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试验
概述
肝功能试验是指反映肝合成、代谢、转运、免疫调节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检查前准备
向被检测者解释本操作的目的、方法等,消除顾虑。选取静脉血进行检测,采血前1d清淡饮食,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结果,采血时避免情绪紧张,采血当日需空腹。
操作方法
1.血清蛋白测定
2.血清酶测定
常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单胺氧化酶等,一般应用赖氏比色法和速率法检测。目前临床常用速率法,多采用半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取血清、相应底物缓冲液,立即吸入自动分析仪,在37℃环境中孵育,在特定波长下比色,进行吸光度测定,计算相应酶的活性。
3.血清胆红素测定
通常采用重氮试剂法或胆红素氧化酶法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按测定物质的种类在试管中加入血清和相应的试剂,混合后在特定波长下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比对确定相应胆红素浓度。
4.血清胆汁酸测定
常用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胆酸酶比色法,其中胆酸酶比色法简便、快速,可手工操作,也能进行自动化分析,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清胆汁酸测定方法,具体操作为:在试管中加入血清和含有酶的特制试剂,混合后在特定波长下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计算胆汁酸浓度。
5.血氨测定
方法有微量扩散法、离子交换法、谷氨酸脱氢酶法和氨离子选择电极法,其中微量扩散法已淘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谷氨酸脱氢酶法,在试管中加入血清、a-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加入谷氨酸脱氢酶,血氨的下降速率与血氨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比较,计算血氨含量。
6.凝血因子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PT):待测血浆加入过量的含钙组织凝血活酶,重新钙化的血浆在组织因子存在时通过外原性激活途径激活因子X成Xa, Xa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待测血浆加入凝血活酶,在钙离子的参与下纤维蛋白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待测血浆加入适量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凝固,测定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4)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高浓度的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含量成反比关系。测量该稀释血浆凝固时间,换算即得纤维蛋白原浓度。
7.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常用测定方法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免疫扩散法及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血清蛋白
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均可有一定程度的质和量改变,根据肝病的性质、程度和病期而有所不同,很多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营养不良等,均可有血清蛋白变化。
2.血清酶
(1)转氨酶:肝细胞受损的灵敏指标,升高见于肝炎、肝硬化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损害等。
(2)碱性磷酸酶:正常人血清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和骨骼,其活性可作为肝胆和骨骼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4)单胺氧化酶: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时,单胺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
3.血清胆红素
4.血清胆汁酸
任何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能引起血中胆汁酸升高,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肝硬化、脂肪肝,也见于急、慢性胆道阻塞。其中空腹胆汁酸测定是一种敏感、特异性强并相对简单的肝功能试验,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特别适用于可疑有肝病但其他生化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患者的诊断。
5.血氨
血氨测定主要用于肝昏迷患者的检测和观察。对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是否能进食高蛋白以补充营养,也需要测定血氨含量来加以判断,临床也常用血氨测定作为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肠道补充高蛋白饮食的控制和观察指标。
6.凝血因子
7.血清前白蛋白
全部由肝细胞合成,其半衰期仅为1.9d,显著短于血清白蛋白。因此对于急剧发生的肝损害(如亚急性肝坏死),尤其是起病1周内的肝损害有特殊诊断价值。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检查前准备
操作方法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