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细胞瘤
概述
是睾丸癌中的主要类型,但也可发生于胸部、腹腔、头部等其他部位
多表现为一侧睾丸结节或无痛性肿胀等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手术、放疗等
有睾丸癌家族史、睾丸发育异常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高
定义
精原细胞瘤(seminoma)是指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为睾丸常见的肿瘤,也是睾丸癌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精原细胞瘤大多发生于睾丸,也可发生于纵隔、腹膜后、骶尾区、松果体等部位。
纵隔是精原细胞瘤最常见的性腺外部位之一,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占纵隔肿瘤的1%~4%。
纵隔位于人体胸腔,是胸骨、胸椎、两侧纵隔胸膜和膈肌之间围成的间隙,内有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等器官。
睾丸癌中,生殖细胞肿瘤占95%,其中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占比相当。
精原细胞瘤更多表现为局部病变,生长相对缓慢,自然病程较长,对放化疗敏感,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发生转移者预后较差。
本文主要围绕睾丸精原细胞瘤和纵隔精原细胞瘤进行阐述。
分型
除了按照发生部位分为睾丸精原细胞瘤和纵隔精原细胞瘤等,按照组织学类型,精原细胞瘤可分为以下3个亚型。不同分型的恶性度、治疗和预后均有差异。
典型精原细胞瘤
约占80%,生长较慢,经过治疗后预后较好。
未分化精原细胞瘤
约占10%,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比典型精原细胞瘤差。
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瘤
约占10%,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发病情况
精原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肿瘤,高发年龄为31~40岁。
我国精原细胞瘤发病率为1/10万,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占比2%~3%,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比3%~9%。
纵隔精原细胞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男性人群,发病率低,较罕见。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表明:
1994~1998年间,美国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总发病率比1973~1978年间升高了44%,从3.35/10万人升高至4.84/10万人。
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升高了62%,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升高了24%。
病因
目前病因不明,但可能与某些生殖细胞良性肿瘤、遗传病、发育异常、家族史等有关。
致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高危因素
目前认为有以下因素的人群,患精原细胞瘤风险较高,可称为高危因素。
基础疾病
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一些成人在发生精原细胞瘤之前,会出现一种癌前病变,即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旧称未分类的睾丸曲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变。
这种异常可见于0.4%~1.1%因不育而行睾丸活检的男性,但在一般人群中较少见。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
存在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男性有发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风险。
遗传性疾病
如Peutz-Jeghers综合征、Carney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能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发育异常
隐睾
存在隐睾的男性精原细胞瘤风险升高。隐睾是一种睾丸没有下降到正常阴囊位置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在睾囊内摸不到睾丸。
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史的男性,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升高。
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家族有睾丸癌者的人群患本病风险较高。
睾丸癌患者的同胞兄弟和儿子发生该病的相对危险度是一般人群的6~10倍。
其他
艾滋病毒(HIV)感染
研究发现HIV感染者与HIV阴性者相比,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轻度增加。
睾丸微结石
与精原细胞瘤的相关性存在争议,部分原因是在接受睾丸症状评估的患者中,极易发现睾丸微结石。
子宫内雌激素的作用
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宫内暴露于较多的雌激素化合物会增加精原细胞瘤的风险。
饮食
病例对照研究提示,本病发病风险与全脂和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及乳制品的摄入量高有轻度关联。
精原细胞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精原细胞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睾丸发育不全及隐睾、家族遗传、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外伤、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化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
1.睾丸发育不全及隐睾。先天性睾丸功能发育不全,或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过多,睾丸萎缩而生精困难,都可能恶变为精原细胞瘤。
2.家族遗传。患者若有肿瘤病家族史,精原细胞瘤发病几率较之常人有明显增加。
3.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属于一种性染色体畸变遗传病,患者会出现乳房增长、睾丸小而无精、促性腺激素增高等,也可能引起精原细胞瘤。
4.外伤。睾丸受到严重外伤后,可能会出现组织萎缩,从而引发精原细胞瘤。
5.感染。麻疹、天花及其他细菌性炎症,均可导致睾丸细胞变形,从而引发精原细胞瘤。
6.不良生活习惯。患者长期吸烟酗酒、饮食高脂化、缺乏运动、久坐等,可能诱发精原细胞瘤。
7.化学致癌物质。患者经常接触苯、汞等化学致癌物,也可能诱发精原细胞瘤。
患者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症状
主要是一侧睾丸出现结节或无痛性肿胀
主要症状
睾丸精原细胞瘤
结节
通常表现为一侧睾丸出现结节或无痛性肿胀,可由患者自己或其性伴侣偶然发现。
病情进展可出现睾丸肿大和疼痛。
疼痛
大约30%~40%的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腹部、肛周区或阴囊有钝痛或沉重感。
约10%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急性疼痛。
纵隔精原细胞瘤
纵隔精原细胞瘤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增大到20厘米左右时可出现临床症状。
胸骨后压迫感
早期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感和钝性胸痛等局部非特异性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上腔静脉综合征
患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进而发展为缺氧和颅内压增高,需要紧急处理。
其他症状
部分精原细胞瘤患者的首发表现由转移性疾病引起。症状因转移部位的不同而异:
脑转移
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肺转移
表现为咯血呛咳、胸痛等。
腹膜转移
可压迫神经引起腰背疼痛。
骨转移
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可有颈部肿块。
十二指肠后转移
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或胃肠道出血症状。
就医
男性出现睾丸肿块,建议去泌尿外科或男科就医。
出现胸骨后压迫感、呼吸困难等,建议去胸外科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男性睾丸出现肿块并伴有下坠感、腹股沟隐痛时,建议前往泌尿外科或男科就医。
胸外科
当出现胸骨后压迫感、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建议前往胸外科就诊。
儿科
儿童若有上述表现,也可前往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就诊时,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请选择方便穿脱的衣服,以便于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记录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建议有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期是否有一侧睾丸持续增大、肿胀?
