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补心丸
功效作用
适应证
天王补心丸的功效为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要用于治疗心阴不足、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大便干燥。
药物联用
天王补心丸通常可以与其他具有不同功效的药物联合使用,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为避免影响药效,可以间隔30分钟服用。一般情况下用药顺序不会对药物疗效产生显著影响,详情请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天王补心丸配归脾丸有什么功效?
天王补心丸配归脾丸既可滋阴养血安神,又可益气健脾安神,两药联用可治疗心阴、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因此,天王补心丸配归脾丸既可滋阴养血安神,又可益气健脾安神,两药联用可治疗心阴、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天王补心丸和柏子养心丸的区别?
天王补心丸和柏子养心丸同为养心安神剂,两者的区别在于药物组成和功效主治均有不同。
天王补心丸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柏子养心丸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对本品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阳虚寒盛者禁用。
湿热内蕴者禁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者慎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本品。
孕妇慎用。
感冒发热的患者,不适合服用天王补心丸。因为天王补心丸有补益作用,可能会助长外感邪气。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加重原有病情。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
哺乳期女性应经专业医师评估后,遵医嘱用药。
儿童应经专业医师评估后,遵医嘱用药,且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药,以免出现吞咽意外。
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配伍禁忌
天王补心丸属于养心安神的药物,若与其他同样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药物(如养心安神丸等)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性过强,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而且同为养心安神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大多相同,联合应用可能会导致部分药物剂量过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天王补心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为避免发生不良相互作用,请提前将用药情况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小蜜丸:每丸重0.3g;每45丸重9g。
水蜜丸:每100丸重20g;每30丸重3g;每30丸重6g;每10丸重1g。
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g。
具体用法
用法
大蜜丸:可咀嚼后吞服,或掰碎后吞服,不可整丸吞服。
小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用温水送服,可分份吞服。
天王补心丸作为养心安神类中成药,饭前、饭后服药都可以。如果本身有胃肠道不适,或者为了避免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在饭后30分钟服用。
用量
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小蜜丸:一次9g,每日2次。
水蜜丸:一次6g,每日2次。
浓缩丸:每次8丸,每日3次。
药物漏用
天王补心丸一般每日用药2次或3次,如果出现漏服,想起忘记服药的时候,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已经不足标准用药时间间隔的一半,就不要再补服了,下次按时、按量服药即可。绝对不可以一次服用双倍药量。
例如:患者每天服药2次,早晚8点各一次,如果患者早8点忘记服药,在下午2点前想起,则可以补服,如果在2点之后想起,则无需补服,在晚上8点正常服用即可。
药物过量
天王补心丸具有较好的滋阴效果,过量服用可能会滋阴太过,导致体内湿邪较盛,出现没有食欲、消化不良、大便黏腻等不适。
如果不慎服用过量,应立即停药,症状较轻者,一般可自行缓解;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停用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停药并就医。
如果用药3天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应停止服药,必要时还应就医。
服药期间,出现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老年人、儿童或本身有肝肾功能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用药后若感觉身体不适,请停止服药,必要时还应就医。
用药期间出现皮肤红疹发痒或者其他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去医院就诊。
用药后出现严重胃肠道不适。
除此之外,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者症状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症状:偶有胃肠道不适、全身皮肤红疹发痒。
处理方法
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时,一般无需处理,注意清淡饮食,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出现全身皮肤红疹发痒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其他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药物贮存
密闭保存。
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用药期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茶叶、咖啡等),尤其是睡前。
服用本品期间避免食用胡荽、大蒜、萝卜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天王补心丸中含有朱砂,不宜长期服用。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