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
概述
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范围符合相应的神经根分布
颈椎的退行性病变是主要原因
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及手术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什么?
定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出现椎间盘、椎间关节增生等病变。
以上病变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颈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力量下降、僵硬等临床症状。
分类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临床上症状发作过程,可以分为两类。
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常有颈部外伤史。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发展而来。
发病情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类型,占颈椎病的60%~70%。
30~50岁人群多发。
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好发于颈5~6和颈6~7间隙。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神经根型颈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有关,无法根治。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休息、佩戴颈托、牵引、理疗等方法治疗,同时可使用肌肉松弛剂、镇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等。
对于症状或神经受压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经皮微创手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等手术治疗。
有哪些表现可能是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常出现上肢疼痛、麻木、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可能提示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是本病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症状通常局限在颈部、胸部或上肢的某一特定区域。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时可明显加重。
此外本病患者还常出现颈部的疼痛、僵硬,可波及肩部以及肩胛骨内侧缘。
根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效药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治疗仅可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没有所谓的“特效药”。
常用药物包括镇痛药、营养神经药以及肌肉松弛药等。
神经营养药包括维生素B12、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等。
肌肉松弛药包括乙哌立松、替扎尼定等。
以上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病因
致病原因
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各个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是否发病还与颈椎管矢状径狭窄程度有关。颈椎管矢状径可影响本病发生与发展,并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部分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
部分人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且比较严重,受到自身颈椎管矢状狭窄影响,椎管内代偿间隙小。
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不当的工作、生活姿势
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
因职业需要,这类人群常需要伏案工作,长期处于屈颈状态,椎间盘压力高出正常体位所受压力的一倍以上,其退变进程大大加快。
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都会加重颈椎的负荷,导致颈椎劳损,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具体如下。
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
颈椎连续十次以上全方位大幅度的运动。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椎体融合、棘突畸形、寰椎发育不良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可使颈椎的应力发生改变,与本病发生有一定联系。
诱发因素
颈部创伤:如果遭受突然撞击的外伤,如乘车时没有系好安全带,急刹车时因为颈部肌肉松弛造成损伤。
颈部受凉:如夏季空调冷风直吹颈部,导致颈椎受凉,也容易诱发本病。
发病机制
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
由于颈椎运动度最大,容易发生退变,尤其是长期从事屈颈姿态工作、有颈椎外伤或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者。当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出现椎间盘突出时,会使神经根受到刺激,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具体症状根据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性症状
根性疼痛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症状。
特点是疼痛范围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相一致。
单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常局限于颈、胸或上肢某一特定区域。
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都可造成症状的加重,也可出现一侧颈部或后枕部阵发性闪电式剧痛。
与根性疼痛相伴随的是受累神经根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痹、过敏、感觉减弱等为多见。
根性肌张力和肌力障碍
神经前根先受压者较为明显。
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肌张力减弱,并出现肌萎缩,可表现为上肢出现握力减退,并伴有沉重感,拿东西容易脱落。
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范围。
不同颈神经根受累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表:
受累神经根 | 临床表现 |
---|---|
C3 | 颈后部疼痛及麻木,特别是乳突及耳郭周围。无肌力减弱或反射改变。 |
C4 | 颈后部疼痛及麻木并沿肩胛提肌放射,伴有向前胸放射。无肌力减弱或反射改变。 |
C5 | 疼痛沿一侧颈部及肩部放射,在三角肌处感到麻木。三角肌无力和萎缩,无反射改变。 |
C6 | 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外侧向远端放射痛至拇指和示指,拇指尖。手背第一背侧骨间肌处麻木。肱二头肌肌力和肱二头肌反射减弱。 |
C7 | 疼痛沿上臂和前臂背侧中央向远端放射痛至中指,亦可至示指和环指。肱三头肌肌力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 |
C8 | 可引起指屈肌和手部骨间肌的肌力减弱,及环指、小指和手掌尺侧的感觉缺失。无反射改变。 |
其他症状
多伴有明显的颈肩部疼痛不适,还可有颈部肌肉痉挛、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
压迫头顶时,也可出现疼痛。
并发症
血管运动神经症状,手部肿胀、无汗、疼痛等,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可伴随胸部疼痛,表现为单侧胸大肌和乳房后疼痛,呈现起病缓慢、顽固性特点,按压胸大肌可有疼痛。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出现颈肩痛、皮肤麻木,肢体活动受限等,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临床症状较多者,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发作频率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手臂、双手、双腿及足部是否有刺痛或无力感?持续多长时间了?
肢体活动正常吗?是否有活动受限?
