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漏
概述
脑脊液从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处漏出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并有清亮或淡血性液体经鼻、耳或皮肤伤口流出
多由外伤、手术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治疗以卧床休息、预防感染、脑脊液引流及手术为主
定义
脑脊液漏是指脑脊液在颅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从硬脑膜破口及其所覆盖的颅骨缺损处漏出,并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的现象。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经鼻、耳或皮肤伤口处流出清亮或淡血性液体。
分型或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外伤性、手术后和特发性(病因不明)脑脊液漏。
根据脑脊液漏的流出部位可以分为: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伤口脑脊液漏。
发病情况
不同原因、类型的脑脊液漏发病情况差异较大。
头部外伤患者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而30%的颅底骨折患者会出现脑脊液漏。
经鼻颅底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6%。
特发性脑脊液漏发生率大约每年十万分之五,大多数发生在30~40岁之间的成年人,女性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为外伤导致颅骨骨质及脑膜的直接撕裂损伤。
其次为颅脑及椎管手术造成鼻窦、颅底骨质缺损、硬膜缝合不严或缝合口愈合不良,均可出现术后脑脊液伤口漏。
特发性脑脊液漏多为脑膜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所致,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诱发因素
高危人群
有颅脑外伤病史,进行过脑、脊髓椎管手术的患者。
症状
主要症状
头痛、头晕
脑脊液漏引起颅腔内压力改变,常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
患者在脑脊液流出前因颅内压增高而头痛显著;当脑脊液流出后颅内压力有所减轻,头痛缓解;脑脊液漏暂停后颅内压再次升高时,头痛也再次出现。
如脑脊液流出过多,造成低颅内压,患者也会出现头痛或头痛加剧,平卧后头痛缓解。
颅腔内积气
颅腔内积气是脑脊液漏的特征性表现。
少量积气时,可听到颅内有咕噜的水冒泡声,即“头部气过水声”。
积气量多时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
其他合并症
颅脑创伤引起的脑脊液漏常合并颅神经损伤症状。
前颅底骨折时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
颞骨骨折时由于面神经及听神经损伤可合并面瘫及听力减退。
骨折累及蝶鞍时可导致垂体受损,出现异常大量排尿(尿崩)、肥胖、月经紊乱、异常泌乳等内分泌紊乱表现。
并发症
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是脑脊液漏的严重并发症,骨折累及筛板时导致的脑脊液漏出现脑膜炎的风险最高。
可以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化验脑脊液可发现感染的证据。
颅内脓肿形成
脑脊液漏也可导致漏口临近脑组织内脓肿或硬膜下脓肿形成。
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等症状,头颅MRI检查可见局部异常信号。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外科
当出现头痛,经鼻或耳部有清亮或淡血性液体流出时,尤其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到神经外科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尤其是近期有手术及外伤时的详细资料。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头痛症状?
头痛是否在卧位时减轻,坐位或站立位时加重?
是否经鼻、耳或手术皮肤切口流出清亮或淡血性液体?
是否能听到颅内有咕噜的水冒泡声,即“头部气过水声”?
是否有嗅觉减退或丧失?
是否有面瘫及听力减退?
是否有尿量明显增多?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头部外伤史?
近期是否有头部及椎管手术史?
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心肌酶等)、凝血功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治疗头痛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近期头部或椎管手术史。
多有头部外伤史。
可能有高血压病史。
症状
常表现为头部外伤或手术后出现经鼻、耳、手术切口处清亮或淡血性液体流出,伴有头痛。
查体
医生会检查患者鼻、耳部及手术切口处是否有液体流出。
有时医生会将患者鼻、耳、切口处的渗液滴于纱布上,观察有无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的分层分布现象,即“双环征”或“靶征”。
医生可能会让患者低头用力,或压迫患者颈静脉,观察鼻、耳液体流量有无增加。
实验室检查
葡萄糖氧化试验,采集鼻、耳、切口处渗出液,检测其中葡萄糖、β2转铁蛋白和β微量蛋白。
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测定、凝血功能。
葡萄糖氧化试验可明确渗出液是否为脑脊液,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可评估身体整体情况,为可能的手术治疗做准备。
影像学检查
明确漏出液为脑脊液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漏口的定位。
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
可以显示颅底骨质的精细结构。
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发现颅底、额窦、筛窦、蝶窦等部位骨折线或骨质缺损以及渗漏填充到各窦腔内的液体。
CT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
通过腰椎穿刺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射(鞘内注射)增强剂或放射性同位素等药物。
CT薄层扫描时如发现上述药物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外,可直接确认存在脑脊液漏。
头颅磁共振检查(MRI)
头颅MRI可以提供脑脊液漏口内液体的信号。
T2加权头颅MRI检查不需要造影剂,可以显示颅内和鼻窦脑脊液漏的通道,是目前临床脑脊液漏口定位诊断最重要的检查。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也可以定位脑脊液漏口,但因易导致过敏和辐射损伤,临床多不采用。
注意事项
CT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为有创检查。
