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骨折
概述
儿童长骨的不完全骨折,骨骼无明显断裂和移位
患肢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慢性劳损等有关
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青枝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的拉长、皱褶或破裂,以及骨骼的部分畸形,但未出现骨骼明显断裂和移位,好发于儿童长骨。
儿童骨骼具有丰富的有机物,其外面包裹的骨外膜较厚,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当遇到暴力发生骨折,可出现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
青枝骨折一般都属于稳定性骨折,通常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
发病情况
青枝骨折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发病率没有具体流行病统计数字,常出现于儿童和青少年。
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在跌倒或是遭受外力时,也容易出现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青枝骨折是专指儿童的骨折,形容儿童的骨折像植物的青嫩枝条,出现折而不断现象。
儿童骨骼中,包裹骨质的骨外膜比成年人要厚,这样就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在受到和成人相似的外力作用后,也可能会出现不完全折断现象,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而没有骨折线或者只引起骨皮质发生凹陷、隆起或皱折现象。
青枝骨折一般属于稳定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有明显变形,可以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在恢复期间,饮食上注意加强营养,还需要进行康复锻炼,这样有利于恢复。
儿童受伤后,如出现肢体疼痛活动受限,应该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
病因
致病原因
直接暴力
儿童长骨直接承受击打、撞击,可导致青枝骨折。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杠杆等方式传导至骨,导致的青枝骨折,最常见于摔伤时手掌撑地。
慢性劳损
外力长期反复作用于骨骼,因作用力较小,骨骼破坏的同时存在修复,但最终可出现骨骼结构破坏,多见于长期单一项目训练,如长跑、越野等。
骨质疾病
常见于存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因其骨密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时即可出现青枝骨折。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儿童、老年人
营养不良人群
缺钙、维生素D缺乏人群
骨代谢异常人群
发病机制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未骨化之前骨骼只是钙化的软骨,具有更高的韧性,在受到压力时骨骼往往会产生弓形及弯曲损伤,出现一侧皮质和骨膜的中断。
儿童的骨膜更厚更结实,减少了开放性骨折及骨折移位的机会。因此更容易出现青枝骨折而不是完全骨折。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青枝骨折患者一般均会出现疼痛症状,移动患肢时可加剧。触诊时,骨折处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轴向叩击痛。
肿胀
当发生青枝骨折以后,骨头发生裂缝,在裂缝中容易出现血液或者积液,当液体或者血液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患处会出现肿胀。
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外伤后由于血红蛋白分解,可出现皮下瘀斑,一般为紫色、青色或黄色。
活动受限
因疼痛可引起患肢活动部分受限。
青枝骨折属于不完全骨折,多数患者可保留大部分活动功能。
其他症状
青枝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只有在伴有其他严重损伤、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
并发症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固定不牢靠,可出现成角畸形,影响美观及正常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病人,长期缺乏运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静脉血回流减慢,易发生血栓。
损伤骨骺:青枝骨折常发生在儿童,如果损伤骨骺,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见于前臂内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或外包扎过紧等,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关节僵硬​:病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同时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当受伤后出现患肢疼痛、压痛、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骨科就诊。
如果是儿童出现上述情况,可就诊儿童骨科。
急诊科
当出现活动困难,尤其伴有四肢发冷,脸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淡漠等,建议尽快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不要盲目听信“偏方”、“秘方”或擅自服用药物,建议及时就医。
受伤后注意制动,不要自行复位固定,以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
非必要不要自行服用止疼药,以免掩盖症状。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局部疼痛等不适?触摸后疼痛会加重吗?
是否有局部肿胀、淤青等表现?
日常活动是否受限制?
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否有明确原因?
病史清单
之前有受过外伤或不慎扭伤吗?
