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肉瘤
概述
一类较少见的高恶性度软组织肿瘤
不同部位症状不同,多引起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以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为主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预后略好于成人患者
定义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是一类较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能向间叶组织或上皮组织方向分化。
其组织学来源不确定,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和部位,在显微镜下外观似滑膜组织而命名,而并不一定起源于滑膜。
滑膜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软组织,以下肢近大关节处为主,关节内及其他脏器少见。
滑膜肉瘤并非遗传性疾病,但几乎所有病例中均有t(X;18)(p11.2;q11.2)染色体易位,引起SYT-SSX融合基因,病理检查发现此融合基因有助于确诊本病。
分型
滑膜肉瘤按组织学形态可分为以下4种亚型,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预后略不同。
梭形细胞型
旧称单相纤维型,约占滑膜肉瘤的50%~60%,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镜下形态类似纤维肉瘤,因此较容易被误诊。
双相型
约占滑膜肉瘤的20%~30%,由比例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
如果可见较广泛钙化,提示预后较好。
单相上皮型
罕见,在滑膜肉瘤中的比例<5%。
以上皮样细胞成分为主,梭形细胞成分较少,排列呈腺样,形态上类似腺癌。
差分化型
约62%的滑膜肉瘤内可出现分化偏差的区域,这些滑膜肉瘤中,差分化区域所占比例不等,可能只占20%,也可能整个病灶90%以上区域都分化较差。
差分化型滑膜肉瘤恶性度和转移率都更高,因此预后较差。
发病情况
滑膜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10%,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多发生于15~40岁,平均发病年龄34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1。
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有一定遗传因素。
致病原因
滑膜肉瘤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且无明显环境诱因。
发病机制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染色体异常在滑膜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染色体异常
约90%以上病例具有t(X;18)(p11.2;q11.2),使位于X号染色体上的SSX基因(SSX1、SSX2或SSX4)与位于18号染色体上的SYT基因(或称SS18)发生融合,产生一种新的突变基因,称为SYT-SSX融合基因。
约1/3病例以t(X;18)(p11.2;q11.2)为唯一的染色体异常,其余病例还具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如-3、+7、+8和+12,以及+2、+3、+9、-11、-14、-17、+15、+21、-22和der(22)t(17;22)(q12;q12)等。
滑膜肉瘤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滑膜肉瘤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多与生活环境、个人饮食、慢性损伤等因素相关。
1.生活环境:如患者长时间生活在污染或者有害环境中,某些不确定成分持续刺激人体滑
膜组织,导致细胞出现增生和突变,最后形成滑膜肉瘤。
2.个人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上残留的农药、毒素也可能对滑膜形成刺激,从而引起滑膜肉瘤。
3.慢性损伤:如果是滑膜有慢性损伤、炎症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治愈,受到刺激之后也可能发生恶变,演变为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照专科医生诊疗意见规范诊治。
症状
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因其所在的器官、部位不同而不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
主要症状
肿块
常见的是生长在大腿、臀部、膝关节周围、肩胛带或上臂的肿块,还可以是手背、足背表浅肿块。
肿块早期常无痛,较难发现。
随着肿块不断增大,常常会影响身体功能。如位于咽喉部者,可表现为吞咽和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等。
疼痛
肿瘤持续生长或破溃、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轻度疼痛,或压之有痛感。
活动受限
发生于关节附近的滑膜肉瘤,会影响关节功能,造成活动受限。
其他症状
生长迅速的肿瘤,可出现皮肤静脉曲张、皮温升高,甚至皮肤溃烂或继发感染。
有的滑膜肉瘤一开始就生长迅速,表现显著,且较早发生转移。
滑膜肉瘤较常转移至肺部,可引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甚至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
就医
儿童出现局部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时,可前往儿科就诊。
成人出现类似症状可前往骨科、普外科等科室就诊。
就医科室
儿科
当儿童患者出现局部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时,可前往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
骨科
成人患者出现局部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时,可选择骨科、普外科等,具体科室需要结合患者情况来决定。
肿瘤科
当患者确诊滑膜肉瘤后,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时,可选择肿瘤科、骨肿瘤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请选择方便穿脱的衣服,以便于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记录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建议家属陪同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没有发现身体出现异常肿块?发现多久了?
肿块是否伴有红肿、压痛、疼痛,或持续增大?
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
有没有发现局部皮温升高、皮肤溃烂?
最近体重有没有发生变化?
