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概述
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肢体缩短等
主要是由外界暴力导致
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结合康复治疗
经过治疗后可恢复,但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颈骨折是什么?
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处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股骨颈骨折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情况。
分型
根据骨折线部位分类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很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股骨头也有明显供血不足,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骨折容易愈合。
根据骨折线方向分类(Pauwels 分型)
传统Pauwels 分型将股骨颈远端骨折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Pauwels角。
I型:Pauwels 角≤30°,即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度,为稳定性骨折。
II型:Pauwels 角在30°~50°
III型:Pauwels 角≥50°,为不稳定性骨折,夹角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 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部分中断,成年人中实际上不存在。
Ⅱ型:完全骨折但不移位或嵌插移位,占股骨颈骨折的21.8%。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且股骨头与股骨颈有接触。
Ⅳ型:完全移位的骨折。
发病情况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由跌倒损伤等引起。占成人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48%~54%。
女性多于男性。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如何康复?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可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同时嘱咐患者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
保持患肢伸直位8~12周。3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若骨折已愈合,可扶双拐行走。
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平卧,下肢伸直抬高)和单腿站立平衡练习。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注意什么?
股骨颈骨折术后应注意肢体摆放、切口护理、功能锻炼等。
术后应注意肢体摆放,保持外展外旋位,避免过早下地。对伤口定期换药,防止感染。
此外还需要积极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髋关节伸展和平衡练习等,均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股骨颈骨折的后遗症是什么?
股骨颈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当,可能出现功能障碍、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后遗症。
1.功能障碍:如长期制动及复位不理想会导致内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畸形,影响行走。
2.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端复位不良及内固定位置不当都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导致关节疼痛、僵硬。
病因
致病原因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颈受到外界暴力导致的。
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因此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最常见的外伤是跌倒。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者,股骨颈在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后即可发生骨折。
多见的场景是走路时跌倒,身体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导致股骨颈发生骨折。
直接撞击也可导致股骨颈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需要较大的暴力才可能导致骨折。
症状
主要症状
髋部疼痛
大多在跌倒受伤后出现。
按压时可感觉疼痛,称为压痛。
下肢活动受限
不能内收、站立、行走等。
可在骨折发生后立即出现。
有的不会立即出现,仍然可以行走,数日后髋部疼痛加重,活动后更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外旋畸形
发生骨折的肢体向身体中线外侧旋转,角度为45~60度,不能旋转至正常位置。
肢体缩短
测量骨折肢体,可发现该肢体缩短。
髋部肿胀和瘀斑
较少出现。
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早期并发症
休克:如果合并严重骨盆损伤或其他多发伤容易出现,可表现为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表情淡漠等。
脂肪栓塞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发绀(口唇和手指、面部等处皮肤因缺氧而青紫)、烦躁不安、嗜睡等。
股骨颈骨折术后及晚期并发症
股骨颈短缩:可导致肢体短缩,髋部肌肉力量下降,出现跛行。
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可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
压疮:容易发生在长期固定姿势卧床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皮破溃的症状。
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可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
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可在关节内广泛骨化,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常发生在肘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不能达到正常解剖复位,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可导致关节负重时出现疼痛。
关节僵硬:患肢长时间固定,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肌肉组织挛缩,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骨萎缩:关节损伤导致关节附近骨质疏松,手、足骨折后好发,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后者早期皮肤温度升高、水肿、汗毛生长加快,之后出现皮肤温度偏低、多汗、皮肤光滑、汗毛脱落等。
缺血性骨坏死:可表现为腹股沟、臀部及大腿部位等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跛行、行走困难等。
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表现为肌肉异常抽搐,治疗困难,很容易导致严重残疾。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受外伤后出现髋部疼痛不缓解、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严重外伤、失去行动能力、下肢缩短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一旦发生严重外伤,不要试行站立,不管有无股骨颈骨折,均应采取平卧位。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自行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下肢都能活动吗?有没有知觉?是否有麻木感?
髋部疼痛是否疼痛?持续多久了?
活动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吗?
