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变性
概述
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逐渐降低,逐渐退变的一种生理或病理表现
多数可无明显症状,合并椎间盘突出时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或放射性疼痛
多是由于椎间盘自然退变所致,不良姿势及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原因
有症状者可理疗、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定义
椎间盘变性是椎间盘中的纤维环及髓核含水量降低,逐渐失去弹性,自然退变的生理或病理过程。
病因
致病原因
椎间盘退变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内纤维环及髓核含水量逐渐降低,弹性下降。
有以下情况可能加速椎间盘变性的发生。
不当的生活、工作姿势:久坐或不当的姿势可诱发或者加重椎间盘变性。
外伤:外伤会导致关节囊或者韧带受损,增加椎间盘负荷,加速椎间盘变性。
负重增加:超重、肥胖或重体力劳动,会加重椎间盘的负重,加速椎间盘变性。
脊柱受凉:脊柱受凉会诱发或加重症状。
发病机制
椎间盘变性常始于髓核,具体表现为髓核含水量下降、髓核细胞衰老、凋亡、细胞代谢失衡。
纤维环含水量下降、变性也是重要原因。纤维环退变后弹性下降、应力异常,机械受力不均匀,韧性降低,僵硬,最终出现裂隙。
炎性介质也会影响髓核及纤维环细胞,加速细胞凋亡,加剧退变。
症状
主要症状
椎间盘变性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的生理过程,大部分可无明显症状,只有当发生严重变性,出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理性变化后,才会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颈椎间盘变性突出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出现肢体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根据突出类型可以分为中央型和侧突型。
中央型
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的症状,早期可有感觉或运动障碍,晚期可出现瘫痪。
常见症状包括走路不稳、运动不灵活、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力减弱、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退或消失。
侧突型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肩颈部及上肢部疼痛麻木,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异常。
胸椎间盘变性突出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也分为中央型和侧突型。其主要症状包括:
局部疼痛、腰痛,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可出现放射性疼痛。
麻木或其他感觉性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变性突出
绝大多数都有腰疼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疼是最典型和首发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常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马尾综合征,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并发症
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会导致椎间盘松弛、椎体退变,会发生代偿性骨质增生。
椎管狭窄:椎间盘变性会导致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以及纤维环松弛后突等问题,致使椎管出现狭窄情况。
椎体不稳:椎间盘变性之后,椎间盘弹性下降,不能维持脊柱原有的稳定性,就会出现椎体不稳的情况。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椎间盘变性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多通过常规检查偶然发现。如果出现关节疼痛不适,可就诊骨科。
脊柱外科是骨科的分支科室,一般设立在大型综合医院及骨科专科医院。如果医院骨科分科较细,出现上述情况,也可以选择脊柱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三天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应提前记录自己的病史及治疗史,如有既往就诊经历,可以携带既往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就医前如出现疼痛等不适,不要自行服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行动不便者应由家属陪同,行走困难者可借助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疼痛?疼痛部位在哪?疼痛性质是什么?有无放射性疼痛?疼痛出现时间?
有无疼痛诱因?有没有加重因素?
有无肢体麻木?大小便功能异常等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有过脊柱相关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是否有过脊柱外伤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椎间盘CT、MRI。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物: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
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出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变性。具有以下情况可能加速变性的程度。
既往有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史或脊柱受过伤。
长期负重或不良姿势。
临床表现
部分可无明显表现,也可表现为脊柱酸痛不适。
颈肩部或腰部疼痛不适。
颈肩部、上肢、下肢放射性疼痛
上肢或下肢麻木。
走路不稳或跛行。
大小便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椎间盘CT或MRI检查可明确椎间盘变性。
CT
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CT在椎间盘钙化、积气诊断上的价值更高。
检查意义:能观察到骨性结构的细节,还能观察椎间小关节和黄韧带情况。
椎间盘内可见气体, 即“真空征象”,可见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脱水变性,椎间盘出现气体。
磁共振
MRI是早期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方法。
MRI检查中对软组织多方位成像进行观察,其信号改变可提示椎间盘的含水量,进而展现出椎间盘变性状况。
检查注意事项:避免佩戴任何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椎间盘结核
相似点:可能都有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不同点:椎间盘结核一般有结核病史,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而椎间盘变性不伴有全身症状,结核菌素试验有诊断价值,可鉴别诊断。
椎体骨质增生
相似点:都可能会有颈肩部、腰部疼痛。
不同点:椎体骨质增生是椎间盘变性时间较长,导致腰椎关节不稳,关节出现退变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而椎间盘变性只是生理或病理的变化过程。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原则:一般椎间盘变性无明显症状,可不予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无脊髓压迫症状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具体治疗方式因人而异。
一般治疗
有疼痛发作时限制活动,多休息。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久坐,改善睡姿等。
适当锻炼颈肩部、腰部肌肉。
避免劳累和脊柱受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适当用药可改善症状,但个体差异较大,具体包括以下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急性期疼痛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代表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吲哚美辛等。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小的药物类型。
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病的发作,偶见皮疹等。对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肌松药
作用:缓解肌肉痉挛导致的颈肩腰部疼痛,减轻对周围神经及血管的刺激。
代表药物:盐酸乙哌立松、替扎尼定、氯唑沙宗等。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全身倦怠无力、嗜睡、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
禁忌: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中成药
作用: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代表药物:活血止痛胶囊、痹祺胶囊腰痹通胶囊等。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物理治疗
目的是促进退变椎间盘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
包括牵引、热疗、超声波等。
中医治疗
包括针灸推拿正骨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颈腰椎疼痛、上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减轻炎性反应,调畅气血,通络止痛。
手术治疗
严重椎间盘变性突出,积极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长期有颈腰部疼痛不适、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反复发作的,可考虑手术治疗,可行减压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治疗。
减压手术、椎体融合术
目的:解除椎间盘或骨质增生对神经根和血管的压迫。
优点:直接解除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缺点:对于多节段、严重的脊髓压迫不适用。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椎间盘变性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预后因素
椎间盘严重退变、伴有严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者可能预后不佳。
有脊髓压迫者,预后不佳。
不配合治疗或不良生活习惯持续存在,如不改善久坐、长期低头伏案等不良习惯者,预后常不佳。
危害性
不合并其他疾病者,一般无特殊危害性。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以轻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健步走、颈椎米字操、小燕飞等,适当锻炼颈肩部、腰部肌肉力量。
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管理
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豆腐、鱼虾、牛奶、瘦肉等。
保持营养均衡,每日蔬果摄入不低于400克。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戒烟戒酒。
生活方式
避免久坐、长时间低头和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
平时注意颈肩腰部保暖,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或者空调房中。
病情监测
平时应注意自己症状发生情况,如有症状加重或长时间不缓解,则应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应监测伤口恢复情况,如果出现肿胀、发红、流脓或者不愈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随诊复查
可遵医嘱按时复查。
预防
椎间盘变性是自然退变的过程,很难做到有效预防,但下列几点可以延缓退变进程,减少椎间盘突出的发生风险。
平时注意避免久坐或低头伏案,如需长时间坐着或低头工作,则应间隔一定时间起身活动。
如发现颈腰部不适,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坚持颈肩腰部适量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包括做颈部米字操、小燕飞等动作。
注意颈肩腰部保暖,避免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和空调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