病史清单
是否有滑膜肉瘤家族史?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CT、磁共振(MRI)等。
专科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子遗传学检查。
诊断
滑膜肉瘤初步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滑膜肉瘤家族史。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关节附近或其他部位肿块,可能疼痛或无痛,可能伴有关节活动受限等。
可通过触诊明确肿块位置、大小、外形、质地、活动度、表面温度等。
可能伴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皮肤溃疡或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通常需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分析等必要的一般检查。
一般没有特异性发现,但可判断患者一般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从而指导后续治疗。
影像学检查
B 超检查
超声简便易行,常作为滑膜肉瘤的初步检查。
可用于判断肿物是囊性或实性,提供肿物的血流情况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还可以辅助进行穿刺活检,帮助明确诊断。
X线检查
原发部位的X线检查可以发现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还可以辅助诊断肿瘤肺部转移。
可表现为近关节、滑囊、腱鞘或骨旁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相对较高,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
滑膜肉瘤发生钙化的几率较高,若检查中见到钙化,常提示滑膜肉瘤的可能。
CT检查
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以清楚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钙化和骨骼受累。
肿块突入关节内或累及关节内韧带、肌腱时表明关节受侵。
磁共振扫描(MRI)
MRI不仅能清楚地显示肿块的大小、范围,还有助于判断关节内外受侵程度。
可确定原发瘤灶以及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其他部位的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判断转移及复发情况。
约1/3的病例可出现高、中、低信号并存的“三信号”征。高信号相当于出血或坏死,中等信号代表肿瘤实质部分,低信号表示钙化或纤维变性胶原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流或血池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浓聚,反映了肿瘤富血供的特点。由于肿瘤内坏死、囊变,放射性浓聚常不均匀。
PET/CT检查
有条件者可考虑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有助于全面评估病灶及转移部位。
血管造影
对滑膜肉瘤有较大诊断价值。
造影可显示肿块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湖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特点,还可让手术避免损伤大血管,或进行动脉内化疗。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滑膜肉瘤诊断中可靠的方法,可帮助明确诊断、判断组织分型。
可通过穿刺、手术完成活组织的采集,进行病理学检查。
分子遗传学检查
是诊断滑膜肉瘤的金标准。
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二代测序检测 SS18-SSX 融合转录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5%和100%。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是滑膜肉瘤诊断过程中最常用的辅助手段。
有意义的抗体包括 EMA、CK、vimentin、BCL-2、CD99、TLE1等蛋白。
超过90%的滑膜肉瘤显示EMA局部阳性。
大多数滑膜肉瘤BCL-2和CD99阳性。
TLE1是编码Groucho样转录抑制因子的TLE基因家族的一员,是滑膜肉瘤中最常发生过表达的基因之一。虽然TLE1蛋白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
鉴别诊断
滑膜肉瘤需要与尤文肉瘤、纤维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及其他软组织肉瘤等疾病相鉴别。
尤文肉瘤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肿块,可伴有疼痛。
不同点:尤文肉瘤常见的特征是长骨骨干或扁骨发生较广泛的浸润性骨破坏,表现为虫蛀样溶骨改变,界限不清;外有骨膜反应,呈板层状或“葱皮状”表现。必要时可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纤维肉瘤
相似点: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与纤维肉瘤镜下表现类似。特别是婴幼儿滑膜肉瘤,尤其易被误诊为先天性或婴儿型纤维肉瘤。
不同点:免疫组化染色可鉴别,两种肿瘤分别表达不同的标记,例如纤维肉瘤绝大多数仅表达vimentin。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相似点: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中的间质也可伴有胶原化,瘤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且肿瘤内常可见到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结构,可被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特别是当肿瘤发生于胸膜或肺等部位时。
不同点:免疫组化标记显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的瘤细胞表达CD34和STAT6,而滑膜肉瘤均为阴性,可表达AE1/AE3、EMA、CK7和CK19等上皮性标记。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相似点:临床症状上多有相似表现。
不同点: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多见于手腕、手指屈肌腱及足部肌腱,肿瘤沿肌腱生长并浸润,累及周围肌肉和骨组织,具有多病灶、多结节特点。
其他软组织肉瘤
相似点:在临床症状上与滑膜肉瘤多有相似的表现。
不同点:肉眼较难观察区分,一般需要做病理学检查才能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
治疗原则:滑膜肉瘤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开始治疗,目前多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可以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滑膜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争取广泛切除。
