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
概述
外伤导致脑组织损伤且与外界相通
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可因头部遭受锐器或钝器打击、火器伤而引起
皆需手术处理,并配合药物、康复治疗等
定义
各种致伤因素造成头皮、颅骨、硬脑膜同时破裂,脑脊液流出,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创伤统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
常见的致伤因素包括子弹、弹片等火器伤以及刀、斧、铁棍、石块等非火器伤。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肢体瘫痪、头部流血、耳鼻溢液、甚至脑组织外溢等症状。
分类
多按照致伤物进行分类:
火器性开放颅脑损伤:因子弹、弹片等火器所伤,在战时常见,平时亦有发生。
非火器性开放颅脑损伤:包括刀、斧、钉、锥等锐器导致的损伤,铁棍、石块、木棒等钝器所致的损伤。
发病情况
目前我国尚无权威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发病数据。
有研究显示,我国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17.28%为开放性颅脑损伤。
可见于各年龄人群,但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开放性颅脑损伤分型是什么
开放性颅脑损伤分为火器伤和非火器伤。
1.火器性颅脑损伤:多在战争时由各种火器造成,伤情复杂且严重,生活中很少遇到。又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非穿透伤和穿透伤。伤后需紧急就医,进行颅脑清创,降低伤后死亡率。
2.非火器性颅脑损伤:是由锐器或钝器严重打击造成的开放性颅脑损伤,平时较为多见的一类颅脑损伤。损伤原因多为刀或斧砍伤、车祸、高空坠落等。颅脑损伤往往局限于受力点附近,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部位和深度。
一旦出现开放性颅脑损伤,要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特重情况是什么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颅脑各层组织开放伤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主要包括头皮裂伤、开放性颅骨骨折及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产生损伤部位不同、形式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癫痫、头痛、呕吐等症状。其中病情重者如严重颅内压升高者,可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通常预后不佳,特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开放性颅脑损伤通常受伤环境复杂,伤情比较严重,进行合理有效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致病原因包括各种子弹、弹片等火器伤,刀、斧、铁棍、石块等非火器伤。目前,交通事故是最主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也是常见病因。
火器导致的开放性颅脑损伤
根据子弹等致伤物在颅内的运动路径可分为盲管伤、贯通伤及切线伤,除直接损伤脑组织外,还会残留很多碎骨,加重损伤。
盲管伤指子弹等致伤物由大脑凸面或颜面部射入,停留于颅腔内伤道最远端。
贯通伤指致伤物贯通颅腔,有入口和出口,由于伤道长,脑的重要结构和脑室常被累及,损伤严重。
切线伤指致伤物与颅骨和脑呈切线性擦过,脑内无致伤物。
非火器导致的开放性颅脑损伤
锐器前端尖锐锋利,容易切开或穿透头皮、颅骨和脑膜,进入脑组织。伤道较整齐光滑,损伤主要限于局部,对周围影响很小。
钝器的致伤机制可因致伤物的种类而不同,如铁棍、木棒等穿入颅内,脑损伤情况类似锐器伤;而石块等击中头部造成的开放伤,则类似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加速伤。
症状
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锐器或低速弹片所致的脑损伤较为局限,故伤后很少立即出现意识障碍
钝器或高速弹片所致的脑损伤多为弥散性轴索损伤,多数患者伤后立即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也可出现昏迷-清醒-再次昏迷的意识变化。
脑局灶症状
损伤部位和范围不同,症状表现不同。
运动障碍:多表现为肢体肌肉力量下降,瘫痪,可表现为单肢、同侧上下肢甚至四肢瘫痪
感觉障碍:出现感觉减退、消失、麻木等,范围多与运动障碍一致。
失语:可表现为不能说话,说话不流利,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表现。
构音、吞咽障碍:表现为发声困难、吐字不清、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
生命体征改变
局限性开放伤生命体征多无明显变化。
如伤及脑干、下丘脑部等重要结构或广泛脑损伤,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常表现为呼吸深慢、脉搏迟缓有力、血压升高等。
头部开放伤口大量失血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
瞳孔改变
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出现小脑幕切迹疝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脑干受累严重,已处于濒危阶段。
脑脊液、脑组织外溢
部分患者伤口处可见脑脊液流出、脑组织外溢,部分颅底骨折患者可出现口、鼻、外耳道流血或流液(脑脊液)。
其他症状
头痛、呕吐、头部出血等。
并发症
癫痫
脑损伤发生后,神经细胞可出现异常放电,发生癫痫。
可表现为四肢抽搐、面唇发绀、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
颅内感染
脑组织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颅内残留异物等可引起颅内感染
常出现发热、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表现。
消化道出血
外伤造成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溃疡。
表现为解柏油样黑便和呕吐咖啡色液体。
全身感染
患者可因瘫痪在床、吞咽障碍、误吸、咳痰无力、排尿不畅、清洁不到位等原因,出现肺部、泌尿系、皮肤感染,并可引发败血症
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尿液浑浊、皮疹、脓疱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果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表现,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神经外科
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通常在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如患者有明显伤口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覆盖伤口并压迫止血。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是否出现先昏迷后清醒再昏迷情况?
