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肠炎
概述
好发于小肠的局限性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症状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肠道缺血、肠道感染有关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控制感染
定义
急性出血性肠炎是—种好发于小肠的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暴发性疾病。
其发病可能与肠道缺血、感染等因素有关,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
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呈节段性,但少数病例可有全小肠及结肠受累;以出血、坏死为特征[1-4]。
分类
胃肠炎型
当疾病早期,病变仅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时;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伴有恶心、呕吐,便血不明显。腹部X 线平片示小肠充气、扩张,肠曲间隙增宽。
肠出血型
当病变致肠黏膜广泛坏死脱落时,则以便血为主,呈血水样或暗红色血便,量多少不等,多时可达1~2L;有明显贫血、脱水或急性大出血体征,但腹部体征较轻,可无明显腹膜刺激征。
肠梗阻型
当病变以浆肌层为主时,因肠管肌层严重受损而浸润肿胀,肠管变僵直,丧失蠕动能力。临床表现为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频繁呕吐,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消失,可有肠型,腹部X线检查见多个液平面。
腹膜炎型
中毒休克型
发病情况
急性出血性肠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60.5%,老年人少见。
男性病例为女性的2-3倍。
发病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农村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市[1-3]。
病因
目前,急性出血性肠炎确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现多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感染产生β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杆菌(Welchii杆菌)有关。另外,本病可能还与肠道缺血、饮食习慢突然改变、肠屏障功能不全有关。
致病原因
感染
摄入被Welchii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产生的β毒素使肠黏膜上的绒毛麻痹,干扰了正常肠道的冲洗作用,使细菌得以附着于绒毛,破坏肠黏膜造成肠道微循环障碍,而表现出斑片状坏死性病变。
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
饮食不当
长期低蛋白饮食,或进食大量甘薯、大豆等含有耐热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食物,可使胰蛋白酶活性和浓度降低,进而患病。
饮食习惯突然改变,从多吃蔬菜转变为多吃肉食,使肠内生态学发生改变,有利于 Welchii杆菌的繁殖,并有利于β毒素致病。
肠道缺血
多种原因造成的内脏血管收缩,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均可导致肠道缺血性损害,导致肠道出现坏死改变。
肠屏障功能不全
在正常情况下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与菌膜构成了机械屏障,且肠道黏液和黏蛋白形成了覆盖于肠黏膜表面的弹性蛋白层,使细菌不能入侵并对化学和机械性刺激起到保护作用。
肠黏膜分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细菌黏附在黏膜上皮并形成集落,进而造成细菌和内毒素经门静脉和淋巴系统侵入体循环,肠道正常菌群变为致病菌而致病。
诱发因素
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或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史。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亦为本病诱发因素。
症状
本病以急性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且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随之有腹泻,多为血水样便或果酱样腥臭便。伴有发热。
少数病人腹痛不明显而以血便为主要症状。当肠坏死或穿孔时,可有明显的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1-3]。
主要症状
腹痛
既是首发症状又是主要症状。
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左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或右下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
一般在1~3天后加重,重者可产生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腹痛在便血消失后逐渐减轻。
腹泻、便血
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可以无里急后重。
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逐渐变为黄水样,继之即呈血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质少而具难闻的腥臭味。
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1~2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严重患者后期因中毒症状严重,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便次减少甚至停止。
恶心、呕吐
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常为黄水样物,严重者呈咖啡样或血水样,患者可有腹胀,尤其是肠梗阻型和腹膜炎型患者可有明显腹胀,查体时可见腹部膨隆,部分可见肠型。
全身中毒症状
起病后即可出现发热,一般在38~39℃左右,少数可达4O℃以上,持续4~7天后逐渐减退,偶有长达2~3周者。
全身中毒症状
病重者在起病l~2天后腹痛加剧、大量血便,或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也可出现四肢厥冷、皮肤暗紫花纹、血压下降、中毒性休克。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去消化内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有腹痛、腹胀、腹泻、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出现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四肢发冷等全身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建议由家人陪同。
就医前建议卧床休息,适当多饮水。
尽量记录大便的形态、颜色、次数,必要时可以拍照保留,方便就医时查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期有没有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是否有恶心、呕吐?
是否有腹泻、腹痛?腹泻是次数、大便的性状如何?
是否有发热?最高体温多少??
病史清单
是否有不洁饮食或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史?
是否有肠道蛔虫感染?
