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概述
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肢体缩短等
主要是由外界暴力导致
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结合康复治疗
经过治疗后可恢复,但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颈骨折是什么?
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处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股骨颈骨折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情况。
分型
根据骨折线部位分类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很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股骨头也有明显供血不足,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骨折容易愈合。
根据骨折线方向分类(Pauwels 分型)
传统Pauwels 分型将股骨颈远端骨折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Pauwels角。
I型:Pauwels 角≤30°,即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度,为稳定性骨折。
II型:Pauwels 角在30°~50°
III型:Pauwels 角≥50°,为不稳定性骨折,夹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 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部分中断,成年人中实际上不存在。
Ⅱ型:完全骨折但不移位或嵌插移位,占股骨颈骨折的21.8%。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且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Ⅳ型:完全移位的骨折。
发病情况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由跌倒损伤等引起。占成人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48%~54%。
女性多于男性。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如何康复?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可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同时嘱咐患者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
保持患肢伸直位8~12周。3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若骨折已愈合,可扶双拐行走。
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平卧,下肢伸直抬高)和单腿站立平衡练习。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注意什么?
股骨颈骨折术后应注意肢体摆放、切口护理、功能锻炼等。
术后应注意肢体摆放,保持外展外旋位,避免过早下地。对伤口定期换药,防止感染。
此外还需要积极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髋关节伸展和平衡练习等,均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股骨颈骨折的后遗症是什么?
股骨颈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当,可能出现功能障碍、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后遗症。
1.功能障碍:如长期制动及复位不理想会导致内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畸形,影响行走。
2.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端复位不良及内固定位置不当都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导致关节疼痛、僵硬。
病因
致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颈受到外界暴力导致的。
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因此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最常见的外伤是跌倒。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者,股骨颈在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后即可发生骨折。
多见的场景是走路时跌倒,身体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
直接撞击也可导致股骨颈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需要较大的暴力才可能导致骨折。
症状
主要症状
髋部疼痛
大多在跌倒受伤后出现。
按压时可感觉疼痛,称为压痛。
下肢活动受限
不能内收、站立、行走等。
可在骨折发生后立即出现。
有的不会立即出现,仍然可以行走,数日后髋部疼痛加重,活动后更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外旋畸形
发生骨折的肢体向身体中线外侧旋转,角度为45~60度,不能旋转至正常位置。
肢体缩短
测量骨折肢体,可发现该肢体缩短。
髋部肿胀和瘀斑
较少出现。
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早期并发症
休克:如果合并严重骨盆损伤或其他多发伤容易出现,可表现为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表情淡漠等。
脂肪栓塞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发绀(口唇和手指、面部等处皮肤因缺氧而青紫)、烦躁不安、嗜睡等。
股骨颈骨折术后及晚期并发症
股骨颈短缩:可导致肢体短缩,髋部肌肉力量下降,出现跛行。
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可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
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者容易发生,尤其是有慢性病、体弱、老年人。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压疮:容易发生在长期固定姿势卧床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皮破溃的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发生在需要长时间下肢制动的骨折,如骨盆骨折、下肢骨折等。可出现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等症状。
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可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
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可在关节内广泛骨化,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常发生在肘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不能达到正常解剖复位,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可导致关节负重时出现疼痛。
关节僵硬:患肢长时间固定,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肌肉组织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骨萎缩:关节损伤导致关节附近骨质疏松,手、足骨折后好发,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后者早期皮肤温度升高、水肿、汗毛生长加快,之后出现皮肤温度偏低、多汗、皮肤光滑、汗毛脱落等。
缺血性骨坏死:可表现为腹股沟、臀部及大腿部位等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跛行、行走困难等。
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表现为肌肉异常抽搐,治疗困难,很容易导致严重残疾。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受外伤后出现髋部疼痛不缓解、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严重外伤、失去行动能力、下肢缩短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一旦发生严重外伤,不要试行站立,不管有无股骨颈骨折,均应采取平卧位。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自行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下肢都能活动吗?有没有知觉?是否有麻木感?
髋部疼痛是否疼痛?持续多久了?
活动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吗?
