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
概述
桡骨骨折是指桡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
主要表现为受伤的前臂疼痛、肿胀、皮下淤血、活动受限
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经及时正确的处理,患肢多预后良好;少数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
桡骨骨折是什么?
定义
桡骨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位于前臂)的骨折,即桡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大拇指侧),桡骨有三个重要解剖部位:桡骨头、桡骨颈、桡骨干。
桡骨头是指近端(肘关节处)的膨大,桡骨颈是指桡骨头下方略细的部分。桡骨远端(手腕处)与腕骨相连,中间是桡骨干。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与桡骨并列,桡骨骨折时容易同时损伤尺骨。
分类
根据骨折线具体部位分类
桡骨包括桡骨近端、桡骨中段、桡骨远端,每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发生在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厘米以内的骨折,可分为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或称反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部分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三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分类
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处皮肤未破裂。
发病情况
目前尚无所有类型桡骨骨折的确切流行病学数据,部分类型的发病情况介绍如下。
桡骨头骨折最常见于青壮年,儿童少见。桡骨颈骨折多见于儿童。
盖氏骨折不常见,占前臂骨折的3%~6%。
桡骨远端骨折很常见,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1/6,多见于老年女性。
桡骨骨折多久恢复?
桡骨骨折的恢复时间与患者的病情、年龄等相关,一般10周左右可基本恢复。
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桡骨骨折,不同患者的个人体质不同,会影响到恢复时间。
比如年轻人恢复起来更快,而老年人恢复时间要更长一些。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活动手指、肘关节,做投篮动作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功能恢复。
桡骨骨折40天怎么锻炼?
桡骨骨折40天经复查断端稳定后,可进行活动手指、肘关节训练和投篮动作训练。
患者可以通过活动手指、肘关节等部位,促进患处的血液流动,加快恢复速度。
桡骨骨折患者40天以后就可以通过做投篮动作活动手腕。但是这个时候患处还比较脆弱,动作应温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请及时复查,结合医生建议,合理适度锻炼。
桡骨骨折多久可以干活?
桡骨骨折,8周后可以进行持筷等轻体力活动,但一般都需要三个月左右,才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工作。
桡骨骨折,8周后骨折端有明显的骨痂连接,能够对抗一定的力量,此时可以进行持筷等基本动作,但是不能负重。
三个月左右,复查X光片证实骨折已完全愈合,才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病因
致病原因
桡骨骨折主要由暴力引起。
暴力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前臂,如重物击打、机器或车轮的直接压砸、碰撞、刀砍等。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者扭转力量间接作用于前臂,如跌倒时手掌着地、肘关节伸直位时摔倒,暴力传导至桡骨。
在遭受、传达暴力的同时,前臂又受到一种扭转暴力,如跌倒时手掌着地且前臂发生旋转、工作中不慎将前臂卷入旋转的机器中从而造成的骨折。
其他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有关,主要为患侧前臂。
疼痛可非常剧烈。
移动骨折的手臂、活动腕关节或肘关节时,疼痛可加重。
按压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
肿胀
骨折部位常出现明显肿胀,一般为患侧前臂,严重时可波及整个手臂和手部。
有时腕关节和肘关节也可出现肿胀。
皮肤颜色改变(皮下瘀斑)
腕部、上臂或肘部可有皮肤颜色改变,呈青色、紫色或黄色等。
活动受限
疼痛和肿胀常使患者不能,或不敢活动患侧手臂,常用另一手托扶患臂。
骨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侧手臂完全失去活动功能。
常伴有腕关节、肘关节活动受限。
特殊症状
畸形
骨折端发生移动,可导致前臂畸形,甚至骨折端刺伤皮肤。
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畸形姿势,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刺刀样”畸形;还可出现腕部下垂畸形。
异常(反常)活动
前臂没有关节的部位,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骨折后可出现骨折断端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俗称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
注意:不要主动检查此特征,以免加重患者疼痛和组织损伤。
并发症
局部感染:可能会并发受伤部位感染,出现局部红肿、发热、寒战等症状。
神经损伤:可能会牵拉、压迫、刺伤周围神经,如正中神经、尺神经等,可出现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障碍或/和皮肤感觉消失等症状。
血管损伤:伤及周围血管时,可形成局部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严重时出现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
肌腱损伤:骨折畸形可导致局部肌腱损伤,出现损伤肌腱支配部位不能运动。
前臂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可出现前臂明显肿胀、皮肤常出现水泡并伴有手指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时疼痛、感觉异常等,严重时可有手指苍白、发绀、发凉、肿胀,桡动脉搏动消失等。
创伤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或肘关节的桡骨骨折,在复位不良时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疼痛和压痛、僵硬、肿大、活动障碍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受外伤后,如果出现前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受到严重外伤,出现出血量较大、失去行动能力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外伤史,就医前避免随意搬运患者,以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施救者可听从120调度员指导,对骨折部位进行初步固定或等待救护人员处理。
如患者有明显外伤、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腕关节和肘关节能活动吗?
