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
概述
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后踝均发生骨折
三踝骨折可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踝关节活动障碍等
多是由间接暴力所致,少数患者是直接暴力引起损伤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三踝骨折又称为Cotton骨折。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踝关节骨折指的是踝部关节内骨折,三踝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后踝均发生骨折。
三踝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
分型
Lauge-Hansen分类
根据受伤时足部所处的位置、外力作用的方向来分型,分为五型:
旋后-内收型(SA)
Ⅰ度: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行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
Ⅱ度:Ⅰ度伴有内踝垂直骨折。
旋后-外旋型(SER)
Ⅰ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
Ⅱ度:Ⅰ度伴有腓骨远端螺旋形或斜行骨折。
Ⅲ度:Ⅱ度伴有后踝骨折或下胫腓后韧带断裂。
Ⅳ度:Ⅲ度伴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旋前-外展型(PER)
Ⅰ度: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Ⅱ度:Ⅰ度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
Ⅲ度:Ⅱ度伴有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水平或斜行骨折。
旋前-外旋型(PD)
Ⅰ度: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Ⅱ度:Ⅰ度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Ⅲ度:Ⅱ度伴有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斜行骨折。
Ⅳ度:Ⅲ度伴有下胫腓后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
旋前-背屈型(PD)
Ⅰ度:为胫骨前或后唇骨折。
Ⅱ度:为Ⅰ度内踝骨折。
Ⅲ度:为Ⅱ度伴有腓骨骨折。
Ⅳ度: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Danis-Weber分类
根据外踝骨折的位置高低分型。
Ⅰ型:外踝骨折低于下胫腓联合水平。
Ⅱ型: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
Ⅲ型:外踝骨折高于下胫腓联合水平。
发病情况
踝关节骨折中7%~12%是三踝骨折。
男性与女性的总体骨折率相近,但男性中青年的骨折率更高,而女性中50~70岁人群的骨折率更高。
病因
致病原因
三踝骨折多是由间接暴力所致,偶由直接暴力引起。
间接暴力
高空坠伤时足外缘先着地,足踝处于内翻位,导致足踝强力内翻(脚心朝里,脚背朝外为内翻),造成内翻损伤,引起三踝骨折。
在不平道路行走时,外力使足踝突然强力外翻(脚背朝里,脚心朝外为外翻),造成外翻损伤,引起三踝骨折。
直接暴力
重物压伤、交通事故中车辆碾压等直接暴力,可导致三踝骨折。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三踝骨折危险因素者,为三踝骨折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体检。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在外伤下时容易引起骨折。
积累性损伤
踝关节经常性扭伤,或是走路时踝关节长时间处于不正确力线上,引起积累性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在外伤时引起三踝骨折。
症状
主要症状
局部肿胀
三踝骨折后会出现踝关节及其周围肿胀。
局部疼痛
一般受伤后即出现疼痛症状,且多为剧痛。
踝关节活动障碍
三踝骨折后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屈曲、伸直、内旋、外旋踝关节等。
其他症状
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
伴随胫后神经损伤,会出现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缘、足跟及各趾的跖侧和背侧感觉障碍,如感觉麻木、感觉减退等。
伴随腓总神经损伤,会出现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感觉障碍,如麻木、感觉减退等。
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三踝骨折伴随局部血管损伤,会出现足踝和脚趾部位发凉的症状。
并发症
骨折不愈合或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断端软组织嵌入、再次损伤导致骨折断端分离、复位不良等原因可造成骨折不愈合或骨折畸形愈合。
患者踝关节部位会出现反复疼痛、肿胀等症状。
复查X线片未见骨痂生长,或是发现骨折线对位对线不良。
肌肉废用性萎缩
三踝骨折后,患者因疼痛,长时间踝关节制动,会导致踝关节部位肌肉废用性萎缩。
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骨折愈合后患侧负重能力减弱。
创伤性关节炎
外伤导致三踝骨折,伴随踝关节关节软骨和距骨关节软骨损伤,或骨折发生后若长时间对位不良,复位后长时间残留半脱位和倾斜,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具体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
踝关节骨折部位软组织发生病变时,可能会造成肌肉缺血,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具体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压下降、患处剧烈疼痛等。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外伤后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活动障碍等症状,应前往骨科就医。
急诊科
外伤后患者不能活动,难以自行就医,可呼叫120求助,或由亲属送往急诊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一旦受外伤,应踝关节制动,不能暴力搬动。
不要尝试站立,建议平躺等待救援。
如果有明显出血,应立即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加压包扎伤口。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外伤后是否出现踝关节疼痛症状?
受伤后踝关节周围有没有肿胀?
外伤后能不能活动踝关节?
是否出现患侧趾端麻木症状?
是否出现趾端皮温下降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具体受伤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是否有骨质疏松病史?
