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
概述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CHI)又称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等,是一种遗传异质性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为1/50000~1/30000,在近亲婚配的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约为1/2500。本病以胰岛素过量分泌或不受血糖调控和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为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严重和持续性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可应用外科治疗。预后与分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病因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迄今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GLUD1、GCK、UCP2、HADH、SLC16A1、ABCC8、KCNJ11、HNF4A、HNF1A、HK1、PGM1和PMM2等。最常见的致病病因是编码胰腺β细胞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敏感性K通道的基因(ABCC8和KCNJ11)突变,另有约半数患者迄今病因不明。
症状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从出生至成年早期均可发病,不同时期发病的症状也不同。
新生儿期通常表现为不耐受饥饿、巨大儿、摄食不良及持续性低血糖等,其中低血糖发作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嗜睡和易怒,还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迟发型患者可表现出出汗、苍白及心悸等低血糖反应。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
患者血糖<2.8mmol/L,严重者低于1mmol/L。
(2)血胰岛素测定
低血糖发作状态下,血胰岛素水平>2μU/ml;伴有胰岛β细胞瘤时,血清胰岛素与C肽浓度均升高;当出现反复低血糖伴有尿酮阴性时,应及时进行血胰岛素含量测定以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常规腹部影像学检查胰腺无异常发现。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18F-左旋多巴-PET/SCAN显像技术的应用可用于鉴别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为术前确认其胰腺组织学类型、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还有助于对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突变、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及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等类型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
当血糖<2.8mmol/L时,满足以下几点诊断标准:
1.高胰岛素血症(血浆胰岛素>2mU/L)。
2.低脂肪酸血症(血浆游离脂肪酸<1.5mmol/L)。
3.低酮血症(血浆β-羟丁酸<2mmol/L)。
4.1mg静脉胰高血糖素反应,血糖变化>1.67mmol/L(30mg/dl)。
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突变也可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应与外源性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应用、新生儿一过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糖原累积症及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等相鉴别,可通过血胰岛素测定、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1.对症治疗
病情初期,多数患者通过高速率葡萄糖持续输注以维持血糖稳定,必要时可加用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
2.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的药物主要有二氮嗪、生长抑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以及KATP通道的低分子校正剂等。
3.外科治疗
手术可用于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或无效的患者。由于手术容易造成胰腺分泌功能障碍,所以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预后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类型及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脑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糖尿病,少数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恢复正常。
预防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建议有家族史或致病基因携带者在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以明确病因及评估家庭成员患病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