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
概述
肾囊肿是指肾脏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囊性病变,多为良性
肾囊肿多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者可能有血尿、腰腹痛、发热、高血压等
肾囊肿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无症状及并发症者可不治疗;囊肿直径≥4厘米或有症状者,可药物或手术治疗
肾囊肿是什么?
定义
肾囊肿是在肾脏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碎片的良性囊肿。
囊肿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肾脏。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主要是指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通常不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伤。
分类
按照囊中所在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分为单纯性肾囊肿、肾盂旁性肾囊肿、多房性囊肿。
按照发病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
发病情况
好发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升高。
儿童的发生率在0.1%~0.4%。
5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约50%,50~70岁成人中4%有双侧肾囊肿。
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9%,另外,囊肿数量也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肾囊肿会癌变吗?
有可能。
是否会癌变与囊肿的类型有关,单纯性肾囊肿多为良性病变,发生癌变的概率很低。成人型多囊肾有不断变化的特点,有可能癌变。获得性肾囊肿是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出现的,也有癌变的可能,这类型患者一旦癌变要停止透析接受抗癌治疗。
肾囊肿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吗?
不可以。
肾囊肿并不建议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肾囊肿的特效药物。
但肾囊肿的治疗并不是不需要服药。使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术后需要规律服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另一种是如果病人合并有高血压需要降压药物降血压治疗。
多囊肾病会影响生育吗?
可能会影响。
多囊肾病是先天性肾脏异常,为遗传性疾病,双侧肾脏皮髓质均可累及,双肾多个小管节段或肾小球囊进行性扩张,形成多个液性囊肿,导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并产生一系列症状。
多囊肾病可能引起男性不育、弱精子症,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但多囊肾孕妇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发病率高。怀孕后,要规律产检,及时发现异常。
病因
致病原因
肾囊肿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它是后天形成的。
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的堵塞,局部尿液潴留,继而形成囊肿。
高危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肾囊肿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肾功能衰竭:长期行血液透析。
症状
一般无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因压迫、感染等出现相应表现。
主要症状
腰腹痛:腰腹部及背部呈现间歇性胀痛。
肿块:腰腹部出现包块。
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镜下红细胞。
蛋白尿:尿常规可见微量蛋白尿。
其他症状
其他表现较少见。
高血压:少数会压迫肾动脉可引起高血压。
感染:可有腰痛、脓尿、发热等表现。
囊肿内出血:出现腰腹部剧烈的疼痛,可伴有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并发症
肾积水
囊肿较大,压迫肾盂可引起肾积水
可有肾绞痛、恶心、呕吐、血尿及肾区压痛等症状。
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肾衰竭
囊肿压迫肾实质,导致肾脏缺血,出现血压升高甚至肾衰竭。
可有无尿、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27
肾囊肿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出现腰腹部及背部间歇性胀痛、腰腹部包块、夜尿增多脓尿发热、高血压时,建议及时就医。
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
肾内科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前往肾内科就诊。
急诊科
当出现剧烈腰腹部疼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做检查时需要暴露部分皮肤,建议着装尽量宽松舒适、易穿脱。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腰腹部及背部间歇性胀痛,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触摸到腰腹部肿块,按压是否有疼痛?
是否有夜尿增多出现?若有增多每晚几次,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脓尿、发热?体温最高达多少度?
是否有高血压?血压值是多少?
病史清单
是否有药物或食物过敏?
既往是否有肾脏方面的疾病,如肾炎、尿毒症、肾衰竭等?