日常行走有困难吗?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颈部和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有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肌电图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肌肉松弛药(口服):氯唑沙宗、替扎尼定、氟吡汀
营养神经药物(口服):维生素B12、甲钴胺
诊断
诊断依据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一般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吻合即可明确诊断。
病史
有枕过高的枕头等不良睡眠习惯。
工作、生活姿势不当,如保洁、刺绣工人、打字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办公室白领、老师等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
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
有颈部外伤史。
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临床表现
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受累神经根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有颈部压痛、活动受限,患肢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以及根性肌张力异常等。
专科检查
前屈旋颈试验:使颈部前屈、向左右旋转活动,如果颈椎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受刺激。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做相反方向推拉,如果感到放射痛或麻木,则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受刺激。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病变,一般常规进行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就是在颈椎尽量向后伸展或者向前屈曲时拍X线侧位片)X线检查。
正侧位X线检查可了解颈椎情况,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否消失或反张、是否存在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和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
颈椎的动力位X线检查,可用于了解颈椎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CT检查
CT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可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手术前进行MRI检查,结合X线和CT检查,可以确定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切除范围。
肌电图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肌电图检查可明确受累的节段,有助于定位诊断,也有助于与其他肌源性损害相鉴别。
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以及多种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其他类型的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可有枕部及颈肩部疼痛,头颈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多无上肢症状;X线检查可见颈椎序列改变及退行性变。
交感型颈椎病:可有颈性眩晕并与体位改变相关,同时可有心悸、血压不稳或视物不清等多种症状;X线检查可见颈椎椎间不稳表现。
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进行性肌萎缩: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且具一定的遗传性;肌肉萎缩多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腱反射消失,可伴诱发性背部“肌肉震颤”表现,但无感觉障碍;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有助诊断。
尺神经炎:表现为无名指、小指麻木和手内在肌萎缩,可有肘部外伤病史;肘部神经沟处压痛,尺管Tinel征阳性,有时可触摸到索状变性的尺神经,且无前臂麻木。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肘部外上方局部疼痛,用力时加重;多有肘部反复屈伸、旋转用力劳损史,肱骨外上髁处压痛阳性,Mills征阳性。
腕管综合征:由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引起;以桡神经3~4个手指麻木、疼痛,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腕管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
颈椎结核:既往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乏力病史,有体重下降等症状,夜间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明显,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破坏为主要表现,可形成后凸畸形或颈椎病变节段序列差。
颈椎肿瘤:颈部疼痛,呈持续性、渐进性加重表现,可伴有运动、感觉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骨质破坏,肿瘤组织可压迫入椎管内等。
治疗
治疗目的:非手术治疗目的是纠正异常的病理解剖状态,停止或减缓伤病的进展,有利于创伤的恢复及病变的康复,预防复发;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及恢复颈椎的稳定性,改善症状,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治疗原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选择。一般病情轻者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症状比较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另外,身体状况差,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也需要进行非手术治疗。
牵引
牵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效果极佳。
牵引可调整和恢复颈椎管内外平衡,缓解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压迫,消除刺激症状,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牵引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制动
制动是指通过石膏、支具等方法,使颈椎获得固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制动可使局部肌肉松弛,缓解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减轻局部的水肿及炎性反应;维持颈椎的正常体位,减慢退变;避免进一步损伤;还可辅助手术治疗,利于术后康复。
理疗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延缓或减轻椎体及关节囊或韧带的钙化或骨化过程。
常用的理疗方法有低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功能性电刺激法等。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是正规治疗的基础,集康复、预防于一体,方法也较多,主要内容包括纠正和改善睡眠及工作中的不良体位等。
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
由于每个人有将近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若睡眠姿势不当,容易引起或加剧症状。
睡眠状态应包括枕头的高低和软硬、睡眠体位及床铺选择等。
理想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使整个脊柱处于自然曲度,髋、膝关节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根据不同习惯,睡眠时可采用仰卧和侧卧,但不宜俯卧。
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
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内所承受的压力及对颈背部肌纤维组织的张应力较自然仰伸位为高。
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不良体位有电脑操作员、打字员、绣花工、会计等长时间低头动作,交警的转头动作、流水线装配工的低头转颈动作等。
有效的措施并不是消极地调换工作,而是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大约间隔一小时应活动颈椎、放松颈部。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是对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游泳是较好的锻炼方法。
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
症状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不应增加运动刺激。