是否有下腹部、肛周区或阴囊钝痛或沉重感?
是否自觉胸骨后压迫感或钝性胸痛?
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
最近有没有发现颈部和颜面部肿胀?
病史清单
是否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Peutz-Jeghers综合征、Carney综合征等疾病?
是否有隐睾尿道下裂等发育异常?
家族中是否有睾丸癌等恶性肿瘤患者?
是否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输血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专科检查:肿瘤标志物
诊断
精原细胞瘤初步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有以下病史,但有以下病史并非都会患精原细胞瘤:
患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Peutz-Jeghers综合征、Carney综合征等疾病。
隐睾尿道下裂等发育异常。
睾丸癌家族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有睾丸结节、肿胀,腹部、肛周区或阴囊有钝痛或沉重感,或者有胸骨后压迫感、呼吸困难、咳嗽、颈部和颜面部肿胀等表现。
体征
可触及患侧睾丸肿大、质韧、弹性消失、有沉重感。
透光试验:用手电筒照射阴囊一侧,从另一侧观察是否透光,结果通常为阴性且无压痛。
局部及远处淋巴结可能出现肿大。
视诊可见面颈、上肢和胸部淤血、水肿。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纵隔精原细胞瘤可能分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肿瘤标志物
尽管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精原细胞瘤的初始诊断和预测预后,但其主要作用是在初始治疗后对病情的后续随访。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双侧阴囊超声区分内在与外在睾丸病灶的准确度较高,可检测出直径小至1~2毫米的睾丸内病变。在有睾丸肿块的患者中,是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下可见睾丸增大,回声增强但不均,血流信号强。
不仅可以看出肿瘤的位置,还可以探测腹膜后转移情况、肾区有无转移性淋巴结,或有无其他脏器转移,可帮助评估肿瘤分期和疗效观察。
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纵隔肿瘤的早期和初步诊断。可以通过胸部增强 CT 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确定肿瘤来源和位置。
CT检查
可清楚显示肿瘤有无周围组织的侵犯及远处转移,可用来观察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
胸部CT扫描可作为纵隔精原细胞瘤首先推荐的检查方式,通过检查能够区分实性和囊性肿块。
胸部增强CT扫描可以进一步评估确定肿瘤来源和位置。
磁共振(MRI)检查
怀疑脑转移时可行脑部MRI。
可用于显示纵隔精原细胞瘤的精确位置及对胸膜等邻近组织的侵袭情况。
PET-CT检查
PET-CT扫描不仅可进一步评估确定肿瘤来源和位置,为纵隔肿瘤良恶性判断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评估患者对治疗特别是化疗的反应情况。
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纵隔精原细胞瘤诊断的“金标准”。
核心针活检是目前推荐首选的组织取样技术,对于核心针活检不能提供需要样本的患者,可以通过前纵隔切开术进行手术活检;但由于细针穿刺取样技术获得的样本量少,不能满足组织诊断需求,不作为常规推荐。
分期
纵隔精原细胞瘤的分期
可根据肿瘤是否完整,具体位置,有无转移等情况进行分期。
Ⅰ期:肿瘤边界完整,有或不与心包或胸膜粘连,显微镜下未侵犯邻近组织。
Ⅱ期:肿瘤局限于纵隔,在肉眼和/或显微镜下浸润到邻近组织,包括胸膜、心包或大血管。
Ⅲ期:肿瘤伴有转移。
ⅢA期:胸内转移。
ⅢB期:胸外转移。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分期
目前睾丸精原细胞瘤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的2017年第8版TNM分期法,其中T为原发肿瘤情况,N为淋巴结情况,M为远处转移情况。
T:原发肿瘤
Tis:曲细精管内的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T1:肿瘤局限于睾丸,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T1a:肿瘤最大径<3厘米;
T1b:肿瘤最大径≥3厘米。
T2:肿瘤侵犯附睾,并伴有血管、淋巴管、软组织浸润,或肿瘤侵犯精索血管、淋巴管,但并无实质浸润。
T3:肿瘤侵犯精索,伴或不伴血管、淋巴管浸润。
T4:肿瘤侵犯阴囊,伴或不伴血管、淋巴管浸润。
N: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2厘米。
N2:有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2厘米且≤5厘米。
N3: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5厘米。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a:有区域淋巴结外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
M1b:有其他部位的转移。
【特别提醒】精原细胞瘤的总体分期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乳酸脱氢酶、β-hCG等),具体分期建议详细咨询就诊医师。
鉴别诊断
精原细胞瘤需要与睾丸扭转附睾炎鞘膜积液纵隔畸胎瘤等疾病相鉴别。
睾丸扭转
相似点:均可出现睾丸肿胀。
不同点:睾丸扭转一般疼痛剧烈,且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通过临床表现即可鉴别。
附睾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睾丸肿胀。
不同点:附睾炎还会伴随发热,阴囊发红、发热、触痛以及质地变硬等症状。通过临床表现即可鉴别。
鞘膜积液
相似点:均可有睾丸肿胀、阴囊下坠等表现。
不同点:可通过透光试验和影像学检查鉴别。
纵隔畸胎瘤
相似点:均可有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表现。