是否做过肾脏透析?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常规、尿培养、尿红细胞位相、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
影像学检查:肾脏彩超、腹平片、腹部CT、肾血管造影。
其他检查:肾囊肿穿刺术、囊液化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双氯芬酸钠曲马多、哌替啶等。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327
肾囊肿风险自测
疾病诊断
诊断肾囊肿需要依靠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病史
主要包括既往疾病史,如以前患高血压等,现病史及相关生活方式等。
临床表现
症状:一般无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出现腰腹部及背部间歇性胀痛、腰腹部肿块、高血压等表现。
体征: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触及腰腹部包块。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了解有无蛋白尿、血尿等,有助于初步诊断,部分可见蛋白尿、血尿。
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功能有无异常,一般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是肾囊肿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了解囊肿的数目、大小、囊壁情况。
显示肾脏内的无回声病变,囊肿壁光滑,边界清楚。
CT检查
超声检查无法排除恶变时,做CT检查可确诊,并可鉴别多囊肾,囊性肾癌等。
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占位。
检查前一般无须空腹,因此,可以正常饮食。检查前需要除去腰腹部位的金属物品,如皮带等。小儿或者危重患者,需要陪同人员。
静脉尿路造影
含碘水溶性对比剂经静脉注入后,由肾小球滤过后而排入肾盏和肾盂内使之显影,不但能显示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壁和内腔形态,发现尿路病变,还可大致了解双肾的排泄功能。
不能直接显示囊肿,但可以用于与肾积水髓质海绵肾的鉴别诊断。
检查前需要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对造影剂过敏。
鉴别诊断
典型的肾囊肿通常不需要鉴别,不典型囊肿如高密度囊肿、囊肿出血、囊肿并发感染等需要进行鉴别。
肾脏实质性肿瘤
相似点:CT检查肾囊肿合并囊内出血时,和肾实质肿瘤相似,都导致囊内密度增高。
不同点:肾肿瘤常好发于肾实质深部,而肾囊肿多位于皮质并可外凸;增强扫描后肿瘤多有强化,而囊肿无强化。
肾脓肿
相似点:肾囊肿感染时也会有发热及局部酸痛症状。
不同点:必要时通过囊液穿刺可区别,肾脓肿可抽出脓液。
多囊肾
相似点:多发单纯囊肿也会出现与多囊肾相似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同点:多囊肾有家族史,病灶更为弥漫、可双侧发生,并伴有高血压。
肾包虫病
相似点:都有腰腹部肿块、胀痛等症状。
不同点:肾包虫病囊肿壁钙化率更高,其与肾盂相通时尿中可查及包虫幼虫,皮肤试验可为阳性。
肾积水
相似点:都可有腰腹部肿块、胀痛等表现。
不同点:肾积水做CT增强检查可见对比剂进入扩张的肾盂,造影显示为扩张的肾盂肾盏。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解除压迫,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囊肿小且无症状和并发症者可不治疗,要定期复查;囊肿直径≥4厘米或有症状,要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目的:解除囊肿对肾脏的压迫,消除症状,延缓肾功能损害。
治疗指征:有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大;影像学检查囊肿直径≥5厘米,有压迫、梗阻表现;有继发出血或怀疑癌变。
手术方法:肾囊肿穿刺硬化术、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
肾囊肿穿刺硬化术
常在彩超或CT引导下进行,适用于全身情况差、囊肿位置表浅且直径小的人。
优点: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缺点:复发率较高。
腹腔镜手术
是目前治疗肾囊肿常用的术式,主要是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
优点: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
缺点: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较少。
传统的开放手术
可用于合并肾输尿管畸形、肾肿瘤和结石等复杂情况,或腹腔镜治疗失败的病人。
优点:效果好、成功率高,对于肾盂旁囊肿、肾盏囊肿及腹侧囊肿有优势。
缺点:创伤大、恢复慢。
其他治疗
当并发其他疾病时,也可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抗感染治疗:肾囊肿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降压治疗:并发高血压者,需要应用降压药物进行降血压治疗,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也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氯沙坦)进行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肾囊肿经手术治疗后可以治愈,不影响寿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在肾脏的其他部位仍然可以发生囊肿性的病变。
经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的肾囊肿有可能会复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很少复发。
危害性
体积大的肾囊肿,可以直接对肾脏产生压迫作用,影响肾脏的功能,引起血尿、高血压等。
肾囊肿有可能会并发尿路感染、结石、梗阻及腹膜后出血
特殊部位的肾囊肿,比如肾盂旁肾囊肿,可以压迫肾盂及输尿管起始段,引起肾积水,甚至肾衰竭。
少数肾囊肿,囊壁局部增厚不光滑,可能为恶性,有远处转移风险。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控制蛋白摄入量,适量食用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尽量减少大豆等植物蛋白的摄入。
低盐、低脂肪饮食,少吃咸菜、肥肉等食物。
适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运动管理
囊肿小可适当正常活动,但也要避免剧烈运动。
囊肿大避免剧烈的活动,以中低强度的活动为主,如慢走、打太极拳等,防止囊肿破裂。
日常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多饮水,避免憋尿。
保持心情愉悦,学会释放压力,如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等。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要积极治疗,以免加重肾损害。
随诊复查
随诊复查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复诊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复诊。
复诊时需要做的检查:可能需要做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等。
预防
单纯性肾囊肿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预防方式,可通过定期体检等方式及早发现。
有肾囊肿家族遗传的人,应定期体检,留意腹部超声的检查结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