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
概述
人体在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导致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肢体疼痛、心悸、头痛、眩晕等
因长时间潜水后上升过快等压力突然减少的情况所致
再加压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并辅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吸氧等对症治疗
定义
减压病是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停留一定时间后,在回到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气压降低幅度过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人体从高压环境突然减压以后,体内原来为溶解状态的氮气迅速变成气泡,气泡出现在血管内则造成栓塞,如积聚于血管外则产生压迫症状,引起组织缺氧和损伤。
减压病可以累及皮肤、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若能及时诊断,尽早加压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分类
临床上减压病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如下:
根据病理过程分类
急性减压病:高气压作业结束后36小时内发生的减压病,绝大多数1~2小时内即会出现症状。可以累及皮肤、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等多系统。
轻度表现为皮肤症状。
中度主要发生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关节痛。
重度为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障碍之一者。
慢性减压病:在急性减压病发生后,症状一直未消失者,可在长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均存在相关症状。如发生减压性骨坏死,主要病变在股骨、肱骨和胫骨。
根据病情轻重分类
可将减压病分为轻、重两型。
轻型(I型):约占总病例数的75%~90%,仅表现为肢体疼痛及皮肤症状。
重型(II型):约占总数的10%~25%,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等重要脏器。
发病情况
减压病是一种职业病,多见于潜水员、隧道工、沉箱工、飞行员、高气压舱内工作人员。
有文献报道,减压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0.01%~0.1%。
病因
致病原因
减压病是机体在某一气压环境下暴露一定时间后,由于减压不当,外界压力下降得太快、幅度太大,足以使机体组织内原来溶解的惰性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
飞机座舱封闭不良,或飞机上升速度过快或高度过高。
密闭飞行器座舱在高空中突然发生猛烈泄漏。
潜水作业(包括在干、湿式加压箱中的模拟潜水)时,潜水者通过潜水装置呼吸压缩气体,在相当深度逗留较长时间后,上升距离过大且过快。
高气压作业(包括沉箱、隧道等施工等)时,隧道、沉箱或加压舱人员吸入高气压的气体时间较长,脱离所处环境的速度过快。
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
深潜水时,为了克服氮麻醉作用而采用压缩混合气体(如氦-氧)呼吸装置,也有可能导致减压病。
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突然进入高原地区有可能患减压病。
高危因素
从事与气压变化相关的职业
从事潜水作业、高气压作业,如飞机驾驶、潜水等。
突然进入低气压环境(如高原地区)。
特别是在上述相关职业的人员在未遵守减压规定。
年龄:有研究指出,随着年纪增加,患减压病的风险也升高。
受伤病史:曾有关节或肢体损伤,较易加重减压病的发生。
环境温度:低温环境中更易造成减压病的发生。
身体型态:有较高比例的身体脂肪,会较易患上减压病。
运动:在飞上约6000米以上高空前、潜水前后曾经从事剧烈运动,有较高的患减压病风险。
饮用酒精:饮酒后从事会有减压的活动,有较高的风险患病。
症状
主要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发生在减压后1~2小时内,长者达6小时,甚至36小时。减压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
皮肤
瘙痒及丘疹,并有皮肤灼热。
缺血(皮肤呈苍白色)与静脉淤血(青紫色)共存,皮肤出现大理石斑纹。
大量气体在皮下组织聚积时,可形成皮下气肿
肌肉骨骼系统
约90%的病例出现肢体疼痛。
轻者有劳累后酸痛,重者可呈搏动、针刺或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痛。
患肢保持弯曲位,以求减轻疼痛,又称屈肢症或弯痛。
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部位不同,潜水作业者以上肢为多,沉箱作业者以下肢为多。
减压性骨坏死如累及骨关节面时,能引起明显疼痛和活动障碍。
神经系统
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偏瘫。
循环、呼吸系统
脉搏增快、黏膜发绀、心悸等,严重者并发低血容量休克
淋巴管受侵可产生局部水肿。
肺栓塞肺水肿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并发症
减压性骨坏死
减压时产生大量气泡可直接压迫骨骼内的血管,同时营养骨骼的血管内也有气栓与血栓,容易造成局部梗死,最终出现无菌性的缺血性骨坏死
发病与潜水员工龄、年龄、潜水深度、下水频度、水下劳动强度、水下停留时间、出水减压程序和多次患过急性减压病明显有关。
脊髓、脑血管损伤