受伤部位皮肤颜色是否有变化?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受过外伤,包括主动外界打击(比如斗殴、车祸)和被动受伤(如跌倒)。
中老年人。
临床表现
症状
有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缩短等症状。
体征
发生骨折的肢体出现外旋畸形。
患肢缩短。
局部可有压痛。
下肢有轴向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如果出现发热,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分类等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血常规一般不需要空腹。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X线片是针对骨折和怀疑发生骨折者的常规、首选检查。
不但可以发现骨折线、骨骼移位等骨折典型改变,还可发现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等体格检查难以发现的情况。
即使已经明确诊断为骨折,也需要进行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法。
复诊时也需要做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可能需要拍髋部正位、侧位片。
X线片是一种放射性检查,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调整体位。
CT
可用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也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CT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分辨率高,没有重叠,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的不足。
可以观察骨折是否存在移位、垂直不稳定或粉碎等情况,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有放射性,检查时需要保持特定体位。
鉴别诊断
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髋部疼痛,下肢不能活动、明显外旋、缩短等。
髋关节脱位
相似点:都可出现髋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脱位可出现髋关节或臀部膨隆,不同方向的脱位可能会出现患侧肢体缩短或增长等,X线片不存在骨折线等改变。
髋关节扭伤
相似点:都可出现关节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
不同点:髋关节扭伤一般不会出现患肢缩短等表现,X线片也不会发现骨骼异常。
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都会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等。
不同点:软组织损伤疼痛在肢体活动时大多不会加重,而且没有患肢缩短,不能活动等表现,骨X线片没有异常。
治疗
治疗目的
复位、固定、促进结构和功能恢复,避免发生严重情况。
手术治疗
复位与内固定手术
复位的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两种。
闭合复位是借助牵引,牵拉患侧肢体,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
闭合复位后需要通过X线片确认复位情况。
如果出现闭合复位失败、固定不可靠、陈旧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多需要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通过手术,把骨骼重新恢复至原有解剖关系,一般不会影响股骨头血液供应。
一般来说,复位后还需要进行内固定,使用金属内固定物,把已复位的骨折固定在正常位置。
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可有空心螺钉、滑动螺钉加侧方接骨板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
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
对于绝大多数新发的股骨颈骨折,首先考虑复位后内固定。
医生会根据骨折固定、愈合情况,以及骨折者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谨慎考虑是否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特殊处理
如果有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需要进行修复。
开放性骨折,还需要做创口引流,即把硅胶管放在创口最深处,从正常皮肤穿出,经负压引流瓶引流。
如果皮肤有缺损,可以进行减张缝合,或采用植皮术。
如果创伤严重,无法重建或恢复肢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需要截肢。
术后护理
手术后早期,需要维持肢体在固定位置,如抬高位。
手术后需要注意观察伤口,如果有渗血、疼痛等不适,应当尽快请医生处理。
手术后住院时间与整体情况、恢复速度等有关,手术后一般5天至2周可出院。
手术后患肢需要避免过度负重,防止内固定松动,复诊时可根据情况拆除固定。
物理治疗
24小时内如果可以手术,可以穿防旋鞋,保持受伤后自然状态。
24小时内不能手术者,可能需要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根据具体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脱水消肿药物,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可以帮助减轻局部肿胀情况,用于肿胀严重者。
如果有接触外界的伤口,或者破入肠腔等有菌环境,有感染的风险,在早期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
可以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后,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应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减药、换药。
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治疗对防止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术后并发症,尽早恢复功能十分重要。
内固定手术后
如果医生允许,可以在床上坐起,主动活动膝、踝关节,但不要侧卧或盘腿,必须在他人帮助下改换体位。注意3周内屈髋小于60°。
6周后可以扶双拐下地,逐渐、部分负重行走。
骨折愈合后可以不使用拐杖等负重行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可以伸曲髋关节,练习大腿肌肉收缩、伸膝。
根据个人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以在他人帮助下或者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
术后下地后,尽早进行臀中肌外展肌力练习。
使用物理治疗,配合患肢肌肉舒张、收缩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骨折愈合,外固定拆除后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此前康复治疗不足者,需要通过锻炼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功能。
配合物理因子治疗、按摩、针灸、外用药物熏洗等帮助恢复。
预后
治愈情况
经过合理治疗后,大多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预后,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率可为10%~20%。
危害性
如果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情况,可影响正常行走功能。
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股骨颈骨折治疗后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等风险相对较高。
日常
日常管理
患肢管理
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使用患肢,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康复运动。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治疗期间,需要他人协助洗头、擦浴等,可以向未受伤的一侧侧身,切勿压迫受伤部位。
可以采取平卧等睡姿,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适当抬高患肢可以促进消肿。
避免患肢负重,比如下肢骨折时,不要背重物。
活动管理
骨折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先活动膝关节、踝关节,防止肌肉萎缩或挛缩;如果自己无法运动,可以由他人帮助运动。
尝试肌肉收缩,防止肌萎缩。
骨折康复后,大多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次受伤。
心理支持
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需要调节心情,乐观面对。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参加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饮食管理
合理营养,维持适宜体重。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肉汤不应只喝汤,要摄入肉质才能摄取足够营养。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避免饮用咖啡、碳酸饮料,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其他
如果骨折恢复情况较差,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可以适当对家中环境进行改造,方便活动,比如加装扶手等。
出院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换药、拆线,一般每3个月进行1次X线检查,直至1年。
预防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保证足够奶制品的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活动时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