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
概述
胫腓骨骨折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胫骨、腓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主要表现为骨折处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
多为长期损伤、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所导致
可采用清创、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胫腓骨骨折是什么?
定义
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常合并较重的软组织损伤。
分类
根据损伤部位分类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位于胫骨近侧干骺端,对抗暴力能力差,遭遇外力时易发生骨折。
胫骨远端Pilon骨折:累及胫距关节的胫骨远端骨折。
根据损伤形式分类
疲劳骨折:超越骨自身能力的损伤(也称为应力骨折)。
低能量暴力骨折:低能量暴力导致的较稳定的小移位骨折。
高能量暴力骨折:高能量暴力造成的严重软组织破坏、神经血管损伤、粉碎骨折及缺损。
发病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增多,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7%。
胫腓骨干骨折:在长骨骨折中最多见,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4.0%。
胫骨远端Pilon骨折: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0%。75%的Pilon骨折伴有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多久可以正常走路?
正常情况下,胫腓骨骨折三个月后可以正常走路。
经过正规治疗,如果患者的身体状态正常,没有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存在。一般在6~8周,可以拄拐下地走路。在三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走路。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贫血或者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营养缺乏,延迟愈合,可能需4个月以上时间才能正常走路。
50岁胫腓骨骨折恢复快吗?
正常人50岁胫腓骨骨折恢复的速度较快。
年龄是影响骨折恢复时间的因素,50岁时如果没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因素,骨折恢复水平还是比较好的。
如果患有糖尿病、贫血或者高血脂等,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血供不足,营养不良,从而导致骨折恢复缓慢。
如果排除疾病的影响,50岁的年龄不会对骨折恢复速度造成太大影响,恢复速度较快。
胫腓骨骨折后会成为瘸子吗?
绝大多数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在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后,不会成为“瘸子”。
骨干部位的稳定性骨折,一般通过保守治疗;粉碎性骨折或者移位性的骨折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下肢原有功能都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随后经过正规的康复锻炼,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不会变成“瘸子”。
胫腓骨骨折一个月,脚还出现浮肿,正常吗?
胫腓骨骨折一个月后脚还出现浮肿,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由于患者骨折后腿部固定,活动比较少,骨折可能损伤静脉,导致静脉血液淤积,这时会引发脚或者腿的浮肿,浮肿严重时可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脚出现浮肿的现象,一般属于正常现象,患者可以通过抬高患肢,用热水泡脚,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效消肿。
病因
致病原因
长期损伤
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或长期负重、大量训练会对胫腓骨产生损伤,当损伤超过自身承受能力时,会产生疲劳性骨折。肥胖或骨质疏松的人群更易发生此类骨折。
间接暴力
从高处坠落时,足先着地,再向侧方倒下,会导致胫腓骨螺旋形骨折。
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打击小腿时,可导致胫腓骨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如重物撞击或车轮碾压小腿或膝盖。
症状
主要症状
小腿骨折部位疼痛,并且随疾病时间延长而加重。
骨折部位肿胀明显,触摸肿胀处,疼痛明显。
骨折有移位时,可有明显畸形,表现为小腿外旋、成角、缩短等畸形。
骨折后,患肢不能进行负重活动,如站立、行走等。
其他症状
胫腓骨骨折常为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可能刺破血管,造成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皮肤嘴唇发白、肢体发凉、血压下降、昏迷等。
并发症
血管神经损伤
胫腓骨骨折,尤其上端骨折可能造成血管神经损伤,表现为骨折处远端血管(如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部颜色苍白、冰冷、感觉消失,脚趾麻木、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韧带损伤
胫腓骨骨折可能造成连接韧带损伤,尤其多见膝关节、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运动受限。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小腿外伤后,出现了小腿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受外伤后出现开放性伤口,小腿严重肿胀、疼痛,无法行走,或小腿明显变形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一旦发生车祸或严重外伤,不要试行站立,建议采取平卧位等待救援。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随意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施救者可听从120调度员指导,对骨折部位进行初步固定或等待救护人员处理。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腿能动吗?有没有知觉?感觉麻不麻?
小腿是否出现疼痛、肿胀?
脚踝、脚趾能动吗?感觉正常吗?