如有血管受侵,血管需一并切除,切除不彻底则局部复发率高。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所在的解剖位置,分别施行整块肌肉切除或肌群切除,尽可能采用保肢性手术。
因肿瘤较大、较深,侵犯组织、神经、大血管,切除较困难或难以彻底切除,可以先进行术前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
还可以根据情况术后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术前放疗
即新辅助放疗,目的是先将肿瘤体积缩小,以辅助后续的手术治疗。
术后放疗
即辅助放疗,目的是巩固手术切除效果,避免手术无法切除的、小的癌灶复发。
姑息放疗
全身远处转移的滑膜肉瘤,姑息放疗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化学治疗
术前化疗
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与神经、血管、肌肉的边界清晰,降低截肢风险,提高保肢率和肢体功能。提高手术切缘阴性率,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切缘阴性指手术切除肿瘤后,切除边缘检测不出癌细胞,表明已将肿瘤完全切除干净的概率较大。
滑膜肉瘤术前化疗可选择大剂量异环磷酰胺。
术后化疗
即辅助化疗。旨在减小远处转移和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建议在伤口愈合后尽早开始,共完成4~6周期。
是否选择联合治疗,以及治疗疗程,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其意愿,综合制订治疗方案。
转移或复发的不可切除肿瘤化疗
即姑息性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稳定,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考虑到滑膜肉瘤化疗较重的毒副反应,姑息化疗方案的制订需要因人而异。
前沿治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
对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滑膜肉瘤的靶向治疗,可选择培唑帕尼、安罗替尼和瑞戈非尼。
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目前CTLA-4抑制剂、PD-1疗法在滑膜肉瘤中效果不太理想,针对相关基因的TCR-T细胞免疫疗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
滑膜肉瘤预后怎样?
滑膜肉瘤的预后有好有坏,少数患者可以治愈,生存较长的时间。而有的患者一发现就是晚期预后差,生存期短。还有一些在术后又出现复发转移,生存期也比较短。预后与患者分期密切相关。
滑膜肉瘤属于软组织肉瘤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这种恶性肿瘤的预后临床上受到肿瘤的分期、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患者年龄、根治手术的切除彻底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分期越早预后越好。肿瘤越大、恶性度越高、则预后越差。儿童患者的预后要好于成人患者。根治手术切除滑膜肉瘤越彻底,则患者的预后越好。
滑膜肉瘤通过早期发现,给予彻底性的根治手术,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预后
滑膜肉瘤整体治愈率较低,但年轻患者、肿瘤较小等情况下预后相对较好。
治愈情况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手术治疗及辅助放化疗效果不佳,在治疗后常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转移,常发生在2年内,转移率为40%~50%,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其次为淋巴结和骨髓。
滑膜肉瘤5年和10年生存率在儿童与青少年患者为83%和75%,在成人患者为62%和52%。
在钙化明显的病变中,5年存活率可达80%以上。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预后较差的情况
患者年龄大于65岁。
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
分化程度较低。
组织学为差分化型。
肿瘤侵犯周围组织。
遗传基因表达为SS18-SSX1。
影像学发现无钙化、伴囊变、血肿和“三重信号征”等出现其中一种。
预后较好的情况
患者年龄小于25岁。
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
无坏死、血管和神经侵犯。
手术切缘阴性。
遗传基因表达为SS18-SSX2融合类型。
CT发现肿瘤广泛钙化。
日常
滑膜肉瘤患者日常应注意科学饮食、合理作息、监测病情并定期复查。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以下饮食建议供滑膜肉瘤患者和普通人群参考。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促进恢复。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
应避免吃生冷、刺激、腌制、油煎、油炸食物,如炸鸡、辣椒等。
生活管理
避免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免疫力低下。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活动,如慢走、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学会向朋友和家人倾诉,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疾病,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患者要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家人给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安慰患者,帮助其渡过难关。
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应注意观察身体表现,若出现肿块、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定期随访动态观察对于滑膜肉瘤患者很重要,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滑膜肉瘤其随诊复查情况如下,成人一般可参考,具体请严格遵医嘱。
第1年,每隔3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X线片或胸部CT以及原发瘤灶的影像学检查。
第2~3年,每隔4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X线片以及原发瘤灶的影像学检查。
第4年,每隔6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X线片以及原发瘤灶的影像学检查。
第5~10年,每年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10年后尽可能每年复诊,或电话告知医生患儿结婚生育、第二肿瘤状况等。
注意:若有不适,请随时就诊。
预防
由于滑膜肉瘤目前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早期发现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