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念珠菌病
概述
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黏膜念珠菌病。可累及男女两性,男性表现为念珠菌性包皮阴茎头炎,好发于包皮过长者;而女性表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好发于育龄妇女,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带有念珠菌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但也可以通过物体而间接传染。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还有部分为其他念珠菌和球拟酵母。目前球拟酵母感染所致的病例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
病因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数量、毒力。当人体在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改变阴道内环境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念珠菌感染。
症状
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主要症状:有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阴道内疼痛或刺激感,以及浅表性性交痛。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几乎见于所有有症状患者,轻重不一。典型的阴道分泌物为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但也可呈水样或均匀黏稠状。
(2)体格检查:可见外阴潮红水肿,散在抓痕或表皮剥脱,慢性感染者外阴皮肤肥厚苔藓样变。阴道黏膜充血、红肿或糜烂,阴道内有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分泌物,阴道壁附着有白色薄膜状物。阴道分泌物pH一般正常。①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感染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尿急、尿频等,一般症状较轻或中等,多见于妇女,儿童也可发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炎症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白带增多的最主要病因。②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患单纯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可称为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复发。
2.念珠菌性阴道炎
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由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为片块状,阴道黏膜高度红肿,可见白色鹅口疮样斑块附着,易剥离,其下为受损黏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但白带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从水样直至凝乳样白带均可出现,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澈的浆液性渗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状物。外阴瘙痒,阴道灼热瘙痒,排尿困难。携带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3.念珠菌性包皮阴茎头炎
包皮及阴茎头出现弥漫性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处有红色小丘疹或白色奶酪样斑片,尿道口舟状窝受累时可出现尿频、尿痛。
检查
1.直接镜检
女性用较长的消毒棉拭子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阴茎头、冠状沟或包皮处皮损表面鳞屑作为待检标本。将待检标本用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制片,镜下可见成群的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如找到较多的假菌丝时,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阶段,对诊断更有意义。
2.染色检查
也可用革兰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其阳性率均比直接镜检法高。革兰染色,孢子和假菌丝染成蓝色;刚果红和PAS染色,孢子和假菌丝则染成红色。
3.分离培养
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做念珠菌培养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1)临床症状提示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而镜检阴性时。
(2)采用经验性治疗无并发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失败时。
(3)准备对有并发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做长期抑制性抗真菌治疗前。
在无菌条件下将受检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多采用试管法培养)。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见大量芽孢子,可初步诊断为念珠菌感染。
4.抗体检测
用免疫双扩法或胶乳凝法可检出白色念珠菌抗体。
诊断
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而诊断应根据相应临床特点并结合真菌学检查。只有镜检看到大量芽孢子、假菌丝或菌丝时,才能说明该菌处于致病状态。必要时做病理检查。
治疗
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CC)
局部用药,咪唑类抗真菌药比制霉菌素效果好。①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或1:5000甲紫溶液灌注阴道。②制霉菌素栓剂或咪唑类抗真菌药栓剂:如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布康唑外阴炎可外涂咪唑类抗真菌制剂,如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酮康唑霜或联苯苄唑霜等。③其他:如上述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内服下列药物: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2.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预防或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RVVC的复发率。所有RVVC病例在开始维持治疗前应做培养证实。伊曲康唑口服或酮康唑口服。
3.念珠菌性阴茎头炎
用生理盐水或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皮损处,冲洗后外涂1%~2%甲紫溶液或上述咪唑类霜剂。包皮过长者治愈后应做包皮环切术以防复发。并发尿道炎者可内服酮康唑、氟康唑或曲康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