家里有其他人出现这种情况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受伤部位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多有受伤史,或原发骨病,如骨骼部位肿瘤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临床表现
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触痛、淤血青紫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
X线片中可见骨形态出现弯曲,骨皮质欠光滑,而没有发生明显断裂,如同青枝弯曲一样。
CT检查
通常CT检查应包括轴位平扫,至少包含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的多层面重建和三维重建。
对于关节内骨折、复杂骨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CT或CT重建能够准确判断骨折部位、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并可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
MRI检查
相比较普通X线及CT检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鉴别诊断
青枝骨折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扭伤
相似点:均可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扭伤后即有痛感,扭伤后骨质多完整,而青枝骨折后伤侧骨形态出现弯曲。X线检查可鉴别。
关节脱位
相似点:所受暴力均较大,受伤后均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不同点:关节脱位多为外力作用下关节脱出关节窝,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窝处空虚,关节难以活动。青枝骨折一般不会出现该现象。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完全性骨折
相似点:均为局部受伤导致,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
不同点:完全性骨折可出现局部畸形,活动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清晰,两侧骨皮质不连续。而青枝骨折一侧的骨皮质是连续的。
治疗
治疗目的: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青枝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四肢骨的青枝骨折一般用石膏外固定治疗。
手法整复外固定
青枝骨折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常采取手法整复再行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相对安全简单,可能有一定疼痛,但疼痛一般可以忍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来决定青枝骨折的石膏固定时间,一般需要固定3~6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包括双氯芬酸、布洛芬、塞来昔布乙酰氨基酚等。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局部疼痛等不适。
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小的药物。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青枝骨折再移位、青枝骨折伴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后遗成角畸形可能影响发育或累及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可以精准复位和固定。
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再使用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或带锁髓内钉等进行固定。
康复训练
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关节活动度和恢复肌肉力量,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屈曲和伸展练习,缓慢缓增加角度和强度,训练过程以不引起明显不适和疼痛为宜。
骨折后1~2周内,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可适当抬高患肢,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肉主动舒缩活动为主。
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日趋稳定,可逐渐缓慢增加其活动强度和范围,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
青枝骨折石膏需要固定多久
青枝骨折石膏需要固定多久和骨折的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一般需要3~6周左右。
青枝骨折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这种骨折的特点是骨折并没有完全断裂,一般需要保守治疗,如果是上肢的骨折,或者是患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发育的速度较快,石膏固定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大概在3~4周。
如果青枝骨折出现在下肢,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关节部位骨折,比如胫骨或者是股骨骨折等,需要恢复的时间可能长一些,可能需要4~6周。
每位患者的情况不一样,青枝骨折石膏需要固定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拆除石膏,避免过早拆除石膏。
青枝骨折恢复的最佳方法
青枝骨折指的是儿童特有的骨折,并不存在恢复的最佳方法,一般出现青枝骨折后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临床上出现青枝骨折后需要手术的可能性较小,可以进行石膏外固定,能够促进骨折恢复,平时还需充分休息。
2.手术治疗:如果儿童情况比较特殊,采取保守治疗达不到比较好的效果,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进行切开内固定术,以免影响儿童后期恢复。
一般出现青枝骨折后需要局部固定制动3~4周,后期还需进行功能训练。
预后
治愈情况
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矫正畸形,缓解局部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青枝骨折若固定不牢固,可能出现畸形愈合,或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
危害性
少数患者会因为骨干的矫正不理想,出现骨干弯曲、成角畸形,进而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及关节功能。
恶性骨肿瘤、慢性骨髓炎引发的青枝骨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影响预后。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鱼汤等。
可以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有助于骨折愈合。
戒烟戒酒。
运动管理
病情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打篮球、搬运重物等,去掉外固定或骨痂生长后可适当进行患肢的力量及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影响骨骼生长。
受伤期间可以适当活动健康肢体,提高身体素质。
平时注意对患肢的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外伤。
病情监测
若再次出现局部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骨折部位松动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遵从医嘱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
复查项目因人而异,常用的检查有局部X线、CT、MRI等。
复查时间
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建议出院后1月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及时解除固定。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根据病情术后1至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固定情况,确认病情的恢复进程直至完全愈合。
预防
青枝骨折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暴力因素,日常注意自我保护。
家长注意对儿童的看护,防止出现摔伤等意外。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诊。
骨质疏松症患者需及时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药物,日常注意晒太阳,避免危险性大的运动,如荡秋千、高空滑索、拔河运动等。
骨肿瘤慢性骨髓炎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体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