适当进行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训练,手指交叉放在脑后,头向后仰,增加颈后部肌肉力量,纠正颈椎的不稳定。
运动疗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疼痛严重,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可口服,也可使用贴剂贴于疼痛部位。
应注意部分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会有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的不良反应。
胃部溃疡、出血者,应尽量避免服用这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无效的中度或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等。
脱水剂
脱水剂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根压迫,进而缓解症状。
常用脱水剂为甘露醇。
营养神经药
有营养神经,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常用的营养神经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等。
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1个月后,如果疗效不佳,则不必继续服用。
部分患者在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后,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如果较严重,应立即停药。
肌肉松弛药
如伴有肌肉痉挛,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来缓解症状。
其他药物
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水肿和粘连。
抗抑郁药:可作用于中枢系统,对慢性疼痛有缓解作用,还可促进睡眠,适用于抑郁者,对非抑郁者疗效不明显。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外用:可有解热、温经药物,在患病部位进行外用,如外敷、喷药等。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对颈部穴位进行针刺、艾灸,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治疗中的针刀疗法具有针刺和局部微创手术的双重治疗作用,可以起到松解瘢痕、解除挛缩、疏通组织、改善循环、减张减压、消肿止痛等作用,对于有发热症状者、严重糖尿病者、病变部位有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按摩与推拿
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轻手法的按摩推拿不但可以改善肌肉、血管的功能,还可以减少局部神经或软组织粘连和肌痉挛,缓解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从而减轻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暴力按摩推拿可能会加重症状,应注意避免。
这种疗法不适用于椎管严重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
其他非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因疾病状况一直不好转、影响正常生活,而焦虑、抑郁,需要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状态,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神经根性疼痛剧烈,非手术治疗无效。
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症状虽然不甚严重但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上肢某些肌肉出现无力、甚至肌肉萎缩,非手术治疗15~30天后疾病仍在发展。
手术方式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最常用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必要时还可以切除钩椎关节行椎间孔扩大减压。
手术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
如果是单纯的椎间盘突出,脊椎间隙退变较轻者,应采用非融合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
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
通过脊髓后移而完成“间接减压”。
传统常用的颈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颈椎全椎板切除术现已较少使用。
现在常用的术式为椎板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也有使用钛板内固定术,保留颈椎活动度。
经皮微创手术
包括经皮微创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微创颈椎间盘激光减压术。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不要沾水,如果伤口渗液较多,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颈部制动:术后一般卧床1~3天,可以戴颈托等限制颈部活动,翻身时注意保持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动。
皮肤护理:戴颈托时,可以在颈托与皮肤之间夹垫棉垫,防止颈托边缘摩擦颈部导致皮肤擦伤。
合理用药:对于疼痛难忍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
康复锻炼:手术1~3天后即可下床活动,在他人的陪护下,可以进行上肢和手部小关节的活动,同时开始进行颈项部的肌肉锻炼。
预后
治愈情况
因单纯性颈椎髓核突出所致者,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后少有复发者。
髓核脱出已形成粘连者则易残留症状。
因钩椎关节增生引起者,早期及时治疗预后多较满意。如病程较长,神经根管处已形成粘连时,则易因症状迁延而使治疗效果欠佳。
因骨质广泛增生所致的根性痛者,不仅治疗复杂,且预后较差。
危害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引起颈肩部僵硬、疼痛,使颈部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转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神经根型颈椎病还会引起上肢麻木或放射性疼痛,严重时造成上肢无力、活动不灵活,拿东西时容易掉落,还影响系扣子、系鞋带等精细活动,造成生活不便。
神经根型颈椎病遭遇急性损伤可使原有症状加重,严重者可能瘫痪。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及睡姿。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时,每隔1小时要稍微活动一下。
饮食上,可多补充钙、铁等营养物质。
运动管理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注重运动后颈椎部位的拉伸。
养成做颈椎保健操的好习惯。
可学习中医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也可用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可适当参加游泳、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日常监测
持续型疼痛,经休息和非手术治疗后仍不缓解或加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
家人应给予关怀、鼓励,对伏案工作者提醒其休息。
患者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肩颈部锻炼,避免可能引发本病的一切因素。
预防
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基本属于不可避免的现象,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
改善不良习惯
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屏幕保持持平或略微仰视5°~10°,避免长时间低头。
日常看书、看手机和工作时,每1~2小时后休息5分钟,活动肩颈,改变体位,消除疲劳后再继续工作。
改变不良的睡姿,可借助专门的枕头。睡觉时注意枕头高度,以平卧时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厘米最好,高度应与肩宽相同,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最好。
加强锻炼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
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比如打太极、散步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还可学习抗阻运动,每天2~4组,每组5~10次,每次坚持5秒。
养成做颈部放松操的好习惯。
保护颈部
避免颈部受凉、受潮,避免夏季空调直吹,注意颈部保暖,不用冷水冲洗颈部等。
避免进行容易发生冲撞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和颈部保护措施,以防引起颈部外伤。
其他
饮食均衡,营养全面,尤其注意补钙、补血。
如果已经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要积极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颈椎健康。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