前臂是否出现疼痛、肿胀?
手指有没有异常的感觉?
活动的时候症状会加重吗?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明确外伤史,如直接击打、撞击、重物压砸、跌倒等。
可能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骨骼疾病。
临床表现
可有患侧前臂和/或关节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畸形、异常活动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全身状况,判断有无大量出血、感染等。
如有感染,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简单、易行,是骨折的常规、首选检查。
可发现骨折线,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帮助确定治疗方法。
由于需要拍摄多个方位的X线片,检查中需要患者配合改变体位。
CT检查
可用于X线检查不能明确但又不能排除骨折者,也可用于X线检查无法清楚显示的复杂骨折。多用于桡骨头、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CT检查可以观察骨折块的大小、数量,桡骨损伤程度等,常作为手术前的参考。
CT检查显示的图像较X线检查更详细、准确,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的不足。
其他检查
对于明确由骨肿瘤等骨骼疾病引起的桡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
鉴别诊断
腕关节脱位
相似点:都可有腕部外伤史、腕关节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单纯的腕关节脱位不会出现骨擦音(感),X线检查中无骨折线,可以此鉴别。
桡骨头脱位
相似点:都可有外伤史,以及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
不同点:桡骨头脱位可见外凸出的桡骨头,且X线检查中无骨折线等改变,可以此鉴别。
腕部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都有外伤史,且都会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等症状。
不同点:腕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在活动腕部时大多不会加重,而且没有明显畸形、骨擦音等,X线检查中无骨折线等改变,可以此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尽可能争取恢复骨折部位正常的解剖关系,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从而保证前臂旋转、腕关节及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
院前急救
包扎
如果有出血,可以通过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止血。
伤口处进行适当消毒后,使用干净的布或无菌敷料包扎。
如果骨折端已经刺破了皮肤,切勿进行复位。
固定
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减少移动患侧肢体。
固定时一般不用脱去衣物,如果患肢肿胀严重,可以剪开衣物。
使用夹板、木板、树枝等将肢体固定后用布条等绑好,防止患肢移动。
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将患肢固定在胸部。
固定时注意受伤者的反馈,观察受伤肢体,如果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发紫等情况,应适当松绑。
转运
患者经初步处理后,如果病情稳定,应尽快转移至最近的医院治疗。
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移位或移位不多,而不影响旋转功能的桡骨头骨折患者,以及儿童患者。
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对于无移位的桡骨骨折,无须手法复位,只需要直接应用三角巾、石膏、小夹板等进行外固定即可。
对于有移位且稳定的桡骨骨折,可在麻醉下手法复位,然后进行外固定。
外固定时间因人而异,少则2~3周,多则8~12周。
注意事项
外固定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肢体皮肤外观情况和感觉功能,如果患肢发生剧烈疼痛、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下降、皮肤发紫等情况,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外固定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特别提醒
手法复位时,有可能会感到疼痛,需要尽量配合保持医生要求的体位,方便医生复位;如果出现不适,请告知医生。
手法复位后,一般都需要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复位情况,然后再进行外固定。
外固定期间,要按照医嘱及时到医院复诊,一般首次复诊在外固定后2周左右,可能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和外固定松紧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手法复位有可能失败,如失败则需要手术复位。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
合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或者同侧肢体伴有多发损伤。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成人盖氏骨折。
手术方式
一般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进行内固定),如果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清创修复后应用外支架固定。
对于桡骨头高度粉碎性骨折患者,可以考虑采取桡骨头切除术、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如果闭合骨折前臂肿胀非常明显,常需要先石膏托外固定至肿胀消退,再进行手术。
手术并发症
术后早期可能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等,晚期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
术后护理
手术后早期,需要维持肢体在固定位置,如抬高位。
手术后需要注意观察伤口及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如果有渗血、疼痛、麻木等异常症状,应当尽快请医生处理。
