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
概述
发生于男性附睾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可出现阴囊急性疼痛、压痛和迅速肿大
主要由于附睾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所致
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配合抬高阴囊和热敷,需要排除睾丸扭转
定义
急性附睾炎是一种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附睾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多由于附睾感染所致,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多见,也可由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所致。
发病情况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发病常见年龄段为19~35岁,中、老年男性发病率偏低。
病因
致病原因
无菌尿经输精管逆流到附睾亦会致化学性附睾炎。
偶见由于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开口与开口于后尿道、射精管、精囊等处)。
病原体
多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亦可由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
大多数为细菌感染所致。
在35岁以下患者大多为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所致。小儿和老人主要为普通尿道致病菌。
在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亦可由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真菌(如放线菌、芽生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特异性病原体感染所致。
感染途径
输精管道逆行感染
输精管逆行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前列腺切除术后裸露的前列腺窝感染也可影响到附睾和睾丸。
淋巴蔓延
有研究认为泌尿、生殖系统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经淋巴系统侵入附睾和睾丸,引起附睾炎。
血行感染
扁桃体炎、牙周炎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使细菌经血液途径感染附睾,但较少见。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诱发急性附睾炎发作。
尿道内器械操作及长期留置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继发附睾炎的发生率为21%~33%,尿道扩张、尿道镜检查亦有一定的比例诱发附睾炎。
阴囊及内容物的损伤:可引起渗出或血肿,有时会诱发继发性附睾炎。
药物:某些药物(如胺碘酮)也会引起附睾炎。
发病机制
感染可使附睾出现炎症反应,导致附睾肿胀,多由附睾尾部开始,随后蔓延至附睾体部及头部。
早期表现为蜂窝织炎,随着病程的发作,可形成脓肿,精索增粗。
睾丸鞘膜可有渗液。
感染消退后,附睾管周围的纤维化可使管腔堵塞。
症状
主要症状
起病急骤,多发生于一侧,双侧较少见。
局部症状
患侧阴囊的迅速肿大、疼痛,疼痛可沿精索、下腹部以及会阴部放射,下坠时疼痛加重,常在夜间发作。
病情进展快,附睾迅速肿大,有时在3~4 小时成倍肿大。
阴囊皮肤发红、发热。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畏寒、寒战及高热(最高可达40℃)。
伴随症状
消化道症状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其它症状
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并发症
附睾-睾丸炎
影响到睾丸可形成附睾-睾丸炎。
可加重临床症状,并损伤睾丸产生精子及分泌激素的功能。
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发生渗液,引起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
梗阻性无精症
在感染消退后,附睾管周围纤维化,可形成瘢痕组织堵塞附睾管腔。
如发生在双侧,可因为管腔梗阻精子无法排出,引起梗阻性无精症,导致不育。
脓肿形成
随着病程的发作,可形成脓肿。
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阴囊破溃流脓。
脓毒血症
若感染控制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脓毒血症,但极少见,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且治疗不及时者。
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肢端湿冷、意识障碍、肝肾功能损害等表现。
慢性附睾炎
少数(尤其是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的)可出现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附睾炎。
可出现阴囊长期坠胀感、疼痛,甚至肿大的附睾不能恢复正常大小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若出现阴囊皮肤发红、发热、疼痛、肿胀、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医,也可到男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发热者应记录发热的时间及体温变化。
切勿私自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畏寒、寒战、高热等症状?
最高体温是多少?发热有没有规律?
是否有阴囊皮肤发红、发热、疼痛、肿胀等症状?
