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概述
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形态异常,运动时关节内撞击,导致疼痛的一种临床病症
表现为运动后髋关节疼痛,也可出现关节弹响、关节卡顿、活动受限等
多由髋关节结构形态改变或发育异常导致,也可由不合理运动引起
症状较轻可保守治疗,症状较重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定义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指因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或者髋关节过度活动而引起股骨近端和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损伤,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髋关节是由股骨(大腿骨)和髋臼(骨盆侧)构成的“球窝”关节。
股骨上端的股骨头构成了关节的“球”,髋臼构成了关节的“窝”,髋臼周围有髋臼唇(盂唇),把股骨头包裹在髋臼内,可以完成正常的髋关节活动。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定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有5个基本要素,包括:
股骨和/或髋臼形态异常。
股骨和髋臼非正接触。
导致这种异常接触和碰撞剧烈的超生理运动。
重复运动导致持续伤。
分型
根据形态学异常的部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分为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3种。
凸轮型
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男性,表现为股骨头颈结合部骨质的异常突出,是由非球形股骨头或股骨头颈交界区的骨性突起导致。
钳夹型
钳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女性运动员,由骨性髋臼过度覆盖导致,包括髋臼前壁过度覆盖、髋臼后倾、髋臼过深及髋臼前突。
混合型
混合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最常见,同时存在凸轮和钳夹两种撞击。
发病情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在全体人群中都有较高发病率,多见于20~40岁运动较多的中青年,发病率约为10%~15%。
病因
致病原因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主要由解剖结构异常引起异常撞击导致,但引起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有如下原因。
先天因素
解剖结构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有关。
病理因素
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盂唇的形态异常,导致股骨和髋臼异常接触,如髋臼、股骨头畸形。
髋臼形态改变如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内陷等。
股骨头的形态异常,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的股骨头塌陷。
过度活动
髋关节过度活动,超过髋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活动(如足球、舞蹈、体操等),也可导致髋关节撞击,出现症状。
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髋关节撞击的高发人群:
存在股骨或髋臼的发育异常,如髋臼过深、髋臼塌陷、股骨头骺滑脱、股骨头塌陷等。
患有髋关节相关疾病者。
运动员或对抗性运动爱好者。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初期疼痛轻微,表现为间歇性钝痛。通常在活动或久坐后加重,休息或站起后减轻,呈间歇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 出现臀部、大腿外侧、骶髂关节等处疼痛。
久坐、爬楼梯、上下车、穿鞋穿袜或者进行髋关节旋转动作后,疼痛会明显加重。
活动受限
多在做髋关节屈曲或内收内旋动作时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受限是由于撞击诱发疼痛,导致活动范围减小。
患者常因疼痛而出现抗痛步态以及外展无力。
疼痛持续超过12个月时,患者可出现骨关节炎的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受限逐渐严重,尤其是外旋和屈曲受限。
交锁和弹响
如果髋臼盂唇损伤或破碎,会引起关节交锁和弹响,即在变换髋部姿势时会发出响声,或者有关节突然卡住的感觉。
并发症
髋关节骨关节炎
晚期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特异表现,如髋关节活动受限、弹响、僵硬等。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腹股沟区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卡顿和弹响等,建议及时到骨科就医。
如果医院骨科分科较细,也可以选择关节外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运动时髋关节或腹股沟周围出现疼痛,应及时停止运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就医前尽量避免服用止痛药物,防止掩盖症状,不利于明确诊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髋关节或腹股沟周围是否疼痛,疼痛多长时间了?
哪些情况会导致疼痛加重?什么情况下疼痛会减轻?
有没有出现活动髋关节时“卡住”的情况?活动时髋关节有没有响声?
上述症状有无明确原因?具体情况如何?
病史清单
髋关节是否曾受过伤?怎么受的伤?具体动作是什么?治疗过程如何?
是否有髋关节先天畸形?是否进行过治疗?
