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瘤
概述
发生于颅骨的骨组织过度增殖形成的良性肿瘤
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可在头皮下扪及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肿块
无明显发病原因,但外伤和感染可促使肿瘤增大
生长缓慢无症状的小骨瘤,可予观察处理;生长较快,瘤体大及有脑受压症状者,首选手术治疗
定义
颅骨骨瘤是发生于颅骨的良性肿瘤,因骨组织过度增殖而形成。
依据组织类型可以分为致密型(象牙瘤)、网状骨质型(成熟型)和纤维型三类。
常表现为颅骨上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无压痛,不能推动。除影响外貌外,大多数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小。
发病情况
颅骨骨瘤是最常见的颅骨肿瘤,占全部病例的20%~30%。
女性稍多于男性,多见于颅面部,如额顶部。
病因
致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脑外伤史:可能因炎症反应、骨质恢复时增生过度而导致发病。
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射线、农药等有毒物质。
电离辐射(包括放疗)可致骨肿瘤,主要是内照射,特别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如镭)是诱发骨肿瘤的主要因素。
发病机制
颅骨骨瘤分为骨密质性骨瘤和骨松质性骨瘤。
骨密质性骨瘤多起源于骨外板,内板多保持完整,显微镜下与正常骨质相似,有的可见成骨性结缔组织,内有新骨组织。因其致密坚硬,也称为象牙骨瘤。
骨松质性骨瘤起源于板障,内含较多的纤维组织,有时也含红骨髓或脂肪性骨髓。
症状
主要症状
颅骨骨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出现硬性包块,触之较硬,常无疼痛感,除引起外貌变形外,一般不引起特殊症状。
当骨瘤突入鼻旁窦、眼眶等部位,或骨瘤较大挤压这些部位时,可引起鼻塞、鼻部疼痛、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并发症
癫痫
骨瘤生长在脑实质或者向颅内方向生长,可能会造成脑组织表面的损伤,造成癫痫发作。可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
颅内压增高
骨瘤较大时,且向内生长,可造成明显的占位效应,从而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相应的神经性局灶性体征。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外科
出现头部肿块短时间内长大或者引起外观改变时,可选择神经外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骨瘤生长的时间,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如有外院检查,一定携带相关检查和病历,特别是血常规的检查。
行动不便或者存在癫痫发作的患者强烈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严禁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肿块生长的时间?是否有短时间的增大?
有无局部疼痛?程度如何?性质如何?持续多长时间了?是否有突发加重?
病史清单
家族内是否具有相关疾病患者?
是否有颅脑外伤史?
是否接触过射线或者有毒物质等?
检查清单
近2年的检查结果,一定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头颅磁共振检查等。
用药清单
从出现症状起,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物:布洛芬、可待因、氨酚羟考酮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家族内有人患有本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颅脑外伤史。
临床表现
头皮下扪及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肿块
检验检查
头颅磁共振(MRI)平扫
检查目的: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数量、性质。
检查结果:致密型骨瘤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骨松质型骨瘤T1WI和T2WI呈等或高信号。
注意事项:有假牙、体内有钢板、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者,需告知放射科医生,根据金属具体材质及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行MRI检查。
头颅CT平扫
检查目的:判断颅骨骨瘤的大小等。
检查结果:CT可完全显示瘤体及其内的细微结构,表现为颅骨表面骨性突起,基底较宽与颅骨相连,由致密骨或骨松质组成。
注意事项:有一定辐射量,孕妇禁忌。
颅骨X线平片
一般可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高密度影。
骨松质型骨瘤内部疏松,密度不均匀,骨小梁内可有钙化。
骨密质型骨瘤一般生长在颅骨外板上,向外隆起,内部结构致密均匀。发生在额窦和筛窦内骨瘤常呈分叶状。
鉴别诊断
颅骨转移瘤
