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
概述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腹主动脉直径扩张至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
腹部可出现搏动性肿物、疼痛、压迫和栓塞症状等
手术和介入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死亡率在5%以下,一旦破裂则死亡率高达70%~90
腹主动脉瘤是什么?
定义
因各种原因引起腹主动脉直径扩张至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称为腹主动脉瘤(一般认为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厘米)。
腹主动脉是腹腔内重要动脉之一,上接胸主动脉,向下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腹主动脉瘤形成后如不治疗则会永久存在,一旦发生破裂则病情极其凶险,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分型
按发生位置分类
胸腹主动脉瘤:动脉瘤涉及肾动脉以上的主动脉。
肾下腹主动脉瘤:发生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发生部位,临床上的“腹主动脉瘤”即指“肾下腹主动脉瘤”。
按病理改变分类
真性动脉瘤:最常见,动脉壁全层扩张膨大,血管壁完整。
假性动脉瘤:瘤壁未包含动脉壁全层结构,实际上是局部动脉破裂后形成的包裹性血肿。
夹层动脉瘤:动脉壁内膜或中层撕裂,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分离形成积血、膨出。
按病因分类
包括动脉硬化相关性动脉瘤、炎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等。
按动脉瘤形态分类
可分为囊状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一般认为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较大。
发病情况
腹主动脉瘤的年发病率为21/10万。
发病有性别差异,男女之比为(5~6)∶1。
发病平均年龄>60岁。
腹主动脉瘤用药物能治好吗?
腹主动脉瘤使用药物不能治愈,需要通过手术和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
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0%~90%,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死亡率下降至5%以下。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危病人,可采用介入治疗。
手术方法有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和血管重建术,通常开腹手术;介入治疗主要是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最多能活多少年?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术后严格控制血压,一般不影响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存活10~20年没有问题。
腹主动脉瘤指的是腹主动脉的瘤样扩张,其动脉管壁的强度大大降低,遇到血压增高或外力破坏时动脉瘤破裂风险极高,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0%~90%,而择期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5%以下。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有后遗症吗?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基本没有后遗症。在手术后可出现如下并发症:
全身性:偶见急性肾衰竭、心肺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局部:凝血功能障碍或吻合口渗漏可引起腹腔内出血;下肢血栓或栓塞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有时引起乙状结肠缺血、坏死;人工血管感染、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臀肌、直肠缺血及性功能障碍等。
病因
致病原因
动脉退行性变
动脉壁内的支持和弹性结构可发生退行性变,血管正常结构发生变化,承受血流冲击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瘤
动脉退行性变是动脉瘤发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主要促发因素,与脂质沉积引发的血管炎症反应等有关,可造成血管壁内膜撕裂、变性、局部萎缩,容易形成血管瘤
创伤
火器、刀刺等直接暴力可直接损伤动脉壁,造成动脉壁部分或完全破裂,从而引发动脉瘤。
爆炸等间接暴力可造成动脉壁撕裂,进而发生动脉瘤。
长期反复挫伤、血管移植、动脉穿刺等均可造成血管壁损伤而产生动脉瘤。
感染
脓毒性栓塞:脓毒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可形成感染性栓子,栓塞管壁的营养血管,进而造成感染。
血管邻近组织感染:可通过淋巴管、营养血管等波及大血管,是主要病因。
局部噬血管细菌感染:如猪霍乱杆菌、布鲁杆菌感染等。
血管损伤和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容易发生感染。
先天因素
先天发育异常可导致动脉壁薄弱,从而容易发生动脉瘤。比如马方综合征,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可引起全身弹力纤维断裂,患者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动脉瘤。先天性疾病还有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
其他
免疫相关炎症、动脉中层囊性变性等可以导致动脉瘤,相关疾病有白塞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血管炎等。
吸烟、创伤、高血压、高龄和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是动脉瘤的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
正常的动脉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胶原纤维是血管中膜的主要成分,决定了血管的强度。弹力纤维使动脉壁有弹性,能承受心脏搏动、血流冲击的力量。
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感染、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可导致动脉壁内膜、中膜损伤或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变化,在此基础上,动脉壁受到血流冲击时即可发展为动脉瘤。