受伤部位皮肤颜色是否有变化?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抗骨质疏松药:鲑降钙素枸橼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受过外伤,包括主动外界打击(比如斗殴、车祸)和被动受伤(如跌倒)。
中老年人。
临床表现
症状
有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缩短等症状。
体征
发生骨折的肢体出现外旋畸形。
患肢缩短。
局部可有压痛。
下肢有轴向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如果出现发热,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分类等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血常规一般不需要空腹。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X线片是针对骨折和怀疑发生骨折者的常规、首选检查。
不但可以发现骨折线、骨骼移位等骨折典型改变,还可发现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等体格检查难以发现的情况。
即使已经明确诊断为骨折,也需要进行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法。
复诊时也需要做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可能需要拍髋部正位、侧位片。
X线片是一种放射性检查,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调整体位。
CT
可用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也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分辨率高,没有重叠,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的不足。
可以观察骨折是否存在移位、垂直不稳定或粉碎等情况,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有放射性,检查时需要保持特定体位。
鉴别诊断
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髋部疼痛,下肢不能活动、明显外旋、缩短等。
不同点: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出现局部肿胀和瘀斑,X线片可明确骨折位置。
髋关节脱位
相似点:都可出现髋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脱位可出现髋关节或臀部膨隆,不同方向的脱位可能会出现患侧肢体缩短或增长等,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髋关节扭伤
相似点:都可出现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扭伤一般不会出现患肢缩短等表现,X线片也不会发现骨骼异常。
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都会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等。
不同点:软组织损伤疼痛在肢体活动时大多不会加重,而且没有患肢缩短,不能活动等表现,骨X线片没有异常。
治疗
治疗目的
复位、固定、促进结构和功能恢复,避免发生严重情况。
手术治疗
复位与内固定手术
复位的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
闭合复位是借助牵引,牵拉患侧肢体,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
闭合复位后需要通过X线片确认复位情况。
如果出现闭合复位失败、固定不可靠、陈旧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多需要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通过手术,把骨骼重新恢复至原有解剖关系,一般不会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
一般来说,复位后还需要进行内固定,使用金属内固定物,把已复位的骨折固定在正常位置。
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可有空心螺钉、滑动螺钉加侧方接骨板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
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
对于绝大多数新发的股骨颈骨折,首先考虑复位后内固定。
医生会根据骨折固定、愈合情况,以及骨折者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谨慎考虑是否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特殊处理
如果有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需要进行修复。
开放性骨折,还需要做创口引流,即把硅胶管放在创口最深处,从正常皮肤穿出,经负压引流瓶引流。
如果皮肤有缺损,可以进行减张缝合,或采用植皮术。
如果创伤严重,无法重建或恢复肢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需要截肢。
术后护理
手术后早期,需要维持肢体在固定位置,如抬高位。
如果需要长期卧床,需要定期翻身,更换干净的床单,防止压疮;适度按摩或主动活动下肢肌肉,必要时穿弹力袜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萎缩。
手术后需要注意观察伤口,如果有渗血、疼痛等不适,应当尽快请医生处理。
手术后住院时间与整体情况、恢复速度等有关,手术后一般5天至2周可出院。
手术后患肢需要避免过度负重,防止内固定松动,复诊时可根据情况拆除固定。
物理治疗
24小时内如果可以手术,可以穿防旋鞋,保持受伤后自然状态。
24小时内不能手术者,可能需要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根据具体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脱水消肿药物,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可以帮助减轻局部肿胀情况,用于肿胀严重者。
如果有接触外界的伤口,或者破入肠腔等有菌环境,有感染的风险,在早期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可以服用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骨化三醇等)、钙制剂(葡萄糖酸钙)及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减少二次骨折的发生。
可以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后,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应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减药、换药。
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治疗对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术后并发症,尽早恢复功能十分重要。
内固定手术后
如果医生允许,可以在床上坐起,主动活动膝、踝关节,但不要侧卧或盘腿,必须在他人帮助下改换体位。注意3周内屈髋小于60°。
6周后可以扶双拐下地,逐渐、部分负重行走。
骨折愈合后可以不使用拐杖等负重行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可以伸曲髋关节,练习大腿肌肉收缩、伸膝。
根据个人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以在他人帮助下或者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
术后下地后,尽早进行臀中肌外展肌力练习。
使用物理治疗,配合患肢肌肉舒张、收缩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骨折愈合,外固定拆除后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此前康复治疗不足者,需要通过锻炼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功能。
配合物理因子治疗、按摩、针灸、外用药物熏洗等帮助恢复。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合理治疗后,大多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率可为10%~20%。
危害性
如果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情况,可影响正常行走功能。
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股骨颈骨折治疗后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风险相对较高。
日常
日常管理
患肢管理
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使用患肢,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康复运动。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治疗期间,需要他人协助洗头、擦浴等,可以向未受伤的一侧侧身,切勿压迫受伤部位。
可以采取平卧等睡姿,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适当抬高患肢可以促进消肿。
避免患肢负重,比如下肢骨折时,不要背重物。
活动管理
骨折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先活动膝关节、踝关节,防止肌肉萎缩或挛缩;如果自己无法运动,可以由他人帮助运动。
尝试肌肉收缩,防止肌萎缩。
骨折康复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次受伤。
心理支持
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需要调节心情,乐观面对。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参加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饮食管理
合理营养,维持适宜体重。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肉汤不应只喝汤,要摄入肉质才能摄取足够营养。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避免饮用咖啡、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其他
如果骨折恢复情况较差,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可以适当对家中环境进行改造,方便活动,比如加装扶手等。
出院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换药、拆线,一般每3个月进行1次X线检查,直至1年。
预防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保证足够奶制品的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活动时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