是否经常进行对抗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如髋关节的超声、X线、CT、磁共振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经常进行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健身等。
髋关节先天畸形。
髋关节受伤史或相关疾病史。
症状
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疼痛。
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受限。
有髋关节弹响、关节活动时突然卡顿等。
特殊体征
前方撞击试验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将髋关节屈曲至90°,同时内收、内旋;或将患髋屈曲至90°,同时外展、外旋。
上述动作使股骨头颈部与髋臼前内侧缘接触,出现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疼痛或卡压症状为阳性。
后方撞击试验
被检查者仰卧位,患肢从床缘自由垂下,尽量后伸并外旋髋关节。
上述动作使股骨头颈部与髋臼后外侧缘接触,出现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疼痛为阳性。
4字试验
被检查者仰卧平躺,一腿伸直,提起另一侧小腿置于伸直腿的膝上弯曲下压(即两腿构成一个“4”字)。
出现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疼痛为阳性。
辅助检查
X线摄片
目的:首选检查,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的骨性解剖结构。
意义:骨盆正位片可显示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1~2 cm;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
注意事项:一般进行骨盆正位、侧位、斜位检查。本检查有辐射,孕妇检查应遵医嘱。
髋关节CT检查
目的:为无创伤性检查,可用于检查髋关节更加细微的骨质结构问题。
意义: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唇的骨性解剖异常,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
注意事项:本检查有辐射,孕妇检查应遵医嘱。
髋关节MRI
目的:检查髋关节盂唇、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情况。可显示X线片及CT均无法显示的骨髓水肿信号、软骨损伤、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影等显像。
意义: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人群,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MRI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髋关节撞击伴随的髋臼盂唇撕裂。
注意事项:本检查无辐射,但查时应摘除手表、钥匙链、首饰等金属物品,戴人工起搏器或使用某些人工关节、有金属牙冠或义齿的人群不可进行该检查。
鉴别诊断
部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点:均可能会出现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弹响等。
不同点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病变,一般发生于中老年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一般常见于中青年。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一般可有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的征象,晚期也可能并发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一般早期不会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的征象。通过查体、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股骨头坏死
相同点:两者均可有髋关节慢性疼痛的病史,也可有髋关节活动受限等。
不同点:股骨头坏死人群髋关节疼痛剧烈,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股骨头影像学表现可有明显的股骨头的硬化、变形、塌陷等坏死的表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人群多为解剖结构异常合并关节软骨或髋臼盂唇的损伤。通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疾病,缓解症状,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恢复正常活动。
治疗原则
对于初次发病、症状较轻、对日常活动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如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对于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保持高水平运动及工作生活要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应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一般治疗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出现疼痛,应适当休息,减少髋关节活动,尤其减少引发撞击的动作,调整运动模式,尽量避免引起撞击的活动项目和动作。
长期髋关节疼痛患者常伴有肌腱炎和髋关节僵硬,需对深部肌肉组织进行按摩或快速放松疗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敏感性减低,缓解疼痛。
常用的药物有口服的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以及外用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
注意事项:长期用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者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体外冲击波、真空疗法、激光疗法、磁热疗法、超短波疗法等。
物理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髋关节周围肌力和功能训练
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及力量训练,可促进恢复髋部肌力平衡状态。
渐进性抗阻力训练和髋关节功能训练,如侧抬腿、蚌式开合、臀桥等动作进行训练。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保持高水平运动及工作生活要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髋关节异常的解剖结构,扩大髋关节的活动度,消除股骨近端与髋臼的碰撞,修复受损的软组织,推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注意事项:术后应结合系统的康复治疗,促进快速康复。
开放手术
开放性手术需使股骨头脱位,彻底显露股骨头颈结合部以及髋臼边缘,进而去除异常撞击因素,恢复髋关节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缓解症状。
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进行股骨头颈成形术。
嵌夹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进行髋臼缘修整术。
存在股骨颈前倾减小或内翻,可进行近端股骨转子间屈曲外翻截骨矫形术。
关节镜下手术
优点:降低复发率、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缩短恢复期。
凸轮型撞击手术,通过屈曲内旋和外展外旋,可以重现撞击过程,镜下清理凸轮畸形,恢复股骨头颈区的自然弧度。
嵌夹型撞击手术,可通过清理骨赘,减少髋臼前方的过度覆盖,把髋臼盂唇剩余部分缝合固定在骨面或髋臼缘上。
术后康复治疗
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限制关节过度活动,4周后逐步恢复关节活动。训练项目有水疗法、四点跪位式摆动练习等。
肌力训练:早期进行等长肌力训练,如大腿肌肉静态收缩练习;4周后肌力训练集中在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进行直腿抬高、臀桥等练习。
预后
治愈情况
保守治疗对于短期内改善症状具有一定疗效,其长期效果欠佳。
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多数能恢复到损伤前运动表现。
如果治疗不及时、损伤严重,可能使症状逐渐加重,导致髋关节炎,可能会遗留关节活动障碍,甚至肌肉萎缩,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因素
早期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不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预后较好。
良好的肌肉力量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损伤较严重,如伴随其他病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可能加重关节疼痛,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危害性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加快髋关节退变,或者加重关节软骨、髋臼盂唇的损伤,影响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防止体重过大,增大髋关节压力。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日常管理
运动后髋关节疼痛,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术后短期内活动受限,早期应用拐杖辅助下地,早期不可负重。
家属应加强陪护,注意清理地面杂物和水渍,避免患者摔倒。
病情监测
若出现髋关节疼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明确损伤程度,及时治疗。
手术治疗后应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防止切口感染;系统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随诊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评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恢复情况。
复诊时间:复诊时间应遵医嘱。保守治疗,建议症状变化时随诊,一般情况下,可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手术治疗者,一般于术后1、2、3、6、12个月进行复查。
复查的检查项目:医生查体,必要时进行髋关节影像学检查。
预防
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日常应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如深蹲、臀桥等训练,以增强髋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损伤概率。
日常避免久坐,定期活动肢体。
通过训练,调整运动模式,减少或避免引起髋关节撞击的动作。
如果有髋关节疾病,如先天性髋关节畸形等,建议及时治疗原发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