这些因素可能会同时存在,相互促进,加快疾病发展。
症状
主要症状
腹部搏动性肿物
脐周部位有搏动。
触摸时可发现腹部有搏动性肿物,肿物可呈类圆形,搏动和心跳一致。
疼痛
主要是腹部、腰背部疼痛。
多呈刀割样或胀痛。
瘤体压迫、侵蚀锥体,可导致神经根疼痛。
瘤体迅速扩大或破裂前,可突发剧烈腹痛。
压迫症状
压迫胃肠道是较常出现的情况,可引起上腹胀满不适、食量下降等症状。
压迫肾脏、输尿管,可出现腰背部隐痛等症状。
胆管受压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液黄色加深。
栓塞症状
瘤腔内血栓或斑块脱落,进入血管形成栓子,可造成远端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皮肤苍白、感觉异常等症状。
栓塞造成腹腔脏器缺血,可引起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腹主动脉瘤破裂症状
腹主动脉瘤破裂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有头晕、出汗、乏力、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如果破入腹膜后间隙,可暂时形成范围局限的血肿,可出现腰背部疼痛、皮下瘀斑,以及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特殊类型的症状
炎性腹主动脉瘤
可同时存在腹背部慢性疼痛、体重下降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血液检查发现)。
可伴有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等泌尿系梗阻症状,或腹痛、呕吐、腹胀等消化道梗阻症状。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可有发热、寒战、乏力、食欲缺乏等感染中毒症状,以及腹痛、腹部搏动性肿物。
腹主动脉瘤-下腔静脉瘘
表现为腹痛、腹部搏动性肿块,以及气促、发绀等心力衰竭的症状。
腹主动脉瘤-消化道瘘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搏动性肿物,以及感染症状(如发热等)。
常先出现中小量的呕血或便血,最终可发生喷射性大呕血。
并发症
动脉栓塞
瘤腔内可有血凝块、粥样斑块等,由于瘤体存在搏动,或瘤体受外力作用,血凝块和粥样斑块可脱落并进入动脉,形成栓子,最终导致动脉栓塞。
症状与发生栓塞的部位有关,常见的是下肢动脉栓塞和腹腔内其他动脉栓塞。
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无脉和皮肤苍白等。
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这是因为腹主动脉血流量大,一旦破入腹腔,短时间内即可有大量出血,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如果破入腹膜后间隙,可暂时形成范围相对局限的血肿,但如果血肿破裂,也可危及生命。
感染
动脉瘤可合并感染,出现明显压痛、发热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普外科
如果出现腹痛、腹部搏动性肿块等,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出现突发剧烈腹痛,伴有头晕、出汗、乏力、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失血性休克症状等症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腹部搏动性肿物时,避免剧烈活动。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出现?
症状有没有越来越严重?
腹部的搏动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出现?是否与进食有关?
有没有下肢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
病史清单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有没有高脂血症/高血脂病史?
吸烟吗?一天吸几支?吸多久了?
有高血压家族史吗?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腹部CT检查
磁共振成像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普萘洛尔
诊断
疾病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大多可初步诊断,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了解瘤体情况,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病史
可能有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腹部创伤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有腹痛、腹部搏动性肿物等。
可伴有压迫症状
胃肠道受压表现为上腹胀满,食量下降。
压迫肾盂、输尿管,可出现泌尿系统梗阻相关的症状,如排尿等待,排尿时间延长,尿频,尿后滴沥,尿失禁等。
下腔静脉受压,可引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皮肤苍白等。
压迫胆管,可导致阻塞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
出现下肢栓塞:下肢缺血甚至坏死等。
体征
触诊腹部可发现搏动性肿物,位于脐部或脐上方偏左,呈类圆形,搏动与心跳一致,可有震颤或听到收缩期杂音
肿物不能被压缩,可小范围内横向推移。
发生动脉栓塞时,可发现皮肤颜色苍白、皮肤温度降低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选检查,有无创、方便、经济等优势。
可以检出直径3厘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并显示瘤体大小、有无斑块和血栓等,还能了解血流情况。
CT
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及其同周围脏器间关系,明确有无压迫,排查身体结构异常和其他腹腔内疾病。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可以立体展示瘤体形态,评估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受影响情况,测量瘤体的各部位参数。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形状等。
可以帮助诊断主动脉瘤破裂形成的亚急性、慢性血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通常在急诊破裂腹主动脉瘤无法行CTA检查时或行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前完成。
鉴别诊断
腹主动脉瘤需要与腹腔内其他肿物、其他导致腹痛尤其是急腹症的疾病、心肌梗死、肺栓塞等鉴别。
腹腔内其他肿物
相同点:均可出现腹部肿物、腹痛、上腹饱胀感等症状。