鞘内注射造影剂后需较长时间俯卧,保持头低臀高位,不适用老年体弱者。
影像增强剂存在过敏风险。
同位素药物的使用需考虑辐射问题。
CT/MRI检查时避免头颈部佩戴金属首饰或穿着带有金属纽扣拉链等衣物。
戴金属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物时,要提前咨询医生能否进行头颅MRI检查。
鉴别诊断
偏头痛
特发性脑脊液漏的头痛需要与偏头痛相鉴别。
相似点:均可出现头痛症状。
不同点:偏头痛一般为发作性头痛,常在头痛前有先兆,伴有畏光等症状,无鼻腔、外耳道液体流出,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力无异常。
鼻窦炎
相似点:均可出现头痛,鼻腔有液体流出。
不同点:鼻窦炎患者可有鼻塞、发热等表现,经鼻部流出的液体成分不是脑脊液。
治疗
治疗目的:修复脑脊液漏漏口,防止颅内感染、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治疗原则:卧床休息、预防性抗感染、脑脊液引流及手术修补治疗相结合。
一般治疗
头部外伤或手术后脑脊液漏需卧床休息,适度抬高头部20~30°。
保持鼻腔或外耳道清洁。
避免突然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如擤鼻、用力排便、咳嗽和打喷嚏等。
保持大便通畅,应用缓泻剂和粪便软化剂。
对于椎管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尽量采用俯卧位,若无法耐受,可采用俯卧与半俯卧交替,勿坐起或站立。
对于特发性脑脊液漏患者应进行体重控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预防性抗生素
治疗目的:预防脑脊液漏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其他药物治疗
改善头痛症状,可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药物。
生理盐水和鼻用抗生素喷雾剂有利于鼻腔黏膜愈合。
乙酰唑胺可降低颅内压,治疗特发性自发脑脊液。
脑脊液引流
如果脑脊液漏在卧床休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没有停止,可以考虑行间断或持续腰大池引流。
每小时持续引流5~15 ml,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脑室大小等个体情况和脑脊液漏是否有效控制调整引流量和流速。
如存在腰大池引流禁忌证,或者是无法实施腰大池引流的情况下,为避免颅压过高可酌情考虑进行脑室外引流。
手术治疗
存在以下情况时需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对于颅脑损伤恢复期首次出现脑脊液漏,或保守治疗期间脑脊液漏愈合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者,再次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进行脑脊液漏的修补手术。
经蝶手术后脑脊液鼻漏,如果漏液速度缓慢,可先行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时应进行手术修补,反之则应及早手术修补。
开颅手术的切口漏,应即刻缝合切口,并妥善处理皮下积液,若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进行手术修补。
对于特发性脑脊液漏,一旦确诊,建议尽早手术修补;若无法明确病因,应尽可能明确漏口的位置并进行手术修补。
常用手术方式
多采用开颅手术修复和经内镜入路漏口修补。
椎管手术后出现脑脊液切口漏时需采取局部清创缝合。
术后注意事项
脑脊液漏修补术后应避免咳嗽、擤鼻涕、打喷嚏、便秘等可能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活动。
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明确有无颅内积气和颅内出血。
预后
治愈情况
不同病因的脑脊液漏预后差异较大。
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约85%经过保守治疗后能自愈。
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漏,开颅手术修补成功率在70%~90%,经鼻内镜修补成功率可达到90%,少数经二次修补的患者手术成功率可达到98%。
特发性脑脊液漏自愈可能性低,多需手术治疗,而且复发率高达25%~87%。
此外,发生脑膜脑炎、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脑脊液漏会造成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的紊乱,出现体位性头痛和头晕。
脑脊液漏会增加脑膜脑炎、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出现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后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和延长住院日,进而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显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脑脊液漏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优质蛋白质、低脂、低盐、低油、高纤维素饮食为主。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易胀气及过于油腻的食物。
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
运动管理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低强度运动形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锻炼时需要有家人陪伴,防止跌倒、脑外伤等意外发生。
保证锻炼环境安全,锻炼时要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让杂物阻碍路线。
生活管理
避免突然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如擤鼻、用力排便、咳嗽和打喷嚏等。
规律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特发性脑脊液漏患者应进行体重控制。
心理支持
患者如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家属要配合医生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接纳疾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情绪不稳定、抑郁严重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病情监测
监测头痛程度,出现头痛明显加剧情况,可能提示脑脊液漏加重。
监测体温,如出现发热,要注意是否已经发生了继发性脑膜脑炎。
监测经鼻、耳、皮肤切口处漏出液体量的变化。
随诊复查
出院后遵医嘱定期随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需随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
不同类型的脑脊液漏预防方式不同。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