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痔
概述
哨兵痔和外痔的区别是什么
哨兵痔和外痔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
1.病因:哨兵痔,是由肛裂继发形成的增生性皮赘,因此一般位于肛周6点、12点位置;外痔主要分为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炎性等,其发生位置无特殊性。
2.症状:哨兵痔一般无特殊症状;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位置,发作期临床主要表现为下坠、肿胀、疼痛等症状。
3.治疗方式:哨兵痔治疗时随肛裂切除术一并切除;外痔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如痔疮软膏、栓剂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切除治疗。
如若出现哨兵痔、外痔,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及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病因
临床上哨兵痔以女性多见,这是因为各种刺激因素如多汗、月经、白带及炎症等,致使肛门周围皮肤潮湿,肛缘皮肤发炎、肿痛而形成哨兵痔。
症状
临床上哨兵痔有组织水肿、触痛。哨兵痔常伴有肛裂,两者相互影响。患哨兵痔时,肛裂不但不易愈合,而且由于频繁的排便出血,形成顽固性肛裂,难以自行愈合;哨兵痔则由于肛裂的刺激更易发生感染,也不易愈合。
检查
肛门检查时可见哨兵痔,组织水肿,轻轻牵开肛门口,即可见肛裂的下部。
诊断
在行肛门检查时可见肛管皮下溃疡的最下端有袋状皮肤隆起,即哨兵痔。
肛乳头瘤是哨兵痔吗
肛乳头瘤不是哨兵痔。
肛乳头瘤又称为肛乳头肥大,是一种肛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肛门的慢性炎症、外伤和刺激有关,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异常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在排便时肥大的肛乳头会脱出,可导致肛门局部异物感。
此外,如伴有擦伤或破损,可出现肛门烧灼感、疼痛感及坠胀感;若伴有急性炎症发作时,可出现局部渗液增多、肛门瘙痒等症状。
哨兵痔又称为裂痔,是指由于肛裂长期不愈合,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刺激,致使浅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和纤维变性而形成的结缔组织外痔。
本病一般无明显症状,病人仅感觉排粪后肛门部不易清洁,但若有局部炎症,可表现为疼痛,坐立行走不便;若伴有肛裂,可有有疼痛、便秘和便血等症状。
肛乳头瘤不是哨兵痔,但肛裂、哨兵痔、肛乳头瘤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肛门处有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后坐浴,揩干。
2.手术治疗
屡次发生感染的痔可手术切除,同时治疗肛裂,切除发生感染的肛窦,切除皮肤不宜过多。
3.肛裂治疗
对于新鲜肛裂,经非手术治疗可愈合,如热水局部坐浴,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口服缓泻剂;疼痛剧烈者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陈旧性肛裂经上述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
肛裂十多年了成了哨兵痔怎么办
肛裂十多年成了哨兵痔,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也可配合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哨兵痔的手术方法为肛裂切除术,可将肥大肛乳头、肛裂以及哨兵痔全部切除,同时将部分肌肉组织切断,利于伤口愈合。也可通过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但可能会导致肛门松弛,手术中要注意。
2.一般治疗:平时需注意调理饮食结构,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坐久蹲,纠正便秘,大便后需要清洗患处,保持肛门部位卫生清洁。
3.药物治疗:排便后,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起到清洁、消炎、消肿的作用。遵医嘱可口服乳果糖、麻仁润肠丸等药物软化大便,也可使用开塞露等药物润滑肠道,利于大便排出,缓解疼痛。局部也可涂抹痔疮膏、红霉素软膏等缓解肛周症状。
肛裂十多年成了哨兵痔,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病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正确治疗。
哨兵痔手术大概多少钱
哨兵痔的手术费用是根据不同的人存在个体差异,术后愈合的时间不同,费用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同一种手术方法或者不同的手术方法都会有影响,具体价格会根据地区、医院、医生等不同而有所波动。
如果三甲医院行手术价格治疗大概需要1万-1.5万多费用,如果有医保的话可报销一部分。
如果处于市级医院手术价格在7000到8000元左右,手术方式多为微创手术,
如果处于县级城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痔疮手术价格在3000到4000元左右。
以上只是粗略了解,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具体费用术前咨询就诊医生,有大概的预算。
护理
1.手术当天应卧床静养,尽量减少下床活动。加强巡视,注意查看切口有无污血、水肿及敷料脱落等。排便时不宜用力或久蹲,坚持便后坐浴。
2.术后控制排便1天,以后尽量保持每日排便1次,多饮白开水或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药。
3.术后2天一般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步改为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肥腻食物。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蜂蜜水,或空腹饮淡盐水。
4. 避免食用辣椒、芥末、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改善大便秘结、出血的症状,减轻炎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