大多损害在脊髓,因该处血流灌注较差,特别是供血较少的胸段。
脑部血管气泡栓塞时,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特殊感觉器官受累可产生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性耳聋复视、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等;耳气压伤时,患者会有双耳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其他
如腹腔的大网膜、肠系膜及胃血管中有气泡栓塞时,可引起腹痛、便血、恶心、呕吐或腹泻,甚至肠穿孔、肠梗阻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出现或怀疑出现减压病时,建议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第一时间于急诊科就诊,不可耽搁。
皮肤科
如果以皮肤瘙痒、灼热、红斑为主要症状,可于皮肤科就诊。
骨科
以骨骼、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于骨科就诊。
神经内科
如果以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可于神经内就诊。
呼吸科/胸外科
如果以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可于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持续时间等情况。
就医时应由亲友陪同,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过皮肤瘙痒、丘疹、大理石斑纹,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骨骼、肌肉疼痛?
是否有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是否出现过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偏瘫?
是否有脉搏增快、嘴唇等处黏膜青紫、心悸?
病史清单
既往从事何种工作?
是否从事潜水作业、高气压作业等工作,是否有突然从较深的水中快速上浮的过程?
发病前是否进入到高原地区?
发病前是否喝酒?
发病前是否有过剧烈活动?
是否对药物、食物过敏?
既往是否存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
影像学检查:头部CT、胸部CT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
降压药: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潜水作业。
沉箱作业。
特殊的高空飞行史。
在以上高危工作时未遵守减压规定。
临床表现
症状
皮肤瘙痒、灼热。
骨骼、肌肉疼痛,活动障碍。
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
体征
皮肤丘疹、大理石斑纹。
肌肉骨骼局部检查并无红肿和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验血液中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对诊治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血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等,用于判断患者病情及鉴别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多普勒气泡检测仪:能在症状未发生前就及时在心前区大血管内发现流动气泡,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减压性骨坏死影像学检查
X线: X线检查,但在8周后才能见到骨质的变化。
CT:骨骼改变包括骨端松质骨内“条带”状及“斑块”状硬化高密度影等。
磁共振:可看到很早期的变化,早期表现为边界不清,晚期T1WI及T2WI显示梗死区中央及边缘均为低信号。
99m锝骨扫描:在高压暴露后2周能见到“热点”,但假阳性较多。
鉴别诊断
一般外伤和炎症
相似点:均可有发热、大理石斑纹。
不同点:减压病有明确的减压史,一般外伤和炎症无减压病史。
肺气压伤
相似点:均可由周围环境压力变化引起,表现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不同点:肺气压伤多有机械通气史,查体及X线可见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及右心衰竭的表现。减压病则有潜水时突然上浮等减压史。
急性缺氧
相似点:均可发生在氧分压过低的地区(如高原地区),表现为头痛、眩晕。
不同点:急性缺氧如高原反应主要出现唇部青紫、呼吸急促、心悸等缺氧表现;减压病通常出现皮肤瘙痒、烧灼感、花斑等。如果出现脑缺氧,可以进行头部CT检查以确定原因,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可加以鉴别。
氧中毒
相似点:均有恶心、眩晕、头痛等。
不同点:氧中毒多有纯氧吸入、高压氧治疗的病史,最可能发生于ICU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点:均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
不同点:一氧化碳中毒有一氧化碳接触史,如家庭中煤炉取暖及煤气泄漏。
治疗
治疗目的:保护心、肺及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尽早送入加压舱,加压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
目前认为,加压治疗是减压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他还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般治疗
