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瘤
概述
颈动脉瘤是指发生于颈动脉各段及其分支的膨大扩张
可出现颈部搏动性肿块、脑缺血症状及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手术、感染等引起
主要选择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当各种原因引起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管壁损伤、变薄,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动脉壁可逐渐膨大扩张形成颈动脉瘤。
可表现为囊形、梭形和混合形,以囊形最为常见。
分类
根据颈动脉瘤发生部位
颈总动脉瘤:多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分叉处,由颈动脉硬化所致。
颈外动脉瘤:较少见。
颈内动脉瘤。
根据病理特点分类
真性动脉瘤
多由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瘤扩张膨大,外观多呈梭形。
病变常累及动脉壁全层,长短不一,瘤壁厚薄不均匀。
假性动脉瘤
多由创伤引起,是瘤壁全层破裂形成的。
所破坏的瘤壁由动脉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修复而成。
瘤内容物为血凝块及机化物,瘤体呈囊状,与动脉相通,瘤颈部较狭小。
夹层动脉瘤
主要是动脉壁中层发生坏死性病变。
当内膜破裂时,在动脉压的作用下,血流在中层形成血肿,并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
发病情况
颈动脉瘤比较少见,占所有动脉瘤 1%以下,占外周动脉瘤的4%。
病因
致病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可引起真性颈动脉瘤。
创伤及颈动脉手术史:颈部过度伸展和旋转、颈部过度屈曲和口腔外伤引起颈动脉钝性损伤,以及颈动脉穿透性损伤如枪伤、刺伤或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等均可导致颈动脉瘤的形成。
感染:颈动脉壁的原发感染(如细菌感染、梅毒等)、颈动脉术后的继发感染可导致动脉瘤。
症状
主要症状
不同部位的颈动脉瘤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颈部肿块
位于下颌角下方。
肿块有明显的搏动。
但少数肿块因瘤腔内被分层的血栓堵塞,搏动减弱或消失。
脑缺血症状
动脉瘤瘤体内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梗死:
头痛、眩晕。
耳鸣、失明。
失语、记忆力下降。
偏瘫等。
压迫症状
疼痛,如颈部疼痛、眶后疼痛和头痛等。
此外还会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如:
压迫咽部肌肉可导致吞咽困难。
压迫舌咽神经可引起耳痛。
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导致Horner’s综合征(上睑下垂、瞳孔缩小、无汗等症状)。
压迫舌下神经可导致伸舌偏斜和功能减退。
压迫迷走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
并发症
颈部感染、蜂窝织炎
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发热、吞咽困难。
破裂出血
较为罕见。
颈动脉瘤破裂出现血肿,可压迫气道,危及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血管外科
若出现颈部肿块、脑缺血症状(头痛、眩晕、失语、耳鸣、失明、偏瘫等)、压迫症状(颈部疼痛、吞咽困难、耳痛等)等症状时,或体检时发现颈动脉瘤时,建议及时就诊血管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需充足睡眠,放松心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颈部肿块?
是否有脑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记忆力下降、偏瘫等?
是否有颈部疼痛、眶后疼痛和头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近期全身或头颈部是否有感染?
近期头颈部是否受过外伤及接受过手术?
近期头颈部是否接受过放疗?
是否长期吸烟?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颈部彩超、颈部CT或MRI、颈动脉造影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头颈部外伤及手术史、放疗史,全身及局部感染史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颈部肿块。
头痛、眩晕、耳鸣、记忆力下降、偏瘫等脑缺血症状。
头痛、咽喉疼痛、声嘶、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体征
颈部肿块触诊可有搏动感。
影像学检查
颈部彩超
为首选检查,可了解肿块的大小及血流情况,辅助诊断颈动脉瘤。
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的优势,用于初筛。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
颈部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可清楚显示颈部解剖结构,提供颈部不同平面的图像,有利于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磁共振检查需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戒指、耳环等。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夹等禁用。
颈动脉造影
可明确颈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性质、侧支循环情况及受累颅内动脉情况。
对颈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为创伤性检查,可能会引起局部血肿、动脉壁分离、假性动脉瘤或动脉出血、血栓形成、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
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
相似点:均可引起颈部搏动性肿块。
不同点:颈动脉体瘤为实质性肿块,膨胀性搏动不明显,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总动脉后不缩小,只在水平方向移动,不能在颈动脉纵轴方向移动,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高度迂曲的颈动脉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颈部搏动性肿块。
不同点:高度迂曲的颈动脉形成的颈部搏动性肿块,搏动方向与动脉长轴平行,颈动脉瘤搏动方向与动脉长轴垂直,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其它原因导致的颈部肿块
相似点:都为颈部肿块。
治疗
治疗目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一经确诊,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师,可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小的颈动脉瘤(<2cm)可随访观察。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颈动脉瘤切除并血管重建术。
禁忌证: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颅内供血不足。
手术原则:恢复脑部供血和减少脑部并发症。
颈动脉结扎:只用于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主要用于控制出血。
颈动脉瘤切除重建:切除动脉瘤并应用自体静脉材料或人工血管重建颈动脉。适用于颈内动脉远端可以显露者。
术后并发症:颅神经损伤、脑卒中(围术期和迟发性)、移植物并发症等。
介入治疗
治疗方式:金属裸支架置入(弹簧圈栓塞或者无栓塞)、覆膜支架置入和颈动脉血管内栓塞。
适用于: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颅底颈内动脉瘤和局部解剖困难的颈动脉瘤(局部手术史、放疗史)。
优点:避免颅神经损伤,并可以治疗开放手术难以控制的血管部位,以及避免全身麻醉造成的血流学改变。
并发症:内漏、支架移植物闭塞、感染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栓药物
适用于围手术期及手术后,以防止脑动脉和移植血管继发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使用期间要注意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若出现皮下淤血、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情况时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预后
治愈情况
颈动脉瘤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脑梗死、瘤体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差。
颈动脉瘤在及时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
危害性
颈动脉瘤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脑梗死,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颈动脉瘤可因瘤体破裂引起大出血,抢救难度大,致死率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油、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饮食。
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建议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生活管理
保证睡眠充足,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严格戒烟,包括避免接触二手烟。
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
保持大便通畅。
心理支持
学会自我减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缓解焦虑心情,保持心情舒畅。
病情监测
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需密切观察是否有皮下淤血、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情况,如有建议及时就医。
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后需要在术后30天、3个月、6个月以及之后每一年检查颈动脉支架的通畅情况。
复诊检查项目一般包括颈部彩超、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预防
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日常宜低盐低脂饮食。
戒烟戒酒。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稳定。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