有无服用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退热有无: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
不洁饮食或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史。
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营养不良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腹泻、便血、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存在体温过高、心跳加快、四肢发冷等全身中毒症状。
体征
部分患者腹部可有压痛,以脐周、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多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通常患者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进行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等。
粪便检查
一般患者粪便外观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潜血试验强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偶见脱落的肠黏膜。
粪便培养部分病例可有Welchii杆菌等生长。
血生化
有些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C)表现。
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生化检查的前一日晚间12点以后,不要再进食与饮水。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
判断是否有肠穿孔及梗阻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通常腹部X线检查可见中腹或上腹部肠管充气、扩张、黏膜皱襞模糊、粗糙,肠壁水肿增厚,大小不等的液平面。肠穿孔者可有气腹征象。
超声检查
观察腹部病变情况,为确诊提供依据。与X线检查相结合,补充相应的影像学特征。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肠道炎症和出血的情况。
鉴别诊断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相似点:两者都有腹痛、腹泻症状。
不同点:
急性出血性肠炎常以腹痛、腹泻为主,1~3天内出现红豆汤样或果酱样血便,少量粘液,无里急后重。
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点:两者都有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
不同点:
绞窄性肠梗阻腹痛突出而剧烈,腹胀、呕吐更重,无排便、排气,血便出现晚且量少。
急性出血性肠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后期发生的肠梗阻多为完全性梗阻,而且此前常先有腹泻、便血。
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点:两者都有腹痛、腹泻症状。
不同点: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便血起病,与急性出血性肠炎相似,但无腹泻和发热,中毒症状不重,待皮肤出现紫癜后诊断更明确[1-3]。
治疗
治疗目的:治愈疾病,消除症状。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配合病因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积极防治中毒性休克及其他并发症。
一般治疗
完全卧床休息。
从疑似诊断时即应开始禁食,确诊后应继续禁食。
腹胀患者可以行胃肠减压,用鼻胃管持续抽吸排空胃内容物。
通常轻症者禁食1周左右,重症者应连续禁食2~3周,同时也应禁水。 直到腹痛减轻、腹胀消失、呕吐停止、无便血或粪潜血转阴,才可给予流质饮食,然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正常饮食。
纠正休克、水电解质紊乱
动态监测血生化指标,及时补充钠、钾、氯、钙、镁等微量元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病情轻重进行扩容输液、补充新鲜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输入血小板等。
经上述治疗血压仍不升者,可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药物作用:减轻中毒症状,抑制变态反应,改善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用药注意事项:对于中毒症状重、高热及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可短期、较大剂量、静脉给药。
抗生素
药物作用:控制肠道内感染,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用药注意事项:常用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
抗毒血清
常用药物:Welchii杆菌抗毒血清。
药物作用:对抗细菌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目前临床上尚未广泛使用。
其他
高热时可给予布洛芬等解热药或物理降温甚至亚冬眠疗法。
烦躁者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
腹痛严重者在诊断明确后可给予哌替啶止痛治疗。
腹胀明显者可给予新斯的明治疗。
出血者可给予维生素K、卡络磺钠等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腹泻者可以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手术治疗
适应症
肠穿孔。
严重肠坏死,腹腔内有脓性或血性渗液。
反复大量肠出血,并发出血性休克而内科治疗无效。
不能排除其他病因需要手术的急腹症。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应根据周身情况和肠管病变严重程度而定。
通常肠管尚无坏死或穿孔者,可给予普鲁卡因肠系膜封闭,改善病变肠段的血循环。
病变严重而局限者可行肠段切除并吻合。
肠坏死或肠穿孔者,可行肠段切除、穿孔修补或肠外置术[1-4]。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预后与患者病情及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有关。非手术治疗死亡率为5%~20%,接受手术治疗者多数为重症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2%~30%。
治愈后一般不再复发,也很少遗留长期后遗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急性出血期应禁食,缓解期可少量进食,早期宜食用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糖类的食物。随着肠道功能恢复逐渐增加蛋白质和脂肪。
避免食用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大量进食破坏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食物如甘薯类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均衡膳食,严禁暴饮暴食。
运动管理
运动要量力而行,坚持每天适量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支持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家人应多关心患者,加强沟通,理解和安慰患者,使其得到理解和帮助。
随诊复查
应遵医嘱定期门诊随防,以明确病情恢复情况。若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
避免进食未煮熟或变质的肉类,尤其在高发的夏秋季节避免进食生肉。
避免大量进食破坏肠道内蛋白水解酶的食物,如甘薯类食物,尤其是在进食生的海鲜、可能未完全熟制的烤肉(如烤羊肉串等)时,避免同时大量食用此类食物。
均衡膳食,避免暴饮暴食。
适龄儿童要按国家计划免疫要求规律驱虫。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