相同点:局部均可扪及皮下肿块,质地较硬,不活动,肿瘤较大并向颅内生长时,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征象。
不同点:颅骨转移瘤多数经血运转移,全身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颅骨,最常见的为乳腺癌和肺癌转移。绝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骨转移,1/3以上合并脑转移。
颅骨淋巴瘤
相同点:可扪及头皮下肿块,质地韧或稍软,有压痛。
不同点:颅骨淋巴瘤的发生率极低,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辨别。头颅CT、MRI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颅骨内外呈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有明显强化,相邻的脑实质中可见水肿。
颅骨脑膜瘤
相同点:可扪及局部头皮下质地韧或硬的肿块,无压痛,无活动。
不同点: 颅骨脑膜瘤是最常见的累及颅骨内板的肿瘤。神经症状较为常见,如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可局部发现局部颅骨向颅内和颅外膨隆,板障内有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增强后明显强化,颅骨内外板骨质可变薄或消失。
治疗
治疗目的:切除肿瘤,改善外貌,避免或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治疗原则:如体积不大又无特殊症状或个别已停止生长的骨瘤可不作处理。对生长快、影响面容及有症状的骨瘤应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对限于外板的骨瘤,只需凿平或磨平即可,残留的基底无需电灼灭活。
大的、累及颅内的骨瘤则需行骨瓣切除,对载瘤骨瓣煮沸灭活、整形处理后回置或者行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对起源或发生于骨松质的骨瘤需要全部切除,防止复发。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对于引起脑水肿、癫痫症状的患者,可通过脱水、抗癫痫药物治疗。
脱水药物:包括甘露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等,用于缓解巨大颅骨骨瘤引起的占位效应或者水肿引起的症状。
抗癫痫药物:包括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奥卡西平等。可控制癫痫发作,避免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颅骨骨瘤有必要手术吗
颅骨骨瘤包括颅盖骨瘤、颅底骨瘤、脑实质内骨瘤等,是否手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颅盖骨瘤:生长在颅盖骨的骨瘤,若骨瘤较小、向颅外生长、且患者本人对手术欲望不强烈甚至拒绝手术,可以不手术,继续观察。否则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需稍扩大到周围正常骨质,防止术后骨瘤复发。
2.颅底骨瘤:生长在颅底的骨瘤,瘤体一般比较小,常无临床症状,可观察病情。如果产生压迫症状,有临床不适,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如果位置深,并且与周围神经及血管紧密联系,不需强行完全切除,术后动态观察。
3.脑实质内骨瘤:生长在脑实质内的骨肿瘤,本病发病时往往症状也比较明显病,确诊以后可考虑手术切除。
颅骨骨瘤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合理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颅骨骨瘤一般都可治愈,预后良好。
患者的年龄,颅骨骨瘤的大小,骨瘤的位置会对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危害性
颅骨骨瘤一般对患者影响不大,仅在向颅内生长或体积巨大时可造成一定危害。
内生或者巨大骨瘤可能引起癫痫或者颅内压增大等症状,需尽快处理。
外生型的巨大骨瘤主要影响面容,导致患者自卑、抑郁,影响心理、社交等。
日常
日常管理
无特殊饮食要求,注意均衡营养即可,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吸烟、不熬夜、不过度劳累等。
手术患者出院后注意刀口清洁,按医生要求换药、拆线。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释放压力,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病情监测
术后患者需监测刀口愈合情况,以及骨瘤肿块是否再次增大。
随诊复查
术后患者应进行一定时间的随访。主要观察肿块是否再次突出。随诊时主要复查颅脑CT等检查。
预防
颅骨骨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难以杜绝发病,以下几点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接触电离辐射污染区域时应加强防范意识,采取防护措施。
减少过多地暴露于紫外线,户外活动时穿戴适当的衣帽、防护眼镜,涂防晒霜等。
颅骨骨瘤可能与骨损伤有关,包括骨折、出血、疤痕、烧伤等,需注意预防颅脑外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