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
概述
多数无症状,少数有胆绞痛、发热和黄疸等症状
发病与胆红素代谢紊乱、胆道蛔虫症及胆道梗阻等原因关系密切
无症状者应定期复查,有症状者常需手术
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胆石症是什么?
定义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囊和/或胆管因胆固醇和胆红素沉积而形成结石并引发的相应疾病,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胆囊和肝内外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被称为胆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素结石,多为块状。
胆管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多为泥沙样。
分型
按结石发生部位分类
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组成。按照胆结石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
指位于胆囊内的结石。此类型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称为“静息性结石”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绞痛,也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常与不当饮食和过度劳累相关,此时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肝内胆管结石
指肝脏内部胆管产生的结石。该类型主要见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患者,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肝外胆管结石
指发生于肝总管和胆总管内的结石,可能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也可在胆管内原发生成。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分类
胆固醇类结石
成分以胆固醇为主,通常有异物、虫卵等为核心。约占所有胆囊结石的80%,是最常见的类型。结石通常呈黄绿色。纯胆固醇结石切面可见放射状结晶。
胆色素类结石
纯胆色素结石,多为黑色,泥沙样。混合结石,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其胆固醇含量多小于45%,往往呈红褐色或黑褐色,较大结石剖面可见年轮样层状结构。
发病情况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胃食管反流的第二大问题,成年人患病率为10%~15%。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
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及西北地区的胆石症患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胆石症可以自愈吗?
胆石症一般是无法自愈的。
胆石症是发生于胆管或胆囊内的胆固醇结石或胆色素结石,一般无法自愈。 对于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一般不需预防性手术治疗,随诊观察即可。对于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首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
胆石症患者有什么饮食禁忌吗?
胆石症患者一般没有特殊饮食禁忌,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三餐定时定量。
另外,刺激性食物容易给身体造成负担,诱发胆道结石滑动,卡顿在胆囊管后引起胆囊炎的发生。
规律的饮食习惯对胆石症患者也十分重要。规律的饮食有利于胆道系统规律工作,如长期暴饮暴食或不按时进食会导致胆囊不规律收缩,诱发胆囊炎,加重胆石症。
胆石症和胆囊结石有区别吗?
胆石症和胆囊结石有所区别。 胆囊结石是胆石症的其中一种类型,胆石症有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而胆囊结石为肝外胆管结石中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
二者相比胆石症范围更大,胆囊结石是胆石症中最容易发生化脓性炎症的类型。
病因
致病原因
胆汁理化性状的改变
胆汁中某些成分改变,如胆固醇含量过多、胆盐缺乏等都会促进胆固醇的析出而形成结石。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会造成胆汁中水分被过多吸收,胆汁过度浓缩,导致胆固醇过饱和促进胆石形成。
感染
胆道感染会造成胆道壁增厚,引起胆汁淤积。感染导致细胞渗出、上皮脱落或寄生虫的虫体或卵等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胆石形成。
易患因素
肥胖。
40岁以上女性,妊娠期女性。
患有糖尿病或肝脏疾病(如肝硬化)。
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等。
长期肠外营养
习惯久坐,缺乏运动。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
回肠末端疾病或切除术后。
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纤维饮食。
症状
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胆石症典型症状不同。
胆囊结石
上腹隐痛:多数患者只表现为上腹部隐隐作痛,有时还伴有饱胀不适、反酸等症状,特别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病。
胆绞痛:胆囊内结石引起胆囊痉挛,表现为胆绞痛。出现胆绞痛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中的胆汁无法排出,致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升高,这样就促使胆囊发生频繁收缩,患者因此就感到绞痛。
胆绞痛典型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呈阵痛,每次疼痛可持续15~30分钟,疼痛可向右侧背部或肩部放射。
当发展为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可有明显的触痛,严重患者还可并发化脓性胆囊炎。此时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肝外胆管结石
腹痛:疼痛位于右上腹,多为一阵阵的绞痛,多由于结石随胆汁排出时,嵌顿于胆总管下段,刺激胆总管痉挛所致。
寒战高热:结石嵌顿于主胆管,引起胆管梗阻。胆管梗阻时,肠内细菌趁机入侵胆管引起胆管炎,继而出现全身感染,表现为寒战和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
黄疸:胆管梗阻后,胆汁排出受阻,出现黄疸,其轻重程度取决于结石阻塞情况,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白)等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肝内胆管结石
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
当患者因受凉、感冒等导致抵抗力低下时,常常并发感染,出现胆管炎症状,如右上腹胀痛、发热等。
感染可反复发生,严重时可能形成肝脓肿
并发症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结石通过胆总管嵌顿于壶腹部引起,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
