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内乳头状瘤
概述
概述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大、中、小各级导管。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卵巢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多以乳头溢液就诊,多数是在内衣上发现血迹或黄褐色污迹。无疼痛及其他不适。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肿瘤科、乳腺外科
别名
大导管乳头状瘤、囊内乳头状瘤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无明显疼痛及其他不适。
危害
本病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故应积极治疗。
检查
诊断
根据中年女性乳头血性溢液、乳晕触及肿块,结合乳腺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治愈性
及时彻底治疗,疗效较好,很少复发。
饮食建议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病因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或相对增高、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
流行病学
多见于40~50岁产后妇女。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乳头溢液
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患者在挤压乳腺时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
2.乳腺肿块
由于瘤体小,多数情况下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有些中央型乳头状瘤可在乳晕附近摸到结节状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轻压肿块时可引出溢液。外周型乳头状瘤发生在乳腺周围象限,若能触及肿块可在乳腺周边部位。
诊断依据
中老年妇女乳头经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内衣、乳罩上发现血性溢液污迹;在乳晕处可触及1cm以下肿块,质软,按压肿块可引出溢液,具有以上临床表现者可考虑患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能性。可选择采用乳管镜、乳管造影、彩超、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针吸或手术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如有恶变应施行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治疗
临床体检能触及肿块者,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对临床体检摸不到肿块的患者术前必须对病灶定位,如术前靠乳管镜定位可在皮肤上进行标记,必要时还可在乳管镜检查时置入“金属定位线”,为术中引导手术切除病灶。
预后情况
及时彻底治疗,预后较好,很少复发。
导管内乳头状瘤4c级治疗
导管内乳头状瘤4c级,应该完善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病情后再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原因和身体雌激素分泌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等情况相关。临床症状以乳头血性溢液、乳头下方包块等情况为主。随着病史的延长,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临床工作中,会根据B超、钼靶等影像学检查,对病变良恶性质进行分级。一般分为7级,一到三级为良性病变范畴,四级为可疑恶性病变,四级又分为a、b、c三个亚级。目前患者为4c级,说明有癌变可能。
将病变组织切除或通过穿刺针取得部分病变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病理结果为良性,暂时可采取保守治疗,需要患者密切随诊观察。三个月左右复查一次,监测病变发展。如果病理结果为恶性,就需要手术切除病灶,再辅助后续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措施,从而稳定病情。
导管内乳头状瘤微创手术是什么
导管内乳头状瘤微创手术,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微创手术,主要是通过乳腺导管镜将局部的肿瘤切除。
乳管镜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方面有两个优点,即诊断明确和定位准确。使用这项技术,手术切口隐蔽,切除范围小,外形损伤小,能更好地完成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微创治疗。
大部分导管内乳头状瘤,如果想得到彻底的治疗,应该是做乳腺的区段切除术,这是一个经典的开放式手术。它必须通过对乳腺导管,进行亚甲蓝的染色,然后顺着染色将所有蓝染的区段一并切除,这样能更好的根治导管内乳头状瘤。
建议在做手术的时候应该注意局部卫生护理,避免细菌感染。饮食上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导管内乳头状瘤4a怎么治疗
导管内乳头状瘤4a类为乳腺肿物诊断的一种影像学评价,考虑良性可能性较大(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但不也排除其他恶性(如乳腺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手术治疗等。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凡确诊本病者,手术治疗为其治疗原则,手术方式为切除肿瘤所在腺体区段,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测,术后遵医嘱每半年复查一次。
3.乳腺癌:明确手术指征排除禁忌的患者需及时手术,包括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全乳房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术后则根据相关检查明确是否需要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肿物性质,并遵医嘱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溢液及时更换辅料,避免污染。
2.掌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但要避免在月经前期及月经期进行此项检查。
3.乳腺自检可及时发现乳头溢液、结节等乳腺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调理
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多饮水,避免摄入含雌激素过多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烟熏等刺激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