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
概述
来自于骨骼的疼痛感
常见于骨折、骨质疏松、骨髓炎、风湿性疾病、骨肿瘤等
外伤后出现骨痛,或体重快速下降伴有骨痛时应尽快就医
查明病因治疗基础疾病,对症止痛,骨痛明显时避免负重
定义
疾病或非疾病状态发生在骨骼的疼痛。
发生机制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的表面是骨膜,骨膜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质按结构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起到支撑和持重作用。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
骨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如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坏死的骨组织,渗出物和破坏的碎屑形成脓肿并逐渐增大,使坚硬骨腔内压力持续增高,就会产生骨痛。
骨组织缺血:当骨的血供不足,可导致骨质破坏和骨痛,如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骨膜神经受刺激:任何对骨膜的刺激均可产生骨痛,骨膜对张力或撕扯的刺激较为敏感,因此骨脓肿和骨折常引起剧烈疼痛。而骨质疏松时,骨骼(如椎体)发生细微骨折、椎体严重楔状变形,或胸廓、盆骨变形,以及小梁骨的骨板和(或)皮质骨骨小管被吸收等原因,也可刺激广泛分布于骨小梁和骨内膜的痛觉神经,出现疼痛。
表现
症状特征
骨痛为感觉到来自骨骼的疼痛,常在提重物、负重站立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可表现为剧痛、隐痛、刺痛等。
伴随症状
与运动相关的尖锐剧痛
有外伤史,常发生在运动后即刻,通常提示存在骨结构或骨周围组织的损伤,如骨折。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移动伤肢时加剧,还有明显压痛。局部肿胀或疼痛使伤肢活动受限。如果是完全性骨折,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伴有身高缩短或反复骨折
多见于老年人,常与骨质疏松有关。
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伴有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
体重下降常与恶性肿瘤有关,应警惕存在肿瘤骨转移或骨原发性肿瘤的可能性。
恶性肿瘤几乎均有局部疼痛,开始时为间歇性、轻度疼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并可有压痛。良性肿瘤恶变或合并病理骨折,疼痛可突然加重。
伴肿块
骨痛伴有明显肿块,需要考虑肿瘤因素。
良性肿瘤常表现为质硬而无压痛的肿块,生长缓慢,通常被偶然发现。局部肿胀和肿块发展迅速多见于恶性肿瘤。局部血管怒张多属恶性。
伴发热
骨痛伴有发热,需警惕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骨髓炎、骨脓肿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骨痛部位为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或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
典型症状为恶寒、高热、呕吐。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
早期患区剧痛,患肢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进行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局部出现水肿,压痛更为明显,说明该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而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都更为明显。
伴持续低烧、牙龈频繁出血、易感冒
需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伴有胸骨压痛的情况下。
常表现为胸骨下段局部压痛,也可出现关节、骨骼疼痛,尤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还可有贫血、出血、发热、畏寒等表现,淋巴结肿大牙龈增生、肿胀。
活动中疼痛伴关节周围压痛
常提示肌腱附着点炎,如“网球肘”等。
可表现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肿痛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夜间痛,查体发现关节肿胀、触痛、活动受限,肌腱附着点处肿胀、压痛。
伴有脱发、肌痛、皮疹、晨僵
提示存在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
原因
骨痛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因素引起,除了疾病因素外,也有部分生理因素可以导致骨痛。
疾病因素
骨痛的病因较多,较为常见的包括:
骨外伤: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骨骼断裂,通常见于较重的外伤或长期重复某种动作,均可导致受累部位的骨痛。
骨代谢异常:如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由于骨骼中钙质流失所致,使得骨骼更容易发生形变或骨折,常出现弥漫性疼痛。再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钙从骨骼中释放,影响骨骼强度。还有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偻病等也易引起骨痛。
感染性疾病:如骨脓肿、骨髓炎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累及骨质,导致全身性骨痛。
肿瘤因素:骨原发性肿瘤或肿瘤骨转移都可以导致骨痛。
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都可以导致骨痛。
肌腱附着点炎:重复某些大负荷运动会导致肌腱附着点炎症,产生骨骼末端的疼痛,如网球肘。
骨组织缺血:如股骨头坏死时髋部疼痛。