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前列腺切除、尿道内器械操作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阴囊彩超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发病前有前列腺切除、尿道内器械操作、长期留置导尿管或阴囊外伤史。
服用胺碘酮药物。
临床表现
可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可出现阴囊皮肤发红、发热、疼痛明显、快速肿大。多发生于一侧,双侧少见。
患侧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早期与睾丸界限清楚,数小时后即与睾丸融合,形成一硬块,界限不清。
可出现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伴随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目的:了解外周血中血细胞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程度。
意义:常出现白细胞升高,可达(20~30)×109/L,伴有核左移,说明存在感染。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
尿常规
目的: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意义:常表现为脓尿、菌尿。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宜选用清晨中段尿作检测。
中段尿、尿道分泌物培养
目的:明确是哪一种病原菌感染。
意义: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宜选用清晨中段尿作检测。
影像学检查
阴囊彩超
目的:了解阴囊内组织情况。
意义:可显示附睾及睾丸肿胀及炎症的程度、范围;并可显示睾丸、附睾血流情况,以便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无需憋尿。
钼靶X线睾丸摄片或放射性核素90mTc睾丸显像
目的:了解睾丸、附睾血流情况。
意义: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急性附睾炎常表现为血流增加,睾丸扭转表现为血流减少。
注意事项: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精索、睾丸扭转
相似点:均可引起阴囊疼痛。
不同点:精索、睾丸扭转多发生于青少年,上抬睾丸疼痛加重。而急性附睾炎上抬睾丸疼痛减轻;行超声等检查可见血流信号减少甚至消失,而急性附睾炎表现为高血流信号,如不能鉴别时,可能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探查,怀疑睾丸扭转需要尽快(4~6小时内)手术探查。
附睾结核
相似点:均可引起阴囊疼痛。
不同点:附睾结核病程进展缓慢,疼痛不明显,体温不升高,触摸时附睾可与睾丸区分,输精管有串珠状结节,前列腺和同侧精索变硬。进行尿液找抗酸杆菌、TB-DNA-PCR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睾丸肿瘤
相似点:均可引起阴囊肿胀。
不同点:睾丸肿瘤常无疼痛,睾丸肿块与正常附睾易于区别,尿常规正常,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有一定鉴别价值,必要时应尽早手术探查明确。
治疗
治疗目的:及时控制感染,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及时运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感染,同时配合抬高阴囊、热敷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体位
卧床休息、抬高患侧阴囊,可减轻疼痛。
物理治疗
早期用冰敷(勿用冰块直接接触阴囊,避免冻伤),晚期热敷或热水坐浴(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避免炎症扩散。
其它
急性期绝对禁止性生活或体力活动。
长期留置导尿管所致者,应拔除导尿管,若必须保留导尿管也应更换尽可能细的导尿管,并及时清除尿道分泌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
适应证:感染所致者。
使用方法:开始可选择广谱抗生素,获得药敏结果后可根据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通常静脉用药。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消炎镇痛药
适应证:疼痛明显者。
使用方法:多口服给药。
注意事项:对胃黏膜有损伤,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抗生素治疗无效,怀疑有睾丸缺血时,应行附睾切开减压。
脓肿形成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如出现睾丸梗死,应行睾丸切除。
禁忌证
存在尚未纠正的凝血功能紊乱或出血倾向。
存在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麻醉者。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附睾炎大多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总体预后良好。
治疗不及时者可能会转为慢性附睾炎,甚至出现附睾脓肿、不育、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治疗困难,预后欠佳。
危害性
睾丸扭转和附睾炎症状类似,如果未能及时鉴别诊断,会造成睾丸坏死或萎缩。
急性炎症如发生脓毒血症,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可引起梗阻性无精症,导致不育。
部分可转为慢性附睾炎,可出现长期阴囊坠胀感、疼痛,甚至肿大的附睾永久不能恢复正常大小,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健康。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宜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饮食。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以上。
生活管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逐渐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但在完全好转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劳累。
有发热的可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注意避免冻伤)、温水擦浴等。
注意保证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注意保持会阴及肛周清洁。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需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复诊检查项目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阴囊彩超等。
预防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熬夜。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便后及时清洗,保持会阴及肛周清洁,性生活前后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提倡使用避孕套。
日常可适当多饮水,有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
控制血糖正常,注意保护阴囊,避免外伤。
使用胺碘酮等药物时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