有没有肢体无力,不能活动?
有没有不能说话,饮水呛咳
头痛是否剧烈?什么时候会加重?
有没有呕吐?呕吐物是喷出来的吗?是什么样的?
是否出现全身抽搐?
病史清单
受伤经过,致伤物是什么?
头部受力点在哪里?
是否有其他疾病?
是否做过其他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X线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
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华法令、达比加群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意识改变,肢体无力、失语、呼吸脉搏不稳定、瞳孔变化、头痛、呕吐等。
体征
医生通过体检了解生命体征、运动、感觉、吞咽等功能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等神经反射是否出现异常。
生命体征:检查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是否正常、稳定。
头部有无开放性伤口、伤口范围、深度及有无异物残留,颅骨有无凹陷。
眼、耳、鼻及口腔有无出血和脑脊液样液体溢出。
运动功能检查:观察是否能完成抬手、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是否需要辅助。
皮肤感觉检查:用棉签在患者皮肤上滑动,或用针轻扎皮肤,根据对感觉的敏感性,评估感觉障碍的程度。
腱反射检查:观察敲击肘关节、膝关节的肌腱时上臂、大腿肌肉收缩情况。
生理和病理反射检查:利用叩诊锤敲击骨膜、肌腱,利用钝头竹签轻划前臂、足底、足背等相应部位,查看肌肉及肌腱反射是否异常,是否有病理反射。
对处于昏迷、休克的病人特别注意有无身体其他部位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根据患者是否睁眼正常,是否有正常语言功能,是否可以听从医生指令动作,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将患者评为最重3分(濒死)和最轻15分(清醒)。
实验室检查
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了解全身状态。
部分检查需要在空腹时进行。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
急诊检查首选,可快速诊断开放性颅脑损伤部位、范围,以及合并损伤。
可显示脑水肿、出血、血肿、颅骨骨折部位、颅内骨片或异物。
注意事项:对于脑干、小脑以及颅脑底部的损伤显示效果欠佳。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磁共振诊断微小病灶效果较CT好。
可发现轻度脑挫裂伤、小出血点、外伤性脑梗死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
注意事项:检查时间较长,对于出血显示效果不如CT,不是常规检查,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
X线检查
检查胸廓、肢体等部位是否发生骨折。
可发现颅骨损伤,如颅骨骨折、颅缝分离、有无颅内金属异物及颅骨碎片等。
鉴别诊断
根据损伤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治疗
治疗目的: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挽救生命及脑功能,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均需手术治疗,术后在ICU监护治疗,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现场急救
尽量避免搬动患者,不要晃动其头部。
确保呼吸道畅通,解开患者领口纽扣、领带、裤带,清理口鼻内异物、义齿。
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医院寻求帮助,询问并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如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停止,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心肺复苏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头部抬高,密切监测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以保证气道通畅和呼吸平稳。
关注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保持合理的脑灌注压。
呕吐者暂停进食、饮水,如确认无胃肠损伤者,可在24~48h内通过鼻饲、静脉输液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
使用间断充气压迫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昏迷或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需留置导尿管。
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清除污染创面、颅内血肿、异物、碎骨片及坏死脑组织,控制颅内出血。
手术方式:单纯开颅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合并头颈部多发损伤时可进行多学科联合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重症监护,严密观察,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术后根据病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手术处向上。
术后酌情可以取半坐卧位,头部尽量保持中位,避免前屈、过伸、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药物
治疗原则:对于颅内感染患者,积极抗感染治疗。
常用药物: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常用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
