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精子症
概述
弱精子症是精液中精子的前向运动比例少于32%的情况
无明显症状,或未避孕情况下夫妇同居1年以上,男方原因致女方不孕
与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基因异常、精索静脉曲张、精液微量元素异常等有关
可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治疗
弱精子症是什么?
定义
弱精子症是精液中前向运动的精子少于32%的情况,可引起男性不育症。
常合并少精子症、精子形态异常等情况,称为少弱精子症、弱畸精子症、少弱畸精子症等。
分类
根据精子活动力可分为轻度弱精子症、中度弱精子症和重度弱精子症。
发病情况
目前全世界约有15%~20%的育龄夫妻存在生育问题,其中有50%左右存在男性精子问题,弱精子症是男性精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弱精子症能治愈吗?
部分可以治愈。
一般情况下,由于环境(如处在高温工作产所、具有电离辐射工作环境)引起的弱精子症,在脱离原环境一段时间后;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健康)引起的弱精子症,在纠正不良习惯后,经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由于基因或遗传等原因导致的弱精子症不能治愈。
弱精子症治愈后是否会复发?
可能复发。
在接触高温或辐射环境、继续不良生活习惯、接触某些化学物品、出现反复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睾丸炎前列腺炎等),医疗操作或意外事故造成会阴部损伤,出现周围神经损伤,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都可能导致复发。
弱精子症一定不能使配偶受孕吗?
不一定。
弱精子症可能导致不育,或者说弱精子症的男性使配偶受孕的难度大于精子正常者,但还是有自然受孕的可能。
对于备孕时间比较短的夫妻,应首先关注女性的生育能力的评估和干预,在排卵期间进行规律性生活积极备孕,可以提高受孕概率。如坚持一段时间仍未能受孕再进行规范治疗。
病因
多种原因使精子向前活动能力下降,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病因多不明确。常见病因如下。
下丘脑、垂体、睾丸等功能异常
先天或后天因素,如外伤、手术、药物(如化疗药、激素、利尿药、西咪替丁、钙通道阻滞剂等)、感染、射线等,导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睾丸等功能异常(如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与精子结构、功能有关的激素分泌不足或异常,导致精子活动能力下降。
基因异常
与精子产生或精子鞭毛运动等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精子活动能力下降。
精索静脉曲张
可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使睾丸产生的精子活力出现异常。
精液微量元素异常
有研究表明,精液中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偏低,铅、铜等偏高,可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力。
高危因素
酗酒、吸烟、生活不规律等可以增加弱精子症的发生风险。
症状
主要症状
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男性不育,即夫妻进行过1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规律性生活而未怀孕,且已排除女性不孕症。
可能会伴有精液量少等症状。
其他症状
如存在原发疾病,还可能存在合并症,出现以下症状。
如合并睾丸疾病,还会出现阴囊疼痛、肿胀、发红、压痛等症状。
如合并垂体疾病,还会出现易疲劳、毛发稀疏,无腋毛或阴毛等症状。
如有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还会出现第二性征不发育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男科
如夫妻进行过1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规律性生活而未怀孕,且排除女性不孕症者,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
就诊时切勿有心理负担,如实叙述病情,以便医生准确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婚后未育多长时间了?
夫妻生活有异常表现吗?
病史清单
以往有感染、内分泌疾病或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吗?
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的患者吗?
有过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吗?
接触过铅、汞等重金属,以及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物质吗?
