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概述
因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多样,包括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等
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及手术治疗
缺乏客观诊断指标,常需要做排除性诊断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什么?
定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出现颈椎稳定性下降、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等病变。
以上病变可以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交感神经症状。
发病情况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发病率约 3.8%~17.6%,大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 10%~2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会出现头晕恶心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
本病症状多种多样,且往往与颈部活动、劳累有关,与颈椎结构病变对交感神经纤维的压迫或刺激有关。
本病常见症状可累及头面部、眼部、心血管系统、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其中头晕属于头面部症状,恶心属于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头痛、眼部胀痛、心慌、胃痛、尿频等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什么有效的检查方法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对于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患者可以结合X线检查与颈硬膜外封闭效果综合判断。
当患者X线颈椎动力位摄片结果显示有颈椎不稳时,用0.5%普鲁卡因5~8毫升对患者进行颈硬膜外封闭,如原有症状快速缓解,可判断患者很可能患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反之则可能性较小。
有不吃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方法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牵引、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休息及佩戴颈托有助于保持颈椎稳定。颈椎牵引可以放松肌肉、减轻压力。低频电疗、超短波疗法等物理治疗也可放松肌肉、减轻神经受压。
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选择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以做颈部按摩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可以由医生操作进行颈部按摩。
轻柔、得当的按摩治疗可以减轻颈肩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曲度,减少神经受压,改善患者症状。
但如果患者存在颈椎不稳、椎管严重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或者按摩手法过于暴力可能会加重颈椎旁神经血管病变或造成脊髓损伤,产生严重后果。
病因
致病原因
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各个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是否发病还与颈椎管矢状径狭窄程度有关。颈椎管矢状径可影响本病发生与发展,并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部分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
部分人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受到自身颈椎管矢状狭窄影响,椎管内的代偿间隙小。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慢性损伤容易被忽视,但其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不当的工作、生活姿势
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
因职业需要,这类人群常需要伏案工作,长期处于屈颈状态,椎间盘压力高出正常体位所受压力的一倍以上,其退变进程大大加快。
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都会加重颈椎的负荷,导致颈椎劳损,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具体如下。
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
颈椎连续十次以上全方位大幅度的运动。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椎体融合、棘突畸形、寰椎发育不良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可使颈椎的应力发生改变,与本病发生有一定联系。
诱发因素
颈部创伤:如果遭受突然撞击的外伤,如乘车时没有系好安全带,急刹车时因为颈部肌肉松弛导致损伤。
颈部受凉:如夏季空调冷风直吹颈部,导致颈椎受凉,也容易诱发本病。
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引起的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症状多种多样,且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主要症状
头晕或眩晕,特别在头转动时加重,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头痛,以枕部疼痛、偏头痛为主。
面部会出现发热、发麻和肿胀等症状。
颈部可有疼痛和僵硬。
眼部可出现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或者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畏光、流泪等。
耳部出现耳鸣、耳堵、听力下降。
鼻部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嗅觉过敏。
咽喉部出现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说话时发音不清。
有时可出现味觉改变。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嗳气。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
胸闷、心前区(胸部)疼痛。
血压升高或降低。
其他症状
多汗或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肢体发凉怕冷,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情绪激动、烦躁易怒等。
睡眠质量差,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有些还会伴有尿频、尿急或排尿不畅等泌尿系统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出现颈部僵硬或疼痛,无论是否存在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心悸、胸闷等异常症状,都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临床症状较多者,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发作频率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颈肩部是否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有过头晕、头痛吗?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视力、听力有明显下降吗?
有没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病史清单
颈部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有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肌肉松弛药(口服):氯唑沙宗、替扎尼定、氟吡汀
营养神经药物(口服):维生素B12、甲钴胺
诊断
疾病诊断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多、体征少,目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医生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在排除其他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后,才能明确诊断。
病史
有枕过高的枕头等不良睡眠习惯。
工作、生活姿势不当,如保洁、刺绣工人、打字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办公室白领、老师等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
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
有颈部外伤史。
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临床表现
症状: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体征:是指病人自己发现的或医生检查发现的体格上的异常现象。本病多无异常体征,部分可有颈部压痛、膝反射亢进,有时可出现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病变,一般常规进行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就是在颈椎尽量向后伸展或者向前屈曲时拍X线侧位片)X线检查。
正侧位X线检查可了解颈椎情况,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否消失或反张、是否存在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和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颈椎的动力位X线检查,可用于了解颈椎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X线检查中可出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征象。
CT检查
CT检查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可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手术前进行MRI检查,结合X线和CT检查,可以确定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切除范围。
其他检查
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适用于临床表现不明显,且结合影像学检查难以诊断者。如果进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需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以及多种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其他类型的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可有枕部及颈肩部疼痛,头颈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多无上肢症状;X线检查可见颈椎序列改变及退行性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受累神经根支配的区域相一致,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MRI检查提示有明显的神经根受压。
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以下疾病都可有类似的眩晕、耳鸣、心悸等表现,需要予以鉴别。
耳源性眩晕:主要为梅尼埃病(以眩晕、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并有发作性及复发性的特征),眩晕发作多与情绪变化有关,发作与颈部活动无关,神经系统无异常。
头部外伤所致眩晕:常伴有大脑皮层功能障碍及头痛等症状。
神经症性眩晕:常有多样临床表现,但检查时却无明显客观体征,其发作也无一定规律性,易受情绪影响。
其他: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悸等类似表现,但无异常影像学改变。