如有肌肉关节痛,在再加压后,可进行全身热水浴,并可用按摩及理疗等。
有气急者,须保持安静,适量吸氧。
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加压治疗时消耗的能量。
加压治疗
及时送入加压舱中再加压治疗减压病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使90%以上的急性减压病获得治愈。
加压治疗越早越好,以免时间过久招致组织严重损害而产生持久的后遗症。
加压治疗分为加压、高压下停留一定时间、减压三阶段。
患者出舱后,应在舱旁观察6~24小时,如症状复发,应立即再次加压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在减压病的治疗中,药物作为加压治疗的辅助疗法,一般应在减压病刚发病时就进行药物治疗。
血液扩容剂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和生理盐水。
主要作用为可使血液扩容。
同时还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少血小板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凝,改善症状和体征。
乙醇
乙醇是有效的消泡剂,还能避免血管中的血小板黏附到气泡壁上,使血小板数明显上升。
在无法进行加压舱加压治疗的情况下,可在潜水员出水后,迅速喝50度白酒75~150克治疗急性减压病,这种做法更易操作,也更有实际意义。
小剂量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作用。
应用抗血小板药如替罗非班等可防止血栓形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
缓解脑和脊髓水肿。
氟碳乳
有研究认为,静脉注射氟碳乳剂对减压病有防治作用。
有研究显示,氟碳乳可降低减压病的总体病死率。
其他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减压性骨坏死者,可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替代疗法
如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血流透析)和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等,主要用于治疗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
治愈情况
若能及时诊断,尽早给予高压氧舱内再加压治疗,减压病预后一般良好。
发病2小时内行加压治疗者,治愈率可达98%~100%。
若治疗不及时易形成不良后果或后遗症,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危害性
部分急性减压病发生后,由于体内组织已出现器质性变化,虽经加压及其他治疗均已不能使其恢复,仍残留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见于神经系统及骨关节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如运动受限、大小便失禁、截瘫。
治疗不及时者可造成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潜水、沉箱作业前不饮酒、少饮水。
潜水、沉箱作业后可饮热茶。
平时每日应保证充足热量,一般每日约3600~4000千卡热量,可食用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并适当增加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
生活管理
潜水、沉箱工作前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潜水、沉箱工作后应立即脱下潮湿的工作服,洗热水浴,在温暖的室内休息半小时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多余的氮加速排出。
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治疗后按时复诊,复查骨骼X线、CT等。
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有皮肤瘙痒、肢体骨肉疼痛、发绀、头晕、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随诊复查
由于减压性骨坏死症状出现较晚,可在停止潜水作业2年后才在X线上出现阴影,因此,脱离高气压作业者进行健康检查的期限应延长至3年。
相关从业工人在就业后应定期行体格检查,如四肢大关节和肱、股及胫骨的X线摄片。
发生减压病后,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康复情况,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治疗。
预防
技术革新
采用管柱钻孔法及沉井代替沉箱,使工人在常压下工作,从根本上消灭减压病。
氮氧潜水可缩短减压时间,有利于预防减压病。
严格遵守减压规则
潜水作业现场必须预置加压舱。
严格遵守减压规则,潜水作业时严禁快速上浮。
规范培训,让从业人员认识其作业规程标准化的重要性,重视水中上升的程序。
健康监护
凡患有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疾病,均不宜从事高压环境工作。
重病后、体力衰弱者、远期骨折者、嗜酒者及肥胖者均为就业禁忌。
对潜水员尤其新潜水员,要进行医学防治知识教育,使潜水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有研究表明结合运动的氧气预呼吸对减压病有预防作用。
有研究认为,暴露于低压环境前吸纯氧,可降低减压病风险。
从事高气压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体育锻炼,以适应高气压环境下的作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