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病
概述
肝胆管结石病也称肝内胆管结石或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一般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排出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等胆道疾病所致的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本病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梗阻;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病因
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此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症状
2.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3.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5.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MRCP检查 因本病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胆管系统内的胆汁属于相对静止的液体,MRCP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
(3)X线胆道造影 是用于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4)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检查 对本病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2.其他辅助检查
(1)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
(2)核素扫描 常用核素99mTc,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
诊断
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应用的诊断方法有B超、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等。
并发症
1.急性期并发症
2.慢性期并发症
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和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本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
治疗
1.微创保肝取石术
微创保肝取石是在ERCP内镜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大乳头球囊扩张胆管出口,将ERCP内镜送入胆总管内,通过胆总管直达肝内胆管,通过肝内胆管球囊扩张肝内胆管,扩开肝内胆管内径,通畅取石通道,可以一次性清除肝内胆管结石。
2.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法主要有:①高位胆管切开取石;②胆肠内引流;③消除肝内感染性病灶。
3.残石的处理
一旦患者在术后经T管造影被发现有胆道残留结石时,可在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经窦道插入胆道镜,在直视下用取石钳、网篮等取石。如结石过大可采用激光碎石、微爆破碎石或其他方法将残石碎裂成小块后再取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并发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