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人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选择。一般病情轻者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方面。非手术治疗又包括牵引、制动、理疗、家庭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等。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异常的病理解剖状态,停止或减缓疾病进展,有利于创伤的恢复及病变的康复,预防复发。
早期、症状比较轻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身体状况差,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也需要进行非手术治疗。
牵引
牵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效果极佳。
牵引可调整和恢复颈椎管内外平衡,缓解对颈部交感神经纤维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症状,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
牵引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制动
制动是指通过石膏、支具(如颈托)等方法,使颈椎获得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制动可使局部肌肉松弛,缓解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减轻局部的水肿及炎症反应;维持颈椎的正常体位,减慢退变;避免进一步损伤;还可辅助手术治疗,利于术后康复。
理疗
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神经及软组织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延缓或减轻椎体及关节囊或韧带的钙化或骨化过程。
常用的理疗方法有低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功能性电刺激法等。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是正规治疗的基础,集康复、预防于一体,方法也较多,主要内容包括纠正和改善睡眠及工作中的不良体位等。
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
由于每个人有将近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若睡眠姿势不当,容易引起或加剧症状。
睡眠状态应包括枕头的高低和软硬、睡眠体位及床铺选择等。
理想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使整个脊柱处于自然曲度,髋、膝关节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根据不同习惯,睡眠时可采用仰卧和侧卧,但不宜俯卧。
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
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内所承受的压力及对颈背部肌纤维组织的张应力较自然仰伸位为高。
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不良体位有电脑操作员、打字员、绣花工、会计等长时间低头动作,交警的转头动作、流水线装配工的低头转颈动作等。
有效的措施并不是消极地调换工作,而是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大约间隔一小时应活动颈椎、放松颈部。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是对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游泳是较好的锻炼方法。
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
症状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不应增加运动刺激。
适当进行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手指交叉放在脑后,头向后仰,增加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的不稳定。
运动疗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疼痛严重,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应注意部分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会有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的不良反应。
胃部溃疡、出血者,应尽量避免服用这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无效的中度或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等。
营养神经药
有营养神经,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营养神经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等。
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1个月后,如果疗效不佳,则不必继续服用。
部分病人在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后,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如果较严重,应立即停药。
肌肉松弛药
如伴有肌肉痉挛,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来缓解症状。
抗抑郁药
可作用于中枢系统,对慢性疼痛有缓解作用,还可促进睡眠。
适用于抑郁者,对非抑郁者疗效不明显。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活血通络类中成药、神经营养药可用于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
针灸主要对颈部穴位进行针刺、艾灸,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与推拿
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轻手法的按摩推拿不但可以改善肌肉、血管的功能,还可以减少局部神经或软组织粘连和肌痉挛,缓解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从而减轻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暴力按摩推拿可能会加重症状,应注意避免。
这种疗法不适用于椎管严重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人。
其他治疗
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可直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并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达到改善交感神经紊乱症状的治疗效果。
颈椎硬膜外封闭治疗:类似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硬膜外给药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注射部位的颈交感干,达到迅速消除症状的目的。
心理治疗:部分病人因疾病状况一直不好转、影响正常生活而焦虑、抑郁,需要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状态,可以增强病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1年以上无效、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的椎间盘退变,尤其是合并颈椎不稳或脊髓压迫明显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稳定颈椎,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
国内外对因单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目前报道的案例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不要沾水,如果伤口渗液较多,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颈部制动:术后一般卧床1~3天,可以配戴颈托等限制颈部活动,翻身时注意保持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动。
皮肤护理:配戴颈托时,可以在颈托与皮肤之间夹垫棉垫,防止颈托边缘摩擦颈部导致皮肤擦伤。
合理用药:对于疼痛难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
康复锻炼:手术1~3天后即可下床活动,在他人的陪护下,可以进行上肢和手部小关节的活动,同时开始进行颈项部的肌肉锻炼。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获得痊愈,或者症状得以缓解。
少数合并颈椎不稳或严重脊髓压迫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头晕、头痛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累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肢体等,导致全身多系统症状并存,对身心造成双重困扰。
日常
日常生活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调节、运动调节等多个方面。
生活调节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及睡姿。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时,每隔1小时要稍微活动一下。
饮食上,可多补充钙、铁等营养物质,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
运动调节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注重运动后颈椎部位的拉伸。
养成做颈椎保健操的好习惯。
可学习中医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也可用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可适当参加游泳、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日常监测
持续型疼痛,经休息和非手术治疗后仍不缓解或加重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
家人应给予关怀、鼓励,提醒伏案工作者注意休息。
病人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肩颈部锻炼,避免可能引发本病的一切因素。
预防
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基本属于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交感神经型型颈椎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
纠正不良习惯
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屏幕保持持平或略微仰视5°~10°,避免长时间低头。
日常看书、看手机和工作时,每1~2小时后休息5分钟,活动肩颈,改变体位,消除疲劳后再继续工作。
改变不良的睡姿,可借助专门的睡眠抱枕。睡觉时注意枕头高度,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厘米最好,高度应与肩宽相同,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最好。
加强锻炼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
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比如打太极、散步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还可学习抗阻运动,每天2~4组,每组5~10次,每次坚持5秒。
养成做颈部放松操的好习惯。
保护颈部
避免颈部受凉、受潮,避免夏季空调直吹、注意颈部保暖,不用冷水冲洗颈部等。
避免做容易发生冲撞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和颈部保护措施,以防引起颈部外伤。
其他
饮食均衡,营养全面,尤其注意补钙。
如果已经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要积极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颈椎健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