注意事项:
有药物过敏史、饮酒史要提前告知医生。
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
抗癫痫治疗
目的:控制癫痫发作,避免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常用药物: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等。
注意事项:
可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全身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可能需要长期服药,需严格遵照医生要求,按时、按量、规律服药,禁止擅自停药、减药或改药。
其他药物
可使用神经节苷脂、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药物改善脑缺血、缺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如果存在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可使用地西泮、劳拉西泮进行镇静治疗。
如果呕吐频繁,可使用甲氧氯普胺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康复
卧床期间需注意肢体良肢位摆放姿势和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关节僵硬、受限。
当患者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翻身、起床、保持坐位、站立、步行训练等。
同时和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感觉障碍康复
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疼痛、触觉刺激、冰-温水交替温度刺激等进行特定感觉训练。
构音、吞咽障碍康复
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训练患者作出正确回应,改善言语能力。
训练面部、咽喉部位肌肉的运动能力,提高发音清晰度、流畅度。
吞咽功能训练
通过无食物和少量食物的吞咽训练改善吞咽肌肉的力量。
通过冰棉棒、触觉等刺激方法改善吞咽肌肉的感觉功能。
开放性颅脑损伤怎么办
开放性颅脑损伤分为非火器性和火器性颅脑损伤。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法,一般包括防治休克、对显露脑组织的保护、清创手术等。
非火器性开放颅脑损伤常由锐器或钝器引起,可出现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出血性休克、脑脊液、脑组织外溢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治疗一般包括防治休克、对插入颅腔致伤物的处理、对显露脑组织的保护及清创手术,清创手术应争取在6~8小时内施行,术后加强抗感染。
火器性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及时实施紧急救治,要迅速包扎伤口,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抗休克治疗,保证呼吸循环正常,此外还需进行早期清创,将污染、出血的开放性损伤变成洁净、无活动性出血的闭合性损伤。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同时注意休息,避免着凉,清淡饮食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患者很可能预后不佳。
非火器伤性开放性颅脑患者预后较火器伤性好。
患者预后主要与是否伤及脑深部结构、继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以及救治情况有关。
若初始损伤较轻,早期清创及时、彻底、术后综合处理得当,则预后会更好。
危害性
意识障碍,有些患者可能成为植物人。
精神情绪异常,长期烦躁、抑郁以及焦虑等。
肢体瘫痪、认知、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病情稳定后,患者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在饮食、生活、心理等方面多加注意。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鸡蛋、鱼禽肉、新鲜蔬果等)。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昏迷、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经鼻饲管进食。
生活管理
避免咳嗽、擤鼻涕、用力、憋气等动作,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减少对头部刺激。
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者,外出时需戴安全帽,以防意外事故挤压减压窗。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师指导下先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癫痫病人不宜单独外出或做游泳、滑雪等有危险的活动,以防发生意外。
心理支持
患者伤后常因肢体瘫痪、失语等残疾状态而情绪抑郁。
此时应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或进行心理咨询。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变化。
遵医嘱定期复查,病情稳定后每1~3个月复查一次,3~6个月至少随访一次或遵医嘱随访。
常见的复查项目头颅CT、磁共振等。
预防
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头部外伤是预防的关键。
注意交通安全,杜绝酒驾,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
避免打架斗殴、暴力行为及冲突,避免去治安不良的地方。
进行高危活动或工作时注意安全防护,佩戴头盔。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