不同点: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CT检查特征性表现是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含有钙化的实体结节,或肿块合并液体部分。
治疗
治疗目的:早期力争治愈,中晚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治疗原则:采用个体化和综合性治疗的原则。综合考虑肿瘤细胞分期和患者具体情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睾丸精原细胞瘤
Ⅰ期精原细胞瘤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大约80%的精原细胞瘤患者就诊时为Ⅰ期,所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措施,且通常可治愈Ⅰ期精原细胞瘤。
可通过切除癌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睾丸双侧切除会影响生育和性功能,需要谨慎。
除常规进行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外,还须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主动监测
因Ⅰ期精原细胞瘤处于疾病早期,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所以术后治疗更倾向于进行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监测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
辅助化疗
对于拒绝接受主动监测的患者,可以选择化疗,因为其远期毒性风险比辅助放疗低。应注意,虽然辅助治疗可降低其复发风险,但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治疗方案:可使用卡铂单药治疗方案而非以顺铂为基础的多药治疗方案。这样可进一步降低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化疗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辅助放疗
对于不适合主动监测并且拒绝化疗的患者,可给予辅助放疗。
建议总剂量20Gy,分10次照射。推荐的放疗区域为主动脉旁淋巴结。
注意:对于所有诊断为精原细胞瘤的患者而言,如果希望保存生育力,则应在开始治疗前冷冻保存精液。
Ⅱ期精原细胞瘤
ⅡA期:对于ⅡA期肿瘤患者,即受累淋巴结直径≤2厘米,建议给予放疗而非化疗;但也可采用基于顺铂的联合化疗。
ⅡB期或ⅡC期:对于更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即受累淋巴结的直径>2厘米,推荐采用基于顺铂的化疗。
Ⅲ期精原细胞瘤
Ⅲ期精原细胞瘤属于疾病晚期,治疗主要为化疗,常用药物有顺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环磷酰胺等。
纵隔精原细胞瘤
在大多数情况下,化疗和放疗是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多应用于放疗或化疗不佳的肿瘤患者。近年来,手术治疗也成为无症状、可切除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
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联合化疗是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一线化疗方案。
如果患者患有肺部基础疾病,应避免使用博来霉素,可将异环磷酰胺加入顺铂、依托泊苷的方案中,持续3~4个周期。
化疗时应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以监测化疗的反应效果。
手术治疗
对于巨大的纵隔精原细胞瘤,在早期化疗的基础上,影像学评估结果支持完整切除的瘤体,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多纵隔精原细胞瘤发生在前纵隔,因此,经常使用正中胸骨切开术。
胸骨切开术、开胸术、电视辅助的胸腔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等技术可用于切除前纵隔和后纵隔精原细胞瘤。
放射治疗
放疗对纵隔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但其在胸部放射时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心脏/肺不良事件增加、继发性恶性肿瘤,以及由于纵隔放射引起的其他相关毒性。
精原细胞瘤无扩散需要化疗吗
精原细胞瘤无扩散属I期,一般为肿瘤局限在阴囊内,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化疗。
若精原细胞瘤患者,其肿瘤>4 cm 或肿瘤侵犯睾丸血管网,则为高危患者,可能需要化疗。其它情况下,为了谨防精原细胞瘤的扩散,也需要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清除癌细胞的效果,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
但因为精原细胞瘤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虽然本身是属于恶性肿瘤,但是恶性程度较低,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临床上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顺铂、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等药物作为化疗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在化疗后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者是脱发等不良反应,故家人们需要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给病人足够的安全感。
建议病人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若有任何异常,应立刻就医。
精原细胞瘤卡铂和顺铂哪个效果好
精原细胞瘤化疗的标准方案为顺铂,目前临床上没有关于卡铂和顺铂用药对比研究,无法确定哪个效果更好,化疗时应注意对症处理。
精原细胞瘤可以根据分期进行化疗,在临床指南推荐中的方式,是含有顺铂的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顺铂的用药剂量。
卡铂和顺铂都属于铂类的药物,二者之间的抗肿瘤谱不同,无交叉耐药,在使用顺铂无效,或者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更换卡铂。