不同点:腹腔内其他肿物的位置与发生位置有关,一般没有搏动,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
相同点:均可出现腹痛等症状。
不同点: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多不会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并可有其他病史,如外伤、暴饮暴食等,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鉴别依据。
心肌梗死
相同点:少数急性心肌梗死者也可出现上腹痛。
不同点:心肌梗死者可有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史,在发病前数日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等不适,心电图可有明显异常,腹部超声等检查也可以明确鉴别。
肺栓塞
相同点:少数肺栓塞者可出现腹部疼痛。
不同点:肺栓塞者可有长期卧床、心力衰竭等病史,主要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根据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等可鉴别。
治疗
腹主动脉瘤不治疗不可能治愈,手术和介入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部分人群可按照医生要求严密监测、药物治疗。
严密监测
如果瘤体直径<4厘米,且无明显症状,一般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如果瘤体直径>4厘米而<5厘米,且无明显症状,建议每年至少一次超声或CT血管造影检查。
如果瘤体直径>5厘米,或发现瘤体速度增长过快,需要手术治疗。
严密监测期间应严格戒烟。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主要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缓动脉瘤扩张速度,降低破裂风险,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心脏事件导致的死亡。
不良反应可能有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
手术治疗
瘤体破裂,与下腔静脉等形成瘘,以及发生栓塞者,需要急诊手术;其他患者多须择期手术。
适应证
瘤体直径≥5厘米者;瘤体直径<5厘米,但不对称,易于破裂者。
伴有疼痛,特别是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者。
压迫胃肠道、泌尿系引起梗阻或其他症状者。
引起远端动脉栓塞者。
并发感染者。
手术前准备
在安静的环境中卧床休息,没有医生许可不能下地活动,严格控制活动量,防止动脉瘤破裂。
选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如豆制品、奶类、蛋类、瘦肉、蔬菜、水果等。
手术前1天按照医生的要求禁食,通过补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方法
主要是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和血管重建术,通常为开腹手术。
术后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病情凶险,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全身性并发症: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腹腔内出血:一般因凝血功能障碍或吻合口渗漏导致。
肢体缺血、坏死:多由下肢血栓或栓塞引起。
乙状结肠缺血、坏死:多与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有关。
人工血管感染。
吻合口假性动脉瘤
臀肌、直肠缺血及性功能障碍: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内动脉而无法保留时可发生。
截瘫:与手术中长时间封堵肋间动脉有关。
介入治疗
主要是腔内修复术。
腔内修复术也可以用于手术风险高的人群,让不能耐受传统手术者得到了治疗。
治疗过程是在DSA监测下,通过特制的导入系统把覆膜支架送入腹主动脉,并放入瘤腔内。
腔内修复术受到瘤体结构的限制,严重肾功能不全和造影剂过敏者不能使用,还可能有内漏等并发症,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预后
治愈情况
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病死率为30%左右。
肾下腹主动脉瘤择期手术病死率在5%左右。
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可高达70%~90%,手术病死率高达20%~45%,血管结构条件良好者经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30天内病死率可明显降低。
危害性
腹主动脉瘤是非常严重的动脉疾病,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可迅速发展为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生活
术后护理
注意休息,保持房间内安静、情绪稳定,避免噪音等外界干扰和过度探视。
按照医生的要求逐渐恢复活动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保护伤口,定期消毒、换药,防止感染。
如果出现腹痛、伤口疼痛、出血等,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养成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气温降低时注意防寒保暖,在人员密集场所可佩戴口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保护伤口,防止外力撞击腹部。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者,需要坚持积极治疗。
饮食调整
均衡膳食,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可选择低盐、低脂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如肉、蛋、奶、豆类等),多吃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复诊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一般手术后3个月、半年、1年需要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预防
戒烟。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者应积极治疗。
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外伤。
可能有致病因素者可定期体检,帮助早期发现疾病。
发现腹主动脉瘤者应按照医生要求复诊,做好监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