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手术后,需要避免患肢过度负重,防止固定松动,复诊时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固定。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桡骨骨折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环节。
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肿胀,减少软组织粘连,防止关节僵硬。
桡骨近端骨折
复位固定后,待疼痛缓解即可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先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再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前臂旋转活动(一般在4~6周后进行)、肩关节活动。
刚开始的活动范围以能够耐受疼痛为准,然后逐渐扩大范围。
桡骨干骨折
复位固定2周内,开始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复位固定2~3周,进行肩、肘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复位固定4周后或更长时间,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后,才可进行前臂旋转等活动。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固定后1~2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力握拳,充分伸屈五指;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活动和肘关节屈伸活动。
复位固定后2周内,禁止做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活动,以免骨折再移位。
复位固定2周后,可进行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活动等。开始时轻度活动,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特别提醒
具体锻炼方案因骨折类型、治疗方式、骨折恢复情况等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活动,以免骨折再移位。
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还可配合理疗和中医治疗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如果及时治疗、正确复位,经过良好的护理,患肢多可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少数会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患肢无法完全恢复功能,遗留前臂旋转障碍等。
危害性
桡骨骨折后影响前臂、腕关节或肘关节正常活动,会影响日常生活,如不能独立进食、如厕等。
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外固定等,患肢无法活动,给生活带来不便。
可能会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影响美观及患肢的正常功能。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复位固定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患肢上臂的功能锻炼,并按照骨折恢复时间逐步进行腕、肘、肩关节运动。
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一般在治疗后1~2个月,患肢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保护患肢
骨折在固定之后,暂时不要使用患肢,按照医生的要求制动(使躯体处于固定或者不动的状态),待情况稳定后逐渐开始活动。
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出现皮肤青紫、温度下降、麻木或剧烈疼痛等,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睡眠时注意防止压迫受伤部位。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碰撞到患肢。
避免患肢负重。
饮食管理
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水果、蔬菜等。
绿叶蔬菜在烹饪前应焯水,减少草酸的摄入。
补钙,应保证每日饮用300毫升液态奶,适量增加豆腐、虾皮、海带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烧烤等。
心理支持
骨折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患者需要调节心情,乐观面对,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人、朋友需要多加鼓励,协助患者参加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恢复。
不良情绪严重时,可到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防止畸形愈合等,确定解除固定的时间。
复查时需要携带之前的病历、X线片等,方便医生对比观察。
一般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要复查X线片。
如果出现伤口有不正常分泌物或发热、碰撞受伤部位、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注意安全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意外。
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使用安全带。
在进行剧烈运动或危险工作时,应使用恰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外伤。
老年人需要防止跌倒,可以选择摩擦力较大的鞋子,使用防滑垫等。
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应当适当补充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适度运动、晒太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