这样的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小腿部外伤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受伤后出现小腿疼痛、肿胀,不能行走。
体征
骨折有移位时畸形明显,可出现假关节,有足外旋和肢体短缩。
可通过检查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脚趾的感觉运动能力,判断血管神经的损伤情况。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X线:为首选检查方式,可确诊大部分胫腓骨骨折。联合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CT:较X线的分辨率与成像质量高,能够更清楚的反应骨折处情况,准确判断骨折类型,提高诊断疾病的效率。
磁共振(MRI):能够准确判断胫腓骨骨折部位、形态及程度,发现比较隐匿的骨折,明确周围韧带等部位有无损伤。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要去除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身体基本状况或者进行术前评估。
鉴别诊断
医生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一般无需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胫腓骨的正常位置、韧带的完整性及小腿活动范围。
治疗原则:及早治疗,胫腓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骨折移位明显,有神经血管损伤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小的患者,可采取手法复位,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
如果骨折后引起关节腔积血,需抽出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加压包扎,以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后可去掉石膏。
手术治疗
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
治疗方法
内固定术:大部分胫腓骨骨干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对于胫腓骨上下两端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内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
外固定术:临床上往往将外固定术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临时固定方法。主要适用于难以短期进行内固定或其他手术治疗,却又需要早期固定的患者,特别是开放性骨折患者、多发伤或者多发骨折,需要控制进一步损伤及抢救生命时临时固定。
生物植骨:骨折通常合并关节的压缩,常需要使用人工骨填充压缩的部位。
关节镜下手术:部分骨折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较切开内固定术创伤小、便捷。
其他治疗
存在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需首先处理神经血管损伤。
存在韧带损伤的患者,可进行韧带重建。
术后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
术后可进食粥、面等半流质食物。注意术后不宜马上进补,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类、奶制品等,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注意摄取足够的钙质(如奶类、动物骨头、芝麻等),有助骨质坚硬。
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500~2000毫升。
伤口护理
已拆线:2~3天勿沾水,保持伤口清洁,无需刻意涂抹消毒液。
未拆线:到医院门诊换药,应保持伤口干燥,跟踪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再拆线。
术后并发症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踝泵运动
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为1组运动。
每组最大范围的运动保持5~10秒,每次3~5分钟,每天3~4次。
该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仰卧位或坐卧位,患肢固定,膝关节伸直、下压床垫(或可在膝下放一卷毛巾,膝关节伸直、下压毛巾),绷紧大腿肌肉,感到髌骨上下滑动为有效。
每天运动3~4组,每组10~20分钟,每分钟3~5次。
直腿抬高练习
仰卧,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抬腿高度为10~20厘米,每次最高位处保持5~10秒。
每组做10~20分钟,每天2~3组。
侧腿抬高练习
侧卧,直腿抬高肢体,每次保持5秒。
每组做10~20分钟,每天2~3组。
膝关节被动/主动屈髋屈膝练习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主动屈髋屈膝练习。
一般从屈膝30°开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根据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15°,使屈膝达100°~120°,并逐步过渡到主动屈膝。
下地活动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戴石膏托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活动。
关于负重时间及负重量目前还没有具体标准,一般3个月后可逐渐负重,具体时间遵医嘱。
长期使用助行设备,可能在脱离设备后无法立刻适应正常步态,可以进行水中步行训练或反重力跑步机的步行训练。
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应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要量力而行。
不能停止运动或过激运动。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平时注意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
预后
治愈情况
经积极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需要坚持进行康复治疗。
预后因素
影响胫腓骨骨折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常见影响因素如下。
年龄:年轻患者的骨再生能力强,治疗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预后相对较好。
骨折类型:骨折伤情复杂、合并伤多者,预后较差。
治疗时机: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治疗的疗效。
康复情况: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及膝关节僵直等症状。
危害性
胫腓骨骨折时下肢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创伤后骨关节炎等后遗症。
骨折恢复期较长,有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用清淡、高纤维素、高钙、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鱼汤、蛋类等,有利于预防便秘,促进骨质生长。
避免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管理
不要过早进行负重训练。建议在治疗后3个月左右,根据复查结果,逐渐开始负重训练。
生活管理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如果石膏外面染有污物,可用毛巾蘸肥皂水擦洗,但水不能过多,以免石膏软化变形。
洗澡时,可使用2个塑料袋包裹石膏,每个塑料袋分别用胶带固定于皮肤。清洗身体时,石膏置于浴盆或淋浴区域以外。
如果不小心弄湿石膏,可用吹风机冷风吹干石膏。不要使用暖风或热风,否则可能会灼伤皮肤。
如果石膏下皮肤瘙痒,可使用吹风机向石膏内吹凉风。不要往石膏内放入任何物品来抓挠皮肤。
如果石膏下肢体疼痛,可使用冰袋冷敷,一次15分钟,每1~2小时1次。如果疼痛剧烈,要及时告知医生。
随诊复查
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有助于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确定解除内固定的时间。具体复诊时间请咨询医生。
如果治疗后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复诊。
伤口发炎(红、肿、热、痛),有不正常分泌物或发热。
跌倒或碰撞造成疼痛。
肢体出现发紫及肿胀。
患肢疼痛且有移位情况。
预防
坚持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如果确诊有骨质疏松,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补钙、补充维生素D。
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造成骨折。
老年人容易摔倒、骨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室内地面建议使用防滑材料,保持地面干燥。
注意室内家具摆放,不要挡路,常用物品不要放在高处。
浴室安装扶手、防滑垫,夜间保留夜灯照明。
老人起身、起床时,要慢慢改变体位,防止晕倒、摔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