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与十二指肠间因结石压迫形成的内瘘,患者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有时可有血性呕吐物出现。
胆石性肠梗阻:较大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进入肠腔引起肠梗阻,一般较少见,患者腹痛剧烈,停止排便。
胆囊穿孔:胆石症可能破坏胆囊导致胆囊穿孔,胆汁外流可引发胆汁性腹膜炎,患者全腹紧张,疼痛剧烈。
胆囊癌: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少数患者会发展为胆囊癌。胆囊癌绝大多数合并有胆囊结石,患者可出现腹痛、黄疸表现。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70
胆结石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或反酸,或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胆结石相关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全腹紧张,伴发热、皮肤或巩膜变黄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可记录腹部疼痛性质、周期、诱发因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腹痛是什么样的?疼痛有无放射到肩背部?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什么状况下可以缓解?
有全身发热及皮肤或巩膜变黄的情况吗?
腹痛与进食、活动、体位有没有关系?发病前吃了什么?
病史清单
是否患过急性胆囊炎、糖尿病、肝脏疾病等疾病?
近期是否进行过胃肠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口服):头孢曲松、青霉素类、甲硝唑、氯霉素
解痉镇痛药(口服):匹维溴铵山莨菪碱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70
胆结石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发病前可能有饱餐、进食大量高脂食物等情况。
临床表现
无症状的胆结石,仅在体检时发现。
有症状的胆结石,体检可能有胆囊增大、肋缘下压痛、肝区叩痛等。较重的可能有黄疸
右上腹急性疼痛伴发热、恶心、呕吐,或出现典型的腹痛、高热、黄疸三联征者,很可能合并重症胆管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稳定期通常正常。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则提示存在感染。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可作为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
肝功能检查: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抽血检查会发现胆红素指标增高,尿检中胆红素也显著增加。
注意事项:肝功能检查前一晚上8点以后不进食,12点以后不饮水,直至抽血完成。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B超检查是首选检查方式。超声显示胆囊内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诊断准确度可高达90%~95%。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该项检查能发现结石、明确结石大小和部位、了解是否合并胆道梗阻等情况。
胆总管远端的结石,可能会因肥胖或肠气干扰而观察不清,需要其他检查帮助确诊。
注意事项: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检查结束之前,需要空腹。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系统扩张和肝实质的病变,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当医生怀疑胆结石而腹部B超检测不出结石时,可能会选择CT检查。
注意事项:检查前至少禁食4小时(可饮用水、牛奶或饮料等),检查前一周内不要做钡餐检查。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采用特殊技术使胆汁和胰液等含水成分呈明显高信号,而周围结构呈低信号,将肝内外胆管、胰管显示出来。
无须使用对比剂而达到胰胆管成像目的。
注意事项:带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金属瓣膜,体内有金属或磁性物植入或早期妊娠,均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前至少禁食4小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时机器会产生较响的声音,请做好心理准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电子胃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并注射对比剂显示胆道系统和胰腺导管。
能通过内镜直观观察乳头情况,如发现可疑病变可取活检,必要时还可做乳头括约肌切开、置管引流、取石等操作。
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存在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的风险。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当患者存在肝内胆管扩张,但MRCP或CT检查不能发现病变时,可能会应用该检查方法。
该检查可能并发胆汁漏、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
鉴别诊断
胆结石需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胰腺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穿孔)进行鉴别。
急性或慢性胃炎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由轻到重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有些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在右上腹,而在上腹部,因此很容易被误以为胃炎。
不同点:超声检查可发现胆结石,帮助鉴别。还可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部疾病。
消化性溃疡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部疼痛。
不同点:消化性溃疡一般是规律性的疼痛,即定时定点地出现类似的疼痛,如空腹、饥饿时;胆囊结石的腹痛症状多发生进餐后,尤其在油腻饮食后。胃镜检查或腹部B超检查可以将两者鉴别。
急性胰腺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痛。
不同点:急性胰腺炎常在暴饮暴食后出现,疼痛部位在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续性。此类患者血、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超声检查、CT检查可发现胰腺肿大等炎性表现。但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同时合并有胆结石(即胆源性胰腺炎),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
消化性溃疡穿孔
相似点:均可出现较为剧烈的上腹痛。
