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性动静脉瘘
概述
由损伤导致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称为损伤性动静脉瘘。多由贯通伤引起,如刀刺伤、枪弹伤、金属碎片损伤等;亦可由医源性因素引起,如动、静脉穿刺等,损伤同时伤及邻近的动脉和静脉,形成动脉与静脉之间的直接交通。
病因
先天性动静脉瘘形成于胚胎发育期。在胎儿血管发育的中期,动脉不仅与伴随静脉同行,且与周围的毛细血管间有广泛的吻合。出生后,上述吻合支逐渐闭合,代以动、静脉各行其道的主干。如果原始的丛状血管结构残存,即成大小、数目和瘘型不一的动、静脉间异常通道。
症状
损伤性动静脉瘘,可在损伤后立即出现,或在动、静脉破口之间的血肿机化、溶解后再发生。前者称为急性动静脉瘘,较少见,多数在慢性期才被发现。
急性期:可在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伴有震颤和杂音等。慢性期: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各种反应,临床表现因瘘口大小、部位和发病时间而异。因高压动脉血直接流入低压的静脉,在瘘口局部可触及明显的震颤,听诊可闻及机械样杂音。由于静脉高压,瘘口近、远侧的肢体可出现浅静脉扩张。瘘口远侧的肢体由于动脉血供减少,静脉血流淤滞,而出现营养性变化,如皮肤光滑菲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甚至发生指、趾端坏疽。病变周围皮温升高,远侧皮温降低。大量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可导致心力衰竭
检查
1.静脉压及静脉血氧含量测定
病变部位静脉压升高,伴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见血流由动脉经瘘口流向静脉,瘘口近端动脉血流量增加,远端血流量减少;多普勒血流分析可见动脉低阻,而静脉动脉化表现。
3.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可准确了解瘘口位置、大小及周围血管病变情况。可见静脉早期显影伴丰富侧支血管开放;瘘口近端动脉增粗、扭曲,远端动脉显影减少,甚至消失等。
此外,对于瘘口大、时间长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功能情况。
诊断
损伤后局部出现搏动、震颤与连续性血管杂音,伴浅静脉扩张,远端组织缺血或静脉淤血性改变,一般可作出诊断。瘘口大而分流量较多者,压迫阻断瘘口后,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称为Branham征阳性,有助诊断。
治疗
损伤性动静脉瘘一旦形成,均需手术治疗,以免出现全身及局部循环障碍。治疗方法是切除瘘口,然后分别修补动、静脉破口,直接修补困难者,可行补片成形。动静脉瘘不能切除时,可在瘘口两端结扎、切断动脉,然后行近、远端动脉端-端吻合术,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间置术等。对于长期慢性动静脉瘘,周围已有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上述方法难以施行者,可行“四头结扎术”,即在尽量靠近瘘口处,分别结扎动脉、静脉的输入、输出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