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
概述
一种孤立性、圆形的良性骨肿瘤
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有夜间痛,水杨酸类止痛药效果良好
若疼痛影响患者生活,常给予对症止痛及手术切除病灶治疗
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定义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孤立性、圆形的、成骨性的良性肿瘤,由骨样组织及成骨性结缔组织胞构成。
其病理特征为直径<1.5厘米,由中央病灶组成,周围是硬化的致密骨。
骨样骨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骨骼,好发于下肢长骨,半数以上发生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手足、脊柱等部位发生较少。生长较为缓慢,病因不明。
骨样骨瘤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少部分症状轻微,可行对症保守治疗等待其自愈。但绝大多数因其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分类
根据骨样骨瘤在骨内的位置,可分为皮质下、髓内、骨膜下3类。不同类型的表现和治疗方式略有差异。
皮质下骨样骨瘤
是最常见的骨样骨瘤,多表现为典型的中心瘤巢和周边骨质硬化。
瘤巢指骨样骨瘤的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在影像学上典型表现为直径小于2厘米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
髓内骨样骨瘤
多见于股骨颈、手足短小骨、脊柱。
骨膜下骨样骨瘤
多见于关节面。
发病情况
骨样骨瘤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2%~3%,占所有原发良性骨肿瘤的10%~12%。
骨样骨瘤好发于青少年,50%的患者是年龄在10~2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男女比例为4:1。
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仅有一些假说。
致病原因
骨样骨瘤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关学说。
因骨样骨瘤生长缓慢、大小固定,主要是由骨样组织代替了正常组织,周围的骨组织毫无例外地呈现结构均匀的硬化,故有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
另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炎症、病毒感染有关。
还有观点认为是血管来源或与动静脉发育异常有关,或为代偿过程。
症状
骨样骨瘤症状主要是疼痛和肢体活动受限。
主要症状
疼痛
疼痛是骨样骨瘤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局部、持续性疼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症状可迅速改善。
在初期疼痛可呈轻微间歇性,随着病情加重,疼痛逐渐转变为持续性,且夜间更明显。
有时可伴有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皮肤红斑
肢体活动受限
患者可有病变部位肢体活动受限,如距骨骨样骨瘤可有屈伸活动受限,严重者还可出现步态不稳和肌肉萎缩等表现。
其他症状
相邻关节部位的骨样骨瘤可伴有关节液渗出,临床症状与关节炎类似,以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位于脊柱的骨样骨瘤可出现斜颈或脊柱侧弯表现。
就医
出现骨和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建议首先去骨科就诊。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出现骨骼局部疼痛、肢体功能障碍时,建议及时就医。
除了骨科还可以选择骨肿瘤科、肿瘤外科等。
急诊科
当患者出现夜间疼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当出现局部骨骼疼痛时,不可自行热敷、冷敷,或者挤压按摩疼痛部位。
当出现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时,需要有人一起陪同前往医院,或者坐轮椅前去。
出现疼痛时,不可盲目服用止痛药物,应该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肿块和疼痛出现之前是否有过外伤?
疼痛是否有规律或与体位相关,有无缓解或加重因素?
是否有病变部位软组织肿胀皮肤红斑
是否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炎症或病毒感染?
是否有外伤史、手术史?