不同点: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往往知道自己存在慢性消化性溃疡,如果并发急性穿孔,表现为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全腹有明显压痛与反跳痛;腹部立位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可明确诊断;患者既往的慢性溃疡病史,也有助于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有症状和/或并发症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无症状者,需改变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治疗目的:去除结石,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
禁食,以减轻对胆囊的刺激。
胃肠减压:呕吐或病情严重时,放置胃管持续减压。
半卧位。
补液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酮洛芬或吲哚美辛,对胆绞痛有镇痛作用。解痉类药物一般使用山莨菪碱。一般不使用吗啡,因可加重胆绞痛。诊断明确,疼痛剧烈的患者可同时用哌替啶和解痉类药物。
利胆:可服用去氢胆酸片或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汁排出、控制炎症。但这两种药在胆道梗阻时不使用。
抗感染治疗:轻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于复杂的胆囊炎,比如合并急性胆管炎、脓毒症肝脓肿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的感染时,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抗休克治疗:重症胆管炎出现休克表现时,一边通过补液、扩容、升压等抗休克,一边准备手术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用于预防消化道出血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胆绞痛反复发作。
有并发症出现。
结石数量多且结石长径≥2厘米。
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伴有胆囊息肉(长径≥1厘米)。
胆囊壁增厚(>3毫米)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胆总管、肝总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结石,出现反复感染、胆管积脓或肝脓肿。
手术方式
内镜逆行胰胆管取石术。
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
先解除胆道梗阻,择期再进行根治性切除,包括:
鼻胆管引流术。
T形管引流术。
胆囊造瘘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术后并发症
胆管损伤:开腹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概率是0.08%~0.3%,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成熟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可明显降低胆管损伤的概率。
胆漏:少量胆汁渗漏局部包裹形成积液、感染。
胆汁性腹膜炎:大量胆汁渗漏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严重的急重症,需要紧急进行手术重置胆道引流。
胆管残留结石。
非急性期治疗
药物治疗
利胆:可服用去氢胆酸片或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汁排出、控制炎症。但这两种药在胆道梗阻时不宜使用。
轻型胆囊炎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胆绞痛反复发作。
有并发症出现。
胆囊结石长径≥2厘米。
胆囊结石数量多而小且易发生胆囊管嵌顿者。
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伴有胆囊息肉(长径≥1厘米)。
胆囊壁增厚(>3毫米)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胆囊充满型结石。
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
手术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石症治疗的常规手术之一,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瘢痕不易发现等优点。
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病情复杂或没有条件进行腹腔镜手术者,可选择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遇到困难时,也可能会转为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取石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
肝叶切除术:适用于肝内胆管多发结石集中于一侧,反复感染者。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无症状的胆结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疾病进展,定期复查即可。
胆囊结石者如果反复发作胆绞痛,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术后一般不留明显的后遗症,效果较好。
肝外胆管结石及时正确的治疗,均可有良好的效果。
肝内胆管结石,多数要进行保守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集中于一侧,反复感染者需要手术治疗。
危害性
胆囊结石的危害
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少数患者会发展为胆囊癌
胆管结石的危害
患者未能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引发严重的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按时吃早餐、按时按量用餐。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油腻及高糖食物,避免饮酒。
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纤维素饮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青椒等。
生活管理
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素质。
如果胆结石反复发作,应积极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熬夜。
随诊复查
无症状患者定期复诊即可,一般每年复查1次。
如果胆绞痛胆囊炎经常发作,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胆绞痛急性发作者,应尽快就医,避免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
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避免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者积极减重。
保持清淡的饮食方式和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助于胆结石的预防。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