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低
概述
肌肉的紧张度低于正常
主要表现为肌肉过于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异常扩大
主要见于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及肌肉源性疾病
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症状
定义
肌张力低是指肌肉的紧张度低于正常。
正常情况下肌肉具有一定紧张度(张力),在触摸肌肉或做肢体被动运动时,可以感受到这种张力的存在。
患者可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头颈下垂,无法保持正常坐、站姿,好像一个布娃娃。出现严重肌张力低下症状的婴幼儿常被称为“松软儿”。
发生机制
肌张力低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神经控制过程有关。
人体肌肉、肌腱中具有感受运动、牵拉的结构。当肌肉、肌腱受外力牵拉而被拉长时,就会引起兴奋。
这些信号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脊髓,再由脊髓发出控制信号,通过神经返回肌肉,使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这个过程中大脑也会根据需要调控脊髓控制信号。
在此过程中,如出现神经信号传入、调控或传出不足,肌肉兴奋性下降,都可能引起肌张力低下。
表现
症状特征
表现为肌肉松弛,触感松软,似柔软的面团。
被动活动时阻力小,当牵拉肢体到达极限再放松时,回弹缓慢甚至消失。
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如牵拉患者手臂横过胸前,并尽量拉向对侧肩后方时,其肘部可越过躯干中线,即“围巾征”。
姿势异常,无法保持正常坐、站姿,头部不能保持直立,脊柱不能挺直,好像一个布娃娃。
如症状累及面部,可出现嘴巴不自主张开,舌头伸出。
婴幼儿可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独坐、走路均明显晚于同龄人。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导致的肌张力低常伴随多种感觉、运动障碍。
肌肉力量差,瘫痪,肌肉萎缩。
站立不稳、走路像醉酒后踉踉跄跄。
不能保持平衡,走路时有踩棉花感,闭眼时难以保持站立。
婴幼儿可出现呼吸、吸吮、吞咽无力,哭声微弱。
原因
疾病因素
生理情况下基本不会出现持续性肌张力低,肌张力低主要见于神经系统疾病。
多见于下运动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小脑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源性病变等。
非疾病因素
无
就医
就医指征
持续的肌张力低通常是疾病表现,无法自行缓解,需要积极就医,进行相应检查及治疗。
以下几种症状,通常属于紧急、严重的疾病,建议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突然发生、进展迅速、范围广泛,如累及一侧上下肢或四肢。
前驱有发热、或有颅脑外伤或脊髓外伤病史。
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肢体无力、麻木、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等。
就诊科室
出现肌张力低症状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神经内科、儿童患者可就诊于小儿神经内科、儿科。
患者准备
患者或家属应准确描述症状,让医生更高效地锁定病因。可以将表现录制为视频,辅助医生诊断。
症状清单
发病年龄、发病速度、持续时间、是持续或间断发作。
发生部位在肢体近端或远端,单侧还是双侧。
是否有前驱感染、早产、产伤、脑外伤、脊髓外伤等。
是否出现肌肉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走路姿势异常。
病史清单
婴幼儿、儿童患者母亲的孕产期情况,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
家里其他成员是否有类似疾病或表现。
相关检查
医生会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
身体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有无发热、呼吸无力、皮疹等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四肢关节活动范围如何,肌肉是否无力、萎缩,反射及病理反射活跃程度,是否有不自主运动,有无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态、走路姿势是否异常。
婴幼儿还需进行牵拉反应、垂直悬吊、水平悬吊等检查。
常规检查
代谢产物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中的乳酸、丙酮酸、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以发现代谢性疾病。
婴幼儿患者的母亲还需要进行先天性感染检查,包括弓形虫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ORCH)、寨卡病毒等。
其他检查
头颅/脊髓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脑、脊髓的器质性病变、出血、发育不良、脱髓鞘或者炎症的表现。
弹性超声检查:进行肌肉功能的评估。
电生理评定:可推测周围神经的传导情况。
基因检测:识别相关的遗传性疾病。
肌肉活检:辅助判断肌肉源性疾病。
缓解与治疗
肌张力低的治疗较为困难,以对症处理,康复治疗为主,同时需针对引起症状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缓解措施
部分患者出现进食困难,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必要时通过胃管或静脉营养支持。
适当补充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有吞咽困难的儿童患者需要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以及锌、铁等元素。
卧床患者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防止出现压疮。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是改善肌张力低下的重要手段,常用治疗包括多种感觉刺激疗法(Rood技术)、物理因子治疗(理疗)及矫形器的应用。
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可通过触摸、温度、挤压、摩擦等感觉刺激增加神经兴奋性,一定程度提高肌张力。
电刺激、振动、针灸、冷疗等理疗方式可暂时提高肌张力。
为防止关节损伤、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可使用踝足矫形器、坐位姿势辅助器具、脊柱护具、站立架等。
对因治疗
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处理引发肌张力低的原发病。
脑卒中患者根据卒中类型进行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治疗、降血压等治疗。
脊髓炎患者经可尝试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必要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周围神经损伤:通过手术等方式应尽快恢复神经的连续性,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