应用顺铂最明显的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油、食欲不振等,在用药同时应注意水化、利尿、止吐处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因此,无法单纯的说用卡铂好,还是顺铂好,在化疗后应进行复查,评价治疗的效果。
精原细胞瘤放疗一般照射哪里
精原细胞瘤的放疗,应根据精原细胞瘤不同的分期选择不同的照射部位。
Ⅰ期患者最经典的照射范围为腹主动脉旁加上同侧髂淋巴结区;ⅡA期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5 cm) 照射范围包括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淋巴结区域;ⅡB期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5 cm) 的推荐 照射野范围除了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淋巴结区域外, 还应包含转移淋巴结周围1.5~2.0 cm边界,如浅淋巴结。
1.腹膜后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一般位于腰以及脊柱两侧。精原细胞瘤严重后,可能会经腹膜淋巴结转移,从而导致腹膜淋巴结肿大。
2.双侧腹股沟淋巴结:主要位于腹股沟的管外环前方,当精原细胞瘤经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之后,会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通过放疗能够缩小肿瘤。
3.浅淋巴结:也就是指身体比较浅的淋巴结,例如颈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等,经局部转移后可进行放疗抑制癌细胞增长,缩小肿物。
精原细胞瘤放疗可以照射以上几个部位,但具体要根据精原细胞瘤的分期来进行,具体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后
睾丸精原细胞瘤和纵隔精原细胞瘤整体生存率均较好。
治愈情况
睾丸精原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恶性度相对低且预后较好的肿瘤,手术外加辅助放化疗可以让大部分患者取得较高的生存率,其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纵隔精原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生存率较好,其总体5年生存率为87.5%,10年生存率为75%~100%。
【特别提醒】
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5年后复发概率很低,一般可视作临床治愈。
5年生存率等统计学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
患者的生存期需要结合其发病时的分期、身体状况、是否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和规律的复查等因素综合分析,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精原细胞瘤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典型精原细胞瘤相比未分化精原细胞瘤预后更好。
临床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相比于睾丸精原细胞瘤,性腺外精原细胞瘤预后较差。
年龄>40岁患者的预后较差。
临床评估需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日常
以下给精原细胞瘤患者的日常和预防建议,普通人群也可以参考。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促进恢复。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
应避免吃生冷、刺激、腌制、油煎、油炸食物。
生活管理
避免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日常生活中需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免疫力低下。
保持健康的体重,适当活动,如慢走、太极拳、气功、呼吸操等。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学会向朋友和家人倾诉,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疾病,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
患者要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家人给予患者充分的陪伴,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安慰患者,帮助其渡过难关。
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应注意观察身体表现,若出现睾丸结节、肿胀,下腹部、肛周区或阴囊有钝痛或沉重感,胸骨后压迫感、呼吸困难、咳嗽、颈部和颜面部肿胀等症状,或上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诊。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4个月,所以睾丸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2年内,一般每年复查2~3次。发现有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纵隔精原细胞瘤在术后2年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乳酸脱氢酶,胸部、腹部和盆腔CT检查,MRI,胸部X线检查等。
预防
目前尚没有精原细胞瘤的权威预防策略。以下措施虽不能完全阻止疾病发生,但可能有助于降低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
患有原位生殖细胞肿瘤、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
患有Peutz-Jeghers综合征、Carney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隐睾尿道下裂等发育异常及有睾丸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注意定期体检,做到对精原细胞瘤的早诊断、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