有吸烟、酗酒史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精液检查。
激素检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药物:磺胺甲噁唑、利巴韦林氧氟沙星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
诊断
病史
下丘脑、垂体、睾丸等器官发生过外伤或进行过手术。
患过感染性疾病。
接触过射线。
使用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睾丸等器官功能的药物,如化疗药、激素、利尿药、西咪替丁、钙通道阻滞剂等。
吸烟、酗酒等个人史。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夫妻进行过1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规律性生活而未怀孕,且已排除女性不孕症。
检查可能会发现阴囊肿胀、疼痛、发红、压痛,无腋毛或阴毛,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肿大、触痛等。
实验室检查
精液检查
检查精液性状、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度、精液成分等。
如有不育,可以明确不育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采集精液前2~7天须禁欲,避免性交、自慰。如需多次采集,禁欲时间应相同。
采集时通过自慰将精液排至检查专用的容器内,储藏在20~37℃的恒温环境中,1小时内送检。
激素检测
检查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雌二醇等。
可能会存在黄体生成素降低、卵泡刺激素降低、睾酮升高、雌二醇升高等情况。
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激素检测多在上午10点进行。
检查前保持空腹。
遗传学检查
检查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变化等。
用于明确病因。
精子DNA完整性检测
通过检查精子的DNA,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因精子DNA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症。
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检测
检查衣原体、支原体等可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体,用于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
阴囊超声
检查睾丸、附睾、精索静脉、近端输精管等阴囊内的组织和器官。
用于明确病因。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阴囊。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经直肠超声
检查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射精管等组织。
可能会发现炎症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进行穿刺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排便,使直肠排空;同时憋尿,以便检查。
检查时须脱下裤子,暴露直肠。
检查时采取膝胸位,即患者跪在床上,胸部紧贴膝盖,使臀部位于身体较高的位置。
鉴别诊断
无精子症
无精子症时男性可正常进行性交、射精,精液量可正常,但精液中无精子,也可以引起男性不育症。通过精液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女性不孕症
女性不孕症也表现为夫妻进行1年以上未避孕的性行为而不怀孕,检查可发现女性激素异常、生殖器结构或功能异常、卵子结构或功能异常等。
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氧化治疗
通过改善人体全身或局部环境,使精子正常生成,维持精子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药物为维生素E,也可使用硫辛酸、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等。
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治疗
通过改善人体全身或局部的代谢功能,以及抗氧化的作用,来改善精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常用的药物有左卡尼汀等。
改善全身和生殖系统微循环治疗
通过改善全身或局部血管功能、血流情况,来改善精子生成和成熟过程,提高精子活力和顶体活力。
常用的药物有七叶皂苷类、胰激肽原酶等。
抗感染治疗
用于因感染病原体引起精子功能减弱的情况。通过抑制或杀灭引起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恢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激素治疗
用于诊断明确的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等。
改善垂体功能
用于治疗非手术治疗的垂体肿瘤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
常用的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
改善甲状腺功能
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提高体内甲状腺素水平。
常用的药物为甲状腺素片。
其他药物治疗
有研究报道,以下药物对弱精子症的治疗有一定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重组人生长激素、非甾体抗炎药、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D、α-受体阻滞剂等。
手术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相关手术
适用于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伴精液异常的患者。
手术方法:常用传统经腹股沟途径或经腹膜后途径精索静脉结扎术、显微腹股沟途径或腹股沟下途径精索静脉结扎术、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等。
其他治疗
按照医生要求更换化疗药、激素、利尿药、西咪替丁、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避免自行减药、停药或换药。
如有性功能障碍可采取理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治疗改善。
预后
治愈情况
及时治疗,有些患者前向运动的精子百分比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危害性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佳可影响生育功能,可能会影响家庭关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选择肉类、豆制品、鱼肉、禽肉、奶类、新鲜水果和蔬菜、坚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保证每日饮水量。
避免进餐食用油炸、烧烤、腌制的食物。
避免大量饮酒。
生活管理
保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控制体重,如有超重或肥胖,可通过调整饮食和适量运动进行减重。
戒烟。
选择型号匹配的内裤、裤子,避免穿紧身裤。
避免经常洗桑拿浴。
远离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二手烟”等有害气体。
避免长期暴露于电磁波、放射线较多的环境。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避免接触铅、汞等重金属,以及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物质。
运动管理
适量运动,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避免久坐。
运动强度应适度,避免剧烈运动。
情绪管理
正确认识疾病,应从医生等正规途径获得疾病相关的信息,不要相信谣言,以免引起焦虑。
可通过适量运动、适度娱乐、听轻音乐、阅读、与家人沟通等方式进行舒缓情绪。
配偶应与患者多沟通,双方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多安慰、鼓励。
随诊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如原有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饮食管理
保证各种营养素充足、均衡,避免偏食、挑食、节食等行为。
避免大量饮酒。
生活管理
戒烟。
适量运动,避免久坐。
控制体重。
避免靠近或接触有毒的物质、环境。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积极治疗疾病
按照医生要求治疗原发疾病,避免自行中断治疗。
合理使用药物
按照医生要求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