见次要特征,可开始于不同年龄,以青春期后为多见。主要为听骨硬化或听神经受压所致的传导性或神经性耳聋。有些患儿可无听力障碍。
发育缓慢:患儿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走路时间较同龄人晚。
牙本质发育不全:由于缺乏牙本质,乳牙和恒牙均可受累。患儿牙齿易碎,也易发生龋齿。
肌肉张力低下:患儿行走无力,常易跌倒。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因脊柱侧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等的骨骼改变导致胸壁和胸腔扭曲和无效呼吸,呼吸功能下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咳痰等。
心脏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瓣膜功能不全、主动脉根部扩张、房间隔缺损、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
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及肺部并发症容易导致肺心病,也是晚期右心衰竭的原因。
右心衰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差、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水肿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新生儿科
如出生时即发生骨折或出现颅内出血等情况,应及时于新生儿科就诊。
儿科
如果出现自幼反复骨折、骨畸形、蓝色巩膜、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儿科就医。
骨科
如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前往骨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喘息、严重骨折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记录患儿出现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严重情况等,以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是否有出现自幼反复骨折、骨畸形、蓝色巩膜、听力下降等症状​?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累计出现多久?
症状有没有减轻或者加重?什么时间或者情况下会减轻或加重?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
其他检查:骨密度检查、产前超声、基因检查、骨X线检查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自幼反复出现脆性骨折病史。
有成骨不全症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自幼反复骨折、蓝色巩膜、听力下降、身材矮小、牙本质发育不全等症状​。
部分患儿可出现长骨畸形,脊柱侧凸、后凸,肌肉张力低下等。
血生化检查
患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正常,主要用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骨密度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是否存在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等。
患儿表现为病变的骨质密度明显降低,骨矿含量也减低,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
骨X线检查
骨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
患儿可见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变薄、囟门和颅缝增宽、枕骨可有缝间骨、颅底扁平。
骨骼畸形多见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椎体变形,可有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胸廓可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肢长骨纤细、骨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多发长骨骨折等。
基因检测
目前,通过检测I型胶原编码基因或其代谢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儿童及成人可通过抽血基因检测分型和辅助判断预后。
胎儿超声检测
成骨不全症的胎儿期超声表现为膜状颅骨、肢体短小并呈弓形弯曲,可伴多处自发骨折。
骨回声不均勻性减弱,后方可无声影,部分孕妇孕晚期可伴有羊水增多。
鉴别诊断
佝偻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骨发育不良表现​。
不同点:佝偻病一般表现为孩童出现多汗、烦躁、夜间哭闹表现,形体表现可出现方颅、鸡胸、O型腿等骨骼表现,一般无多发骨折,且少见蓝色巩膜、听力下降等其他症状。血清维生素D3、尿素、磷、钙和碱性磷酸酶、骨X线检查可鉴别。
软骨发育不全
相似点:均可出现骨发育不良表现。
不同点:软骨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体型表现为身材矮小、四肢较短、手指短粗、颅骨明显增大、胸骨发育异常等,以及胸椎向后明显突出、腰椎向前突出明显,X线一般无缝间骨及多发骨折。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相似点:均可出现骨质疏松、骨折表现。
不同点: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见于成人,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疲惫无力或关节疼痛,反复泌尿系结石发作,感情淡漠或烦躁易怒,尤其伴多饮多尿等,血生化可见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高钙血症低磷血症
治疗
治疗目的:减少骨折发生,矫正骨骼畸形,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目前尚无针对致病基因突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策略包括多学科联合诊疗,包括骨折和畸形的稳定与矫形治疗、肌肉强化和运动的康复治疗、骨骼重建药物治疗。
​支具及手术治疗
支具治疗
支具治疗成骨不全症效果有限,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畸形。
手术治疗
对于脆性骨折者、合并严重骨骼畸形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进行骨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骨折手术、关节手术及矫形手术。手术通常联合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脊柱侧凸严重的病例,在患儿进入青春期后接受手术矫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存在下肢畸形短缩,可通过手术外固定延长患肢长度。除外并发深部感染的病例。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双膦酸盐治疗
主要包括第二代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钠)和第三代双磷酸盐(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
限于多发骨折、椎体塌陷和骨含量降低的情况。
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释放酸性物质及酶类,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
其他药物
特立帕肽:来源于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可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生长激素:如患儿身材较矮,可应用生长激素治疗以促进其身高生长,但不能防止骨折。
钙剂与维生素D:适量的钙剂与维生素D是成骨不全症的基础治疗,能够提供骨骼所需营养,但不能有效降低骨折率。
康复治疗
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在内固定手术或骨折后用轻质材料来限制活动,早期开始康复锻炼。
预后
治愈情况
不同类型的成骨不全症病情轻重不一,严重类型易早期夭折。
Ⅰ型症状较轻,一般可长期生存。
Ⅱ型患儿病程通常最重,大多数病例在围生期死亡。
Ⅲ型是存活者中最严重的,一般只有少数病例能存活到成年。
Ⅳ型严重度介于Ⅰ型与Ⅲ型之间。
危害性
成骨不全症因易出现骨折,因此致残率高,正常存活者日常生活需格外注意,同时会对患儿及家属增加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日常
日常管理
日常饮食应多进食高钙、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牛奶等。
对已出生的婴儿,一旦诊断成骨不全症,应加强各种护理措施,护理要周到,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防止发生骨折。
阳光照射是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方法,患儿日常应加强阳光照射。日光照射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衣物和帽子,防止晒伤,小于6月龄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
家长应鼓励患儿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主动运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骨量、增强肌肉力量,培养独立生活功能。
避免进行强度较大或对抗类运动,以防止发生骨折。
家长需要正确认识本病,定期复诊,了解患儿的疾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使患儿保持平和的心情,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预防
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是成骨不全症的重要预防措施,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尽早检查,最早可在孕14周作出诊断。
此外,针对患病的早期人群,应预防骨折,对患儿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骨折的伤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