是否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输血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如X片、CT、磁共振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清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或手术取部分组织,做成标本,进行观察。
诊断
初步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
病史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但有以下病史者并非都会患骨样骨瘤:
骨或关节的外伤史、手术史。
骨关节的炎症史。
病毒感染史。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是简便易行的检查方式,可作为骨样骨瘤的常用检查。
X线检查瘤巢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透亮区,其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中心可见点状钙化的“牛眼征”,也可显示瘤巢周围的钙化现象、软组织或关节肿胀现象。
CT检查
CT检查被认为是诊断骨样骨瘤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在显示瘤巢、中央钙化和周围硬化方面更有优势,特别是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特殊部位。
CT典型表现为直径小于2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瘤巢),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
磁共振(MRI)检查
MRI检查对诊断骨样骨瘤有一定帮助,但在显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或炎性改变时非常敏感,易误诊为骨髓炎
MRI在T1WI上显示低到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上显示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度,病灶周围硬化和病灶中央钙化在T1WI和T2WI均表现出低信号强度,MRI还可以显示髓质和周围软组织水肿情况。
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可使骨样骨瘤出现双密度征,即在骨样骨瘤的瘤巢闪烁活性增强,而在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聚的较少。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骨样骨瘤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上,骨样骨瘤的特征是由直径小于2厘米的瘤巢以及周围的反应性增生硬化的骨质构成。
镜下可见瘤巢是由骨样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瘤巢中心以网织骨为主,伴有钙化或骨化,瘤巢周围则由增生致密的成熟骨质构成。
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需要与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等疾病相鉴别。
软骨肉瘤
相似点:均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骨骼肿块,局部疼痛不明显。
不同点:
骨样骨瘤为附着于干骺端的骨性突起,其内有典型的瘤巢态多样,软骨帽盖厚者亦可见肿瘤端部有菜花样钙化阴影。而继发于骨样骨瘤的软骨肉瘤,软骨帽增厚更明显,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多量不规则絮状钙化点。
软骨肉瘤的最基本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瘤软骨钙化。当肿瘤局限于髓腔时,瘤软骨钙化较少,突破骨皮质向软组织内生长时,则很快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密度不等的钙化。
骨母细胞瘤
相似点:均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两者在组织学上也有相似之处。
不同点:骨母细胞瘤的直径通常为1.5~2厘米,因此也被称为巨大骨样骨瘤,而骨样骨瘤为1.5厘米或更小。
骨软骨瘤
相似点:均多见于青少年,可有局部疼痛表现。
不同点:骨软骨瘤为附着于干骺端的骨性突起,形态多样,软骨帽盖厚者亦可见肿瘤端部有菜花样钙化阴影。
治疗
治疗目的:有计划、合理地应用多种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骨样骨瘤在2~6年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若症状较轻,可暂时观察或药物保守治疗;若症状较重,难以忍受,仍建议尽早开始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样骨瘤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保守治疗,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用药患者可能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质吸收,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阿仑膦酸钠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治疗目前仍然被认为是骨样骨瘤最经典和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彻底切除瘤巢,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但为了保证瘤巢的彻底清除,常需切除大量的骨组织,从而引起骨质强度减弱,需进行骨移植、内固定等来预防骨折;若手术切除不彻底,骨样骨瘤复发率仍然很高。
其他治疗
微波及射频消融术
利用热能破坏瘤巢、灭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可经影像学手段CT、C臂X线及导航精确定位操作。尤其是对于那些病变部位特殊、手术难以切除的患者,是首要选择之一。
优点
穿刺精准,通道细小,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时间较短。
可实时监测消融温度及时间,对周围结构损伤小。不影响骨骼的稳定性。
成功率高,接近100%。
术后并发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术后复发率较低。
住院时间、康复时间较短,甚至可以在门诊进行。
缺点
穿刺范围较小,所取骨组织量有限,有时不能做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射频电极针的通路要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器官。邻近脊髓的脊柱骨样骨瘤被认为是微创微波及射频消融治疗最具有挑战性的位置。
预后
骨样骨瘤通常治愈率较高,预后较好,但有复发可能。
治愈情况
骨样骨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至今尚无恶变或转移的报道,手术彻底切除后效果良好。如果瘤巢处理不彻底,会在术后2~3个月封闭形成新的瘤巢,再次出现疼痛。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对于骨样骨瘤来说,经手术彻底切除后,一般预后较好。若切除不彻底,有一定复发风险。
日常
以下针对骨样骨瘤患者的各项日常建议,健康人群也可参考。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促进恢复。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
应避免吃生冷、刺激、腌制、油煎、油炸食物,如炸鸡、辣椒等。
生活管理
避免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免疫力低下。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活动,如慢走、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学会向朋友和家人倾诉,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疾病,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患者要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家人给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安慰患者,帮助其渡过难关。
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应注意观察身体表现,若再次出现局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或再次加重,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进展,并及时进行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体随访方案需建立在该指导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调整,进而确定最佳的随访方案。
一般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病变部位X线、CT、磁共振、核素扫描等。
建议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若有不适,请随时就诊。
预防
骨样骨瘤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