风湿性疾病: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可导致骨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非全身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
非疾病因素
大量负重:负重活动,承重肢体的骨骼会出现疼痛,通常经过休息后即可缓解。
儿童生长痛:指儿童期出现无法解释的反复肢体疼痛,可自愈,也称为“儿童期特发性夜间疼痛”或“儿童期反复肢体痛”。一般发生在3~12岁,常见于双侧下肢,尤其是在大腿、小腿、腘窝或胫骨,疼痛呈阵发性,多发生于夜间。儿童活动正常,体格检查结果正常。
就医
在长期运动或负重后出现骨痛,首先应休息放松。当休息不能缓解,或伴随有上述症状时应尽快就诊明确骨痛病因。
就医指征
如果有骨痛并伴随以下症状,请急诊就医:
外伤
数月内体重快速下降
反复的低热、牙龈出血
持续的髋关节疼痛,不能支撑自身重量
如果有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全身弥漫不定的骨痛,体力劳动后加重
皮疹、脱发、关节或脊柱活动度减低
身高进行性缩短伴有背痛
关节周围骨痛,休息时缓解,运动中加重
其他持续不缓解的骨痛
就诊科室
出现骨痛后通常建议首诊于骨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
如伴随体重快速下降,请就诊肿瘤科;
如伴有肌肉疼痛、皮疹、脱发,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伴有发热、体重下降、血常规检查异常,需就诊于血液科。
骨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因此可能需要多次转诊治疗,请以就诊后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骨痛是突发的还是逐渐开始的?
骨痛是否在创伤后或长期重复某些动作后发作?
是否存在身高缩短?
疼痛是否与负重有关?
疼痛是否靠近关节?
疼痛是否是中轴关节(如骶髂关节和髋关节)?
疼痛是否弥漫或局限于某些部位(如胸骨)?
疼痛区域是否存在红、肿或热?
是否伴有体重减轻?
是否伴有反复感冒、牙龈出血?
病史清单
是否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补充剂?
是否从事某种专业运动?
是否有外伤史?
是否有家族性肿瘤病史或血液系统肿瘤病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若症状较轻,可能适合观察等待而不需要特殊检查。如果症状明显,或经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后仍有疾病需要鉴别,可进行特定的检查来确定或排除疾病。
身体检查
医生会对就诊者的骨痛局部进行详细的检查。
观察:局部是否有伤口、包块,是否肿胀、畸形。
触诊:触摸骨痛部位,了解皮温是否增高,是否有压痛,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
叩诊:必要时轻叩骨痛部位,观察是否疼痛加重。
常规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些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全身性炎症,如感染和系统性风湿性疾病
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提示有无系统性风湿病可能。
血钙及维生素D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钙-磷调节异常或维生素D缺乏。
X线检查、MRI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评估骨折、软组织钙化、骶髂关节或骨肿瘤等疾病。
组织取样(如抽吸或活检):当怀疑存在骨肿瘤或骨髓疾病时可能会需要进行骨组织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
缓解与治疗
避免过大负重及长期反复过劳是避免骨痛的关键。但如果骨痛发生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则应该引起重视。
非疾病因素所致的骨痛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或者采取对应的康复锻炼手段预防进展。存在明确病因的骨痛通常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缓解措施
休息
中止导致骨痛不适的活动,并减轻疼痛部位的负担,如平躺或卸下重物。
饮食注意
如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痛,饮食上应多吃钙和维生素 D 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奶制品等。同时还应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如果已经明确诊断的骨痛,可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外用贴剂缓解骨痛,以保持患者的活动能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的骨痛除进行镇痛外,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引起骨痛的疾病较多,以下为疾病治疗方案举例:
骨折:如为开放性骨折,需要彻底清创,并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骨折进行复位,根据情况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骨质疏松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等进行治疗。
骨髓炎:经过检查明确急性或慢性骨髓炎,查找致病菌,进行足量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多数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明显减轻,如果局部症状加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术和开窗减压术。
骨肿瘤:良性骨肿瘤如果有明显症状,多需要手术治疗。恶性骨肿瘤,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不同,治疗方案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决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