是否经常发生踝关节扭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DXA骨密度检测。
踝关节X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活血消肿药:银杏叶提取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等。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碳酸钙片、枸橼酸钙片、维生素D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外伤史,其中以青年男性或中老年女性多见。
骨质疏松病史。
踝关节疲劳性损伤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外伤后出现踝关节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
踝关节及周围出现疼痛,广泛性压痛等表现。皮肤可见瘀斑、瘀点。
部分患者出现小腿、足部、脚趾感觉障碍,足部皮肤温度下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
X线片发现内踝、外踝、后踝骨质连续性、完整性被破坏即可诊断。
X线片常用的踝关节正侧位和功能位摄片。对于复杂的不能完全排除的踝关节损伤,需要行踝穴位、斜位和应力位,从而更加准确地显示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CT
CT检查发现外踝、内踝、后踝骨质连续性和完整性均遭受破坏即可诊断三踝骨折。
CT扫描有助于评估骨折的范围、骨折块大小、移位程度等,能更好地显示关节内骨折,尤其是在诊断距骨滑车骨折时有特殊意义。
CT检查对血管、神经等组织成像不如MRI,怀疑有血管、神经损伤,可进一步完善磁共振(MRI)检查。
(3)磁共振
三踝骨折后行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等组织影像。
踝关节MRI检查可评估关节软骨和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程度,对术中修复方案的拟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DXA骨密度检测
主要测量中轴骨,即股骨近端和腰椎。
正常者T值大于-1。骨量减少者T值在-1到-2.5之间,T值小于-2.5者为骨质疏松。
鉴别诊断
部分三踝骨折与踝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相似,二者常常混淆,应予以鉴别。
踝关节脱位
相似点:二者均有外伤史,均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踝关节脱位患者行X片检查时并无距骨、胫骨、腓骨骨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的征象,而三踝骨折患者行X片检查时会发现距骨、胫骨、腓骨骨连续性和完整性遭破坏。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相似点:二者受伤后可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受伤后行X片检查三踝骨折会发现骨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而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者X线检查骨质并无变化。
治疗
治疗目的
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重塑踝关节完整性,恢复踝关节活动,以求尽早恢复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避免发生并发症。
治疗原则
三踝骨折会破坏踝关节的稳定性,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骨折后应给予一般治疗来防止损伤加重,可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术后应通过康复治疗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一般治疗
外伤后应立即患肢制动,可以临时使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以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固定时如果受伤肢体出现疼痛、麻木、皮肤发紫等情况,可以适当松绑。
应抬高患肢,以促进体液向心回流,促进消肿。
如果是开放性损伤,局部有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应使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使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三踝骨折后72小时内应间断冷敷踝关节局部,以减轻踝关节无菌性炎症渗出。受伤72小时后可使用毛巾热敷踝关节部位,以促进消肿。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
有镇痛、消炎的作用。
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头晕等不良反应,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对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该类药物。
活血消肿药
常用药物有银杏叶提取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有活血、消肿的作用。
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潮红、皮疹、瘙痒、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应根据医生指导用药,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对该类药物过敏者应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钙剂
常用药物有碳酸钙片、枸橼酸钙片。
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补充钙质。
应注意的是,患者要遵医嘱用药。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患者应禁用。
维生素D
参与钙的代谢,促进钙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嗳气、便秘等不良反应,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者应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可以直接采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以局麻后,使用手法复位以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再使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一般需要外固定6~8周。
固定1~2周后,因肿胀消退,外固定物松动,应找医生更换石膏会或调整夹板松紧度。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目的
恢复踝关节的活动,进而帮助恢复站立、行走能力。
适应证
手法复位失败者。
三踝骨折伴有内外侧副韧带联合损伤。
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关节的正常应力传导受到影响。
禁忌证
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应禁止手术。
手术时机
手术多在伤后早期12小时内、软组织肿胀不明显时进行。
伤后时间超过12小时、软组织明显肿胀,则需要延长手术等待时间至伤后1~2周,肿胀消退后。
术后注意事项
三踝骨折术后应使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一般内固定牢固、骨质条件好,经医生评估后2~4天可拆除石膏托,改用踝关节固定支架固定。
康复治疗
三踝骨折术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可适当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训练。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手术后3~4周可以开始踝关节屈伸训练,6周后经医生评估后认为恢复良好,可进行负重和行走锻炼。
三踝骨折后通过红外线、蜡疗、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来改善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预后
治愈情况
三踝骨折总体预后较好,该病一般可治愈。
三踝骨折若不治疗,一般不会自愈,会导致骨折处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患者踝关节活动及下肢负重,进而影响行走。
经治疗后三踝骨折预后良好,一般可以治愈,可以恢复踝关节功能,恢复下肢负重、行走能力,不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危害性
三踝骨折后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踝关节功能屈伸、内旋、外旋等活动功能。影响下肢负重和步行。
踝关节骨折后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会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创伤性关节炎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反复出现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骨折后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质的食物,如鱼肉、虾肉、鸡蛋、苹果、梨子、香蕉等。
建议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以避免便秘。
生活管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规律生活作息,不要熬夜,避免抵抗力下降。
患者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骨折后摔伤。
病情监测
受伤后,特别是石膏外固定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一旦发现皮温下降,应立即复诊。
石膏外固定期间应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避免外固定物摩擦损伤皮肤;同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以帮助判断是否患者是否对石膏过敏。
随诊复查
三踝骨折治疗期间、治疗后患者都应随诊,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便于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如突然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应立即就医复诊。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为踝关节X片,必要时行踝关节CT或MRI。
预防
运动前应注意热身,牵拉踝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组织,以防止运动过程中暴力拉伸。
运动时可佩戴踝关节护具,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踝关节。
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导致踝关节遭受汽车碾压